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古都,是花都,洛阳牡丹闻名于世。洛阳培育了姹紫嫣红的花王牡丹;牡丹又使这座千年古城名气大震。
神州牡丹,被誉为国花。当然至今国家也没有立法,定下自己的国花。中国是牡丹的故乡,自古以来北方牡丹盛产于两地,一为河南洛阳,一为山东菏泽。菏泽古称曹州,菏泽牡丹又称曹州牡丹。
前些年,这两个地级市,为争牡丹之发祥地,各施其招,互不相让。两地均争办“牡丹节”,时间都在每年春末夏初。时有新闻媒体会同时收到两张请柬,一为洛阳牡丹节,一为曹州牡丹节。但这些年,菏泽的牡丹节无论声势还是规模都略逊于洛阳牡丹节了。这或许应了那句古诗:“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洛阳市委、市政府有魄力、有韧劲,将每年的花会组织得火爆热烈、气度非凡,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3届。
每逢花会,官员百姓,倾城出动,万人空巷,上下齐心,热情迎接八方来客。成千上万辆的汽车穿行于古都的大街小巷,全城的警察全力以赴维持交通,全城交通秩序井然,绝无塞车拥堵之现象。
市政府提出“以花为媒,广结善缘”,“花会搭台,经济唱戏”,一届届古都牡丹花会,红遍中原,红遍神州,国内外游人也从这个窗口透视了洛阳。
“明朝游上宛,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几句唐诗,勾勒出唐朝女皇武则天的霸道:明天我要游上苑,责令百花连夜竞放,以迎女皇亲驾。然而,百花遵命,惟有倔强的牡丹却不从命,后被贬出京城。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以此传说为素材拍摄的影片《秋翁遇仙记》,曾风靡大江南北。人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领略了洛阳的风韵和牡丹花不畏权贵的铮铮铁骨!牡丹花会成为洛阳第一绝。
洛阳的第二绝当属唐三彩了。当你漫步在洛阳的闹市区,在气宇轩昂的大商厦的专柜里,或在小街僻巷简陋的地摊上,总能看到唐三彩的艺术饰品。三彩马、三彩骆驼,一个个昂首挺胸、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这种用红黄绿三彩釉烧制的陶瓷品记录着洛阳城的兴衰变迁,也艺术地诠释着古都的文化底蕴。
兴于盛唐的古代丝绸之路,洛阳是这条漫漫旅途的起点。一队队的马队、骆驼队、驮着丝绸、茶叶、陶瓷,从这里一路西行,筚路蓝缕,风尘仆仆,带着东方古国的特产和人民的友好情谊出使西域,传播文化,传播友谊,进行着中外交流最初的历史性行程。
解放后,专家们在洛阳考古,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马、唐三彩或其他造型各异的陶瓷器皿。唐三彩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折射着洛阳古都的历史沧桑和文化的厚重。
谈到洛阳的餐饮,不能不说说洛阳的水席,这也就是洛阳的第三绝。
顾名思义,洛阳水席以汤菜为主。中原本是农耕之地,大白萝卜是当地特产。洛阳人把白萝卜切成细丝,经“九蒸九晒”,配以各种作料烹调出酸辣爽口、口味独特、形如牡丹的“牡丹燕菜”,吃到嘴里似肉非肉、似鱼非鱼,口感绝佳。酒席上,吃一道换一道,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桌水席少则十几道,多则几十道菜肴,普普通通的看家菜创造着餐桌传奇。
水席曾于唐朝传入皇宫,武则天品尝后连声称绝,并为其定名。后又传向民间,历经数百年不断改进,使其色、香、味、形俱佳,成为古今洛阳一大名吃。
洛阳的魅力和风采,决不只是这三绝。洛阳所在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山河拱载的地理形胜,使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的古代都城。新中国又把洛阳建成了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促进了洛阳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给古都洛阳重新注入了蓬勃的现代文明气息。
如果你今天到了洛阳,不但可看见有皇家风范、辉煌灿烂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还能看到宏伟壮观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鬼斧神工的伏牛山自然风光,花果山的珍花奇果,五龙口成群的野生猕猴和亚洲最高的悬崖观光电梯;还有那洛水绕城、林木掩映的优美和谐的城市风光,这些美不胜收的景观都会让你留连忘返。
洛阳因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而扬名中外;洛阳更因区位优势和丰富资源而被纳入现代经济发展的版图;
洛阳成为中国最具有魅力的城市之一,当之无愧。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