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人 生 无 羁

lvyoulansheng 2010-12-10 18:11:03 秦清运 少杉 总第037期 放大 缩小

【序之言】

2007年初冬的一个下午,朋友邀我去吃晚饭。没料到,之前竟然把我拉到他的一个朋友家中。进了客厅,看到墙上挂的是书画,偌大的书画台面上摆的是笔墨纸砚,才知道是个书画艺术家的寓所,经介绍得知主人叫王广德。由于平时很少与书画家打交道,对王广德先生我是一无所知,加之突然闯进人家,不免有些冒昧和不知所措之感。好在王广德先生为人真诚、好客且又随便,让我无拘无束。我留意了一下王广德先生的画作和书法,感到此人技法确实非同一般:那原本着墨的主题部分,在他笔下竟然成了白色,可谓是“黑白颠倒”。一时,叫我惊奇不已。

 不知王广德先生今天为何兴致这么浓,还没交谈两句,就说要给我写几个字,问我写什么。我只好实话实说“还没想好”。哪里有刚一见面就有劳“大家”的道理,可他执拗要写,真是北方人的性格,豪爽率直,竟然让我没有丝毫顾忌。我没有退路了,又只好“客随主便”。他给别人写的是榜书,显得粗旷雄健;大概看我缺少男子气概,给我的是条幅,我虽不懂书法,但的确欣赏给我写的“笔花墨雨,文心雕龙”那八个字,字体又是那么秀丽婀娜。溢美或祝愿之意,也着实不敢当,自然又让我有点汗颜。

趁着王广德一边哼着京剧一边挥洒书法的空当,我随意翻阅着沙发上摆着的一本名为《鸽德集》的画册。那是一本集王广德夫妻绘画、书法和诗文于一体的“鸽”“德”作品集。“鸽”,是夫人颛孙宏鸽女士;“德”,自然是先生。王广德是中国漏白书画的创始人,他的作品 ,不仅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收藏,还成了美、英、法、澳、日、德、新加坡、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政要家中的瑰宝。据悉,江泽民收藏了他的《亲呢图》,曾庆红收藏了他的葡萄画《硕果图》,钓鱼台国宾馆收藏了他的《龙藤图》……

现在,王广德是中国希望书画院的院长,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特聘国礼书画大师,是集绘画、书法和诗词为一身的大艺术家。

我没白来——结识了这样一位大家,一位兄长般的好人;也让我第一次在这里增长了见识——懂得了什么叫“漏白”书画。

创作无羁,让他开创了中国“漏白”书画的先河

这本凝聚着夫妻情爱和才智的《鸽德集》,有两个字吸引了我,那是对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外在和内在特征极为形象的概括,真真切切的似乎有着极具穿透力的那种词汇——“无羁”二字。

刹那,我脑海里闪出一个念头:这人世间难道还有许你无所羁绊地去思、去想、去做、去说的时空吗?倘若真有,那还能导致精神压抑、性情忧郁、人性扭曲等等现象产生吗?或许,王广德先生是个例外。

透过王广德40多年的书画生涯和作品,著名作家、编剧韩志君感悟颇深。他认为,王广德性格和精神上的“无羁”,成了他在创作上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夫人颛孙宏鸽写的《敢立潮头唱大风》等文章,亦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还在20世纪80年代,喜欢周游“列国”的王广德来到了美国。那时,中国的水墨画在美国根本不值什么钱,一幅精美的工笔画仅能卖到少得可怜的5美元,连一顿普通的饭钱都不够。一些在国内很有知名度的画家,为了生存,竟然在夜晚躲在路灯下为行人素描,时常被警察追赶、殴打。倔强的天性让王广德夜不能寐。他苦苦地思索着,中国画怎么落到如此地步,到底还有没有出路,而出路又在哪里?他回想着:近代、现代中国画大师们如电影般地在他脑海一一闪过;他也在问,齐白石、黄胄之为何能在中国画坛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答案终于有了:那是因为他们冲破了旧的藩篱。顿时,“我自用我法”——清代绘画大师石涛的感悟启发了他。

王夫人在文章中几近欢呼般地写道:旧金山五月的一个夜晚,首次打破中国以“黑”为主体的传统画法的“以白当黑”技法突然闪现在王广德的脑海中。他紧紧抓住这瞬间的灵感,连夜画出了平生第一幅、画面上有两只小狗的动物画作品,朴拙的手法使得画面那么叫人喜爱。没料想,第二天这幅画竟然卖到了5000美元。王广德抓住这突如其来的灵感不放,开始了名为“漏白”的动物画系列创作、创造……

惊人的效应与王广德在美国同行的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黑白易位,逆反思维,一扫传统,彻底再彻底,完善再完善,这样不仅构建了王广德自己的绝世风格,更让世人眼睛一亮,购者、慕者如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50000美元收藏了他画的一对乌龟母子《亲情》图;美国媒体及世界众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这位来自中国的画家和他的“漏白画”,还录制成电视片在美国播放;美国东方艺术家协会、旧金山时代画廊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旧金山市长请他书写了“唐人街”三个字挂在旧金山唐人街入口处……“漏白书画” 在美国获得了巨大成功。

