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喜忧参半。据最新统计,2010年共有41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主要证券市场成功上市,再加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势,中国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备受美国投资者的青睐。
在当当、优酷等公司欢庆在美上市首日股价暴涨的同时,对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涉嫌审计不严等违规行为的负面报道以及中国股遭受冷遇、市值不断缩水给“中国热”泼了冷水,甚至有中国公司被美国证交会勒令退市。2010年8月,唐骏旗下上海联游网络公司借壳大华建设在纳斯达克上市。12月21日,大华建设为避免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退市进行了“4合1”合股。不过,证交会12月29日公告,由于大华建设股价回升至1美元后未能保持10个交易日,再次要求该公司退市。目前,大华建设已提交了上诉文件,并等待听证会程序完成。
就在美国股市于2011年第一个交易日喜报开门红的时候,面对调查丑闻和市场冷遇,中国股将会在新的一年里面临怎样的跌宕起伏?中国企业应如何面对“中国概念股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引来中国企业和美国银行家们的关注。
中国股叫好不叫座
目前,虽然中国已经赶超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众多中国概念股当中,除了少数一些知名公司(如百度)成交活跃备受关注之外,大多数公司都处于“被冷落”境地。
截止到2010年年底,通过借壳在美国上市的中小型中国企业有400家左右,但大约85%的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上市后成交冷淡,股价低迷。中国公司为在美国上市花去大量的成本雇佣律师、会计以及承销商,但回报率不如预期,并没有在美国获得很好的融资收益,出现了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据《巴伦周刊》发表于2010年9月的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在上市后股票大都表现惨淡。这类股票的总市值已从600亿美元缩水至200亿美元,与高点相比跌了有六成之多。大多数通过反向收购而上市的股票市值都在5亿美元以下,从农业和食品到工程与化工,覆盖各行各业。
美国纽约UPH基金管理合伙人虞平博士分析,中国中小型企业股在美受冷落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四类:
第一,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目的不同,一些企业不以融资为主要目标。
除了为谋求海外市场资金之外,还有一些企业赴美上市并不是以融资为主要目的,并不重视企业上市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单纯从投资收益来看,中国股市市盈率和价格都好过美国股市,但由于中国主板市场门槛较高且监管严格,而创业板的排期较长,很多中小型企业难以获得上市机会。而美国资本市场监管相对宽松,为这些企业上市创造了条件,使其具备了上市的资格。其中一些企业赴美上市的最大目的是通过挂牌美国股市,获得上市企业的特有条件、完善企业责任制、获得中国政府重视、享有国际企业声誉等,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附属公司为了私有化也通过赴美借壳上市的方式转型。此类公司重点追求挂牌,而不会在意上市后的融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或者不够重视美国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后投资人会因企业经营没有起色或管理不够规范而弃股。$nextpage$
第二, 借壳上市规模较小,易受美国资本市场做空势力的操控和打压。
大多数通过反向收购而上市的股票市值都在5亿美元以下,规模较小,股价易被操控,成为华尔街做空势力的牺牲品。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引起美国产业和市场中部分势力的恐慌,从舆论上打压中国股,中小型企业股票首当其冲遭受冲击。诸多中小型中国企业成长性较好,发展空间也很大,但没有任何原因和征兆,股价表现低迷,远远不及分析人士的预期。
第三, 中国企业缺乏上市后继续提高企业形象的战略计划。
大多数中国企业高管不够重视上市后的后续工作,认为上市了就算大功告成,在增加股票销售、扩大企业影响力等方面没有后续力量。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愿意花大价钱赴美上市,却不愿花一分钱做好企业形象宣传。
第四, 部分中小型企业常被金融咨询中介“忽悠”着赴美上市,对上市后应负的责任、所承担的后果没有准备。
当前,承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业务的中介机构市场鱼目混杂,有些中介机构为从中获得巨额利润,煽动中小型企业赴美上市,而对其中的法律责任、真实的美国资本市场、上市后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应对方式等都没有清晰明确的说明。这使得很多中国企业盲目乐观,上市后出现资本困境或法律纠纷,往往措手不及,毫无应对能力,企业不仅没能获得预期收益,更是遭受巨大损失,甚至面临被摘牌的危险。这些中介机构多为美国企业在中国操作,而中国市场目前尚未有监管机构对其进行严格的调查和管理。
完善融资手段 规范金融操作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上述困境,中国金融管理机构是时候参与进来,通过完善融资手段、规范金融操作、优化企业运作等成熟方式,扶助中国企业,令其在美国资本市场能有更长足的发展。
虞平指出,首先,没有注资的借壳上市并不能为企业获得融资,现在,反向收购加私募融资正在成为企业融资的流行方式,能为赴美上市企业获得一定的资金保证。
其次,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可为赴美中国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和帮助。例如,中国相关部门可成立赴美上市咨询部门,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为寻求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评级、风险评估系统,并向中国企业介绍美国金融市场法律规范和资本操作风险等,为企业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改善企业国际化形象提供支持。
再次,在做到了熟悉美国资本市场、规范自身运作以外,中国企业更要重视上市后的后续工作,加强募股、利用当地资源大力推介自己,提高知名度。
“现在存在的问题只是暂时的”,虞平表示,“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和磨练,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未来,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会平稳发展。”
部分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遇诚信危机
2010年年末,一股“寒风”吹向在美上市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涉嫌信息披露有误、审计不严、虚报收益等违规行为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加州一所协助中国企业借壳上市的会计事务所因对中国节能技术公司借壳上市的财务报表审计不严而遭起诉,纳斯达克两家中国企业同样因审计问题收到美国证交会的摘牌通知,一时间,美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质疑风高浪急。
然而,有美国资本市场金融和法律专家指出,美国部分人士过分夸大了对中国企业的指责,除让美国投资者困惑以外,更让短线投机做空者从中渔利。
中国企业遭调查
据美国证交会公布的信息,证交会已于2006年对中国节能技术公司发起了调查,同年该公司被从纳斯达克摘牌。为其进行借壳上市审计的加州摩尔-斯蒂芬会计事务所也被调查。
根据证交会的起诉书,摩尔-斯蒂芬会计事务所在2004年至2005年间,涉嫌对中国节能技术公司的年度季度财务报表的审查存在“不专业行为”。被告未能对中国节能夸大财年每股盈利、虚报收益和净收入的财务报表,进行符合规定的审核和评审,违反了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相关规定。虽然被告认定中国节能存在高风险,但没能“运用专业性的怀疑和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