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渐去春来早。
2011年中国全国两会召开,国际社会拭目以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和国际社会深度互动,中国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
2011年的中国两会,世界希望看什么?
看经济转型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有益贡献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中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集中暴露,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关键词。
今年两会审议和讨论描绘中国今后五年发展蓝图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国经济转型路线就此明晰。
“今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而‘十二五’规划最重要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行政与管理硕士学位项目主任陈抗如是说。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包括:一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包括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科技创新和结构升级等;二是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上升,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既对中国经济转型充满信心,也看好中国经济转型对世界经济的积极意义。
“中国经济早就不仅是自给自足,而且是能够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在未来五年中发生的事情,将是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又一个有力证明,”英国48家工业集团主席斯蒂芬·佩里说。
佩里说,中国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技术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并以国内市场为导向,这将是在未来10到15年中的巨大转变,“中国会化挑战为机遇”。
法国巴黎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尔说,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让更多社会成员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是关系民生的关键问题,并为此做出了很多积极努力。他相信,中国政府通过对政策的调整,将构建起更为公正公平的社会。
英国经济研究咨询机构资本经济学会中国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认为,中国扩大内需,将使其他国家受益。
“中国需要扩大内需,这不仅影响到中国的消费者,也影响到欧洲和美国。因为目前欧美的经济并不景气,如果中国能成功找到使经济平衡发展的方式,也将对欧美有所帮助,”他说。
看增长信心
——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世界经济持续复苏贡献积极力量
今年两会,为中国经济设定2011年的发展目标,为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增强信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管阿努普·辛格告诉记者,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增速强劲,应对金融危机措施有力,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加,全球经济复苏第一次出现了由中国等新兴市场成为“领头雁”的格局。
“中国采取了成功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带动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对世界经济复苏十分有益的因素,”辛格说。$nextpage$
辛格的话,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得到印证。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新闻学院的乔治·尼亚布加说,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带动了从许多非洲国家的进口,对这些国家经济保持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金融协会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萨特尔说,2010年是世界经济缓慢和不平衡复苏的一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势头强劲,而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这一趋势在2011年及之后还将延续。
萨特尔说,投资者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充满信心,大多数投资者都认可新兴市场的投资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变迁,包括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和美欧日等传统发达经济体在内的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今年二十国集团的轮值主席,法国期待与中国开展更多合作。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如今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法国认为这是非常积极的一件事情。在中国成为不可或缺的世界重要经济体的背景下,法国希望在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期间,与中国在经贸方面展开更多的协调与合作,”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外事顾问让-戴维·莱维特说。
德意志银行前首席经济师诺伯特·瓦尔特对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仍将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借助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对原材料的需求将扩大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投资力度,它对亚洲和非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将获得高度评价,”他说。
目前,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经贸合作伙伴,双边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不断深化,包括德意志银行在内的众多德国企业,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获得巨大机遇。
看和平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作出积极努力
今年两会,再次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的外交政策,让世界更深刻地感受中国与世界共谋繁荣的诚意。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中国与国际社会频繁互动,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世界意义重大。
在中国的近邻东南亚诸国,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从外交上来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的关系都不错,因为中国与东南亚经济的互补性正越来越强,”新加坡资深媒体人、陈嘉庚基金会先贤馆副馆长韩山元说。
在欧洲,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意味着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并成为其中负责任的一员。
“在我看来,中国在全球的和平发展意味着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融入世界,与世界上的大国、小国达成默契。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做到了这一点,”比利时著名智库国际关系皇家学院研究员托马斯·雷那尔说。
皮卡尔认为,虽然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但中国不会改变和平发展的外交路线,中国今后将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组织展开更多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佩里强调,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英国人们开始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现在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大好时机,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从中受益。
“中国一直对和平的价值非常清楚,我认为如果回顾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国一直同世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说。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科夫·别尔格尔说,中国的和平发展政策已得到多数国家与人民的赞同和支持,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它们面临与中国相似的任务,需要与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发展。此外,由于中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许多发达国家也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深受中国市场行情影响。因此,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良好的机遇。
看国防政策
——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
今年两会,使世界更多了解中国的国防政策,中国也将向世界进一步展示其维护世界和平的不懈努力。
虽然少数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军费开支增加”问题,并以此作为“中国威胁论”的证据,但许多国际问题专家均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的发展不会威胁到其他国家。
皮卡尔说,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爱好和平而非扩张的国家。他认为,中国军队目前现代化的努力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和保证经济增长,是防御性的军事力量。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最终将有益于世界和平。
在中国的北方邻居俄罗斯,专家对“中国军事威胁论”给予了批驳。
莫斯科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根纳季·丘福林说,有些持“中国军事威胁论”者认为,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从质和量上增强军事实力。但应该指出的是,当前中国没有参与世界各地任何一场武装冲突。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中国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防止任何外部力量阻碍这一发展计划。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是促进和平而不是导致局势紧张的因素,更没有对其他国家带来威胁。
“当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出现紧张局势,例如朝鲜半岛近来纷争不断,中国积极从中斡旋,试图通过各种谈判缓和紧张局势,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丘福林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