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近日向媒体指出,中国金融未来十年的总体战略方向,宜考虑选择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与涉外金融的“有限全球化”。而支持香港金融市场发展,是中国金融有序开放战略的重要支点。香港应借助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特殊角色之力,在繁荣自身经济的同时,成为亚洲金融合作的纽带和平台。
夏斌表示,概括香港的特征,是其具备“无”的特色,即没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实体经济也不发达,却拥有与国际金融体系同步的、良好的法律与市场制度基础,拥有与中国内地天然的政治、经济联系。“香港具有纽约、伦敦不能比的优势,也具有上海、深圳不能比的优势。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香港可成为是中国内地与亚洲经济、与美元、与世界金融融合的桥梁。”
夏斌指出,充分利用香港的独特优势,通过创设境外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实现中央政府可控的、风险相对隔离的境外人民币市场,便可实现“鱼与熊掌兼得。”这样既能谨慎把握汇率、资本管理逐步开放的节奏与次序,同时又享有人民币区域化的好处。
港过分“内地化”或失主动权
夏斌认为,推动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是加速香港转型的重要契机。目前香港主要是国际投资机构投资内地股票的场所,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发展不足,亚洲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并未确立,香港金融有越来越“内地化”的倾向。香港只有充分借助人民币国际化之力,加快发展债券、衍生品市场,提高亚洲甚至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并借此进一步聚集亚洲甚至全球的金融供需资源,方能为未来的结构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夏斌说,香港在经济、金融层面加强与内地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才能真正确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享有实在的经济繁荣内涵。他提醒道,若香港不依托于中国内地日益壮大的经济影响力,其发展轨迹不纳入国家有序开放的金融战略,而沿袭过去的发展模式或资本市场的“内地化”倾向,不仅可能丧失经济持续繁荣的局面,且有可能失去对未来经济转型的主动权与空间。
强化港沪合作 明确分工
关于港、沪金融中心的互动,夏斌认为,随着境内、外人民币跨境交易品种和交易量的逐步增多,及交易渠道的不断扩展,两地金融发展的定位自然会从清晰逐渐走向模糊。在分工上,上海宜重点推动金融业的对内市场化、自由化,做大做强国内的金融市场业务;香港应抓紧机遇,全方位开辟离岸的人民币金融业务。
夏斌指出,加强两地之间的金融合作,将不断帮助释放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各种压力,促进开放中各种条件的形成,进一步加速国家金融战略的实现。他建议,短时期在仍保留必要的资本账户管制框架下,可有步骤推动两地资本市场的有限融合。比如,有控制的推出上海、香港的交易所互挂ETF等产品,继续逐步扩大QDII、QFII的额度等。此外,两地还可连手积极探索亚洲美元市场。
夏斌表示,亚洲是世界美元储备最多的地区之一,又是今后世界各地区中经济发展最快、投资回报最高的地区之一。他认为,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亚洲各国政府、机构和企业在沪港两地金融市场发行美元债券。在欢迎各国政府、投资者投资亚洲美元债券的同时,允许中国官方外汇储备和国内机构、自然人美元持有者投资该债券市场。这一通过以亚洲美元支持亚洲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式,既能有效遏制美元滥发情况下,过多的美元游资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冲击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又可通过支持亚洲经济的发展,令中国收获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好处。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