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经济“新信号”

tebiebaodao 2011-01-28 12:33:21 (文/罗宇凡 华晔迪 编辑/楚恒) 总第119期 放大 缩小

2010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新一年的中国经济的走向、宏观调控的基调引人关注。在通胀压力不断增大,国际经济环境日显复杂的情况下,此次会议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业内专家进行解读。

“从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信息看,中央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提出的政策思路十分务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分析说。

在他看来,目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就是不断增强的通胀预期和流动性泛滥问题。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中国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孙立坚表示,如果现在不充分注重宏观经济所遇到的挑战,那么复杂的环境可能会抑制此前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顺利推进,这也是中央提出2011年工作重点是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抗通胀三者关系,并且将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原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根据以往几年宏观调控的实践,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始终十分微妙,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需要一定程度的经济刺激政策,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就增加了通胀的风险,同样会影响到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

“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来看,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管理通胀预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件十分困难,但又不能不面对的问题。”张永军说。

除此之外,张永军还表示,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中国的资产价格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现在还很难看出来,因此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突出的位置,这一提法同样非常的必要和务实。

对于会议提出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专家表示,财政政策仍维持“积极”意味着中国2011年还会有财政赤字,而不会扩大财政刺激。经验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中国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成功做法,这也是中央延续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之一。

此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表示,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2011年财政赤字在今年的基础上仍然需要提高,扩大财政赤字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促进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不过,他同时指出,要将财政赤字比例控制在GDP的3%左右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会议特别提到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张永军认为,这一提法对于来年的经济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由于2011年仍然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使得2011年的财政扩张力度依旧不减,如果在这个时候,借“十二五”大规模上项目,很可能会产生新的通胀压力,对稳定价格同样不利。

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货币政策则开始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正由“危机模式”逐渐回归常态。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中国现在的流动性是过剩的,但也要看到,过去发放那么多货币信贷是不得已为之,而且为率先战胜危机冲击发挥过关键作用。随着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

“无论是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还是出于防通胀的需要,货币政策都需要适度调整和转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未来央行在货币政策的发挥作用方向和力度都有可能进行调整。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认为,货币政策的基调变了但财政政策基调不变,是基于当前复杂形势的科学判断。财政政策可以发挥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诸多业内专家表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组合拳,将是将来中国未来一段时间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

对于会议提出的“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张永军表示,这带有结构性调整意味,或许意味着政策方面可能出台差别性做法引导信贷资金投向。

与往年类似,这次会议仍然强调了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孙立坚认为,目前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相当复杂,判断政策取向,不能以现行政策来代替未来形势变化后的政策。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