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近日表示,2010年香港经济表现强劲,全年增长可达6.5%;但受内外因素影响,香港经济也正面临着逐步上升的通胀压力。
日前,曾俊华出席中华总商会举办的“中总论坛”时表示,香港经济能够克服金融海啸的挑战,一方面是因为香港经济基础稳固,特区政府“稳金融、撑企业、保就业”的应对策略发挥了效用;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内地经济率先复苏,亚洲区内经济体蓬勃发展为香港提供重要支撑有关。
据曾俊华分析,香港货物出口总值2010年前11个月同比上升23.8%,与亚洲各主要经济体内需强劲,区内生产活动增加有关,这两个因素成为推动香港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香港本地消费和营商信心良好,企业在增聘人手方面更加积极,使失业率已从2009年年中的5.5%回落到2010年9至11月的4.1%,工资收入也有所上升。
基于此,曾俊华认为2010年香港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达6.5%。与此同时曾俊华也指出,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香港经济在快速恢复的同时,也开始面临热钱流入造成的通胀风险。
曾俊华介绍,特区政府会密切留意通胀走势,关注通胀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同时会以务实的眼光审视各项舒缓民困、促进就业的政策,避免加大通胀压力;同时坚守审慎理财原则,不会将所谓的“派糖”视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以免对财政造成持续而且沉重的负担。
针对香港财政储备过高的说法,曾俊华强调香港是一个小规模的开放型经济体,很容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特区政府几个主要收入项目因此常有大幅波动,“相对于收入的波动,财政储备可说是我们的应急钱,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应付突发的需要,也可在经济和财政困难时发挥保护和缓冲作用,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达致收支平衡”。如果没有财政储备作为后盾,在经济逆转或财政收入减少时,政府就不可能推出一些反周期、扩张性的措施来稳定经济及民生。
曾俊华表示,特区政府对财政储备的原则是“应使则使”。他相信把资源投放在教育、基建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能够提升整体竞争力和生活水平,协助市民应对社会经济变化和促进社会流动。他强调目前教育已是政府经常开支中最大的一个环节,将来仍会投放大量资源提升教育和培训的水平。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