为“漏白书画”派的诞生,国内书画界也在欢呼,高度称赞王广德在中国乃至世界开创了“漏白书画”的先河,随之对“漏白书画”认可的越来越多,王广德也得以自豪地带着他那“漏白”艺术走过了全球65个国家。

在《鸽德集》里,几乎随处可见人们对王广德“无羁”特征的描写:说他对待传统,主张“死着进去,活着出来” 、“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说他鼓励自己的学生“学我者死,叛我者活”;看他作画,可以体会到什么叫作“笔底无法,我行我素”、“法无定法,道法自然”,得意忘形处是“画与写并轨,如风行水上,一路信马由缰”;半文半白的拟古诗,更是“汪洋恣肆,海阔天空,率性而为,不拘一格”。2007年5月,王广德为来访的宋楚瑜先生作画《子归声里雨如烟》,也是因不拘泥常规的“无羁”,才有“子规”改成“子归”之后,让画作赋予了更为贴切的含义。

创作“无羁”,来自于思想之“无羁”,行为之无羁。倘若墨守成规,尽管王广德五岁就开始习书、8岁习画,也不会有今天中国的黑白强烈对比的“漏白画”,没有他那“坚毅健挺,柔中藏刚”、“潇洒自然,变幻随意”、“纵横捭阖,连绵使转”之鲜明风格特征的“漏白”书法;没有他那数千首以“襟怀博大,豪气冲天”、“广纳百川,精益求精”、“独领风骚,烂漫天然”为特征的诗篇;同样,也就没有今天的被称为“独一、独立、独行和独秀”的王广德。

婚姻无羁,给他创作以汹涌澎湃的激情

我翻阅着《鸽德集》,大凡和他熟识的人,在《序言》中无一不在赞赏王广德的夫人。在我第一次踏进他家门的时候,夫人颛孙宏鸽也正好在家。她是那种小鸟依人类型的女子,曾是中国大报之一的记者,颇有天赋,写得一手的带有报告文学色彩的文章和优美的散文,这我已在集子里感觉到了。她小王广德24岁,是为了心疼王广德才辞了职的,这又让我想起了老夫少妻式的“无羁”。虽说老夫少妻自古有之,但毕竟现代少了些,因而需要点勇气,需要冲破某种压力和束缚,虽然不比杨振宁,但王广德也算是“敢为天下先”了。至于之间有无感情“空当”,粘合得是否牢靠,稍有接触便知。“鸽”“德”大概属于夫唱妇随、如胶似漆的那种,王广德所做《中年也要亲密无间》、《老年也要亲密无缝》的漏白画就是他们爱的写照。在生活上、艺术生涯中,宏鸽是王广德的伴侣;在创作上,又仿如王广德的动力所在。王广德说,只要有宏鸽站在他身旁,书画起来就激情汹涌澎湃,一发不可收拾。看王广德终日曲不离口,说自从有了宏鸽他就活不够了,要活到“二百五”,用北京人的话说是乐得“屁癫屁癫”的,我猜测,王广德这辈子,有了宏鸽这样的夫人,足矣。

宏鸽在描写王广德书画时,称其是心到意到笔到神到,人笔合一。我看这话也可以用到他们夫妻的结合上,鸽德合一——人笔合一、感情合一,且是那么如此的完美。王广德作画,时有夫人宏鸽配文、配诗,不仅勾勒出了作品的意境,也道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被众口一词地认为是相得益彰。

结束语

其实,王广德生性就是个“无羁”的人,就因这,历史曾跟他开过残酷的玩笑,给他童年带来过悲惨的炼狱之难,永远抹不掉的、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

不惑之年, 他似乎是感悟到了什么,离开了曾使他噩梦萦绕的地方,弃职终生从艺,一晃已经过了花甲之年。

读着青少年时代王广德的遭遇,伤感着他的伤感,我不仅为他以德报冤的胸怀表示敬佩,同时也更加理解了,面对贫穷,面对无助,王广德为何总能有如此慈善之心,怜悯之情。

屈指算来,离开那人性被扭曲的年代整整40年了,历史毕竟远去了,逐渐消失在被大多人遗忘的角落,再也不会周而复始。王广德的精神永远地解脱了,他还是那么无羁。他做的是自己,不是别人;不是为别人而做,是为自己而做;想歌就歌,想游就游,想癫就癫,想狂就狂,想醉就醉。激情、思想,一如脱缰的野马;视野、天地,是那么广袤无际……

走出王广德家许久,我脑海里不时地在想:长我十一岁的王广德,为何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天分之外,大概是“无羁”给了他更多的灵感,是夫人宏鸽女士给了他更多的激情。仅此,我之不能比,亦非常人所能比之,让他笑话去吧!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