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忙着计算中国城市车辆拥有率、人均占地率以及由于交通拥堵每天造成的经济损失多少并七嘴八舌为解决拥堵出谋献策的时候,一种源于观念差异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因素也应当进入我们寻找对策的范围。
出门,哪怕是一两站路,也要把自己的车开出去;吃饭,哪怕是距离饭堂只三五分钟的路程,也要把自己的车开去;到外出差,能用得起车子的干部,那是怎么也不愿乘大巴车的,尽管大巴车在多数情况下都不满座,尽管乘坐大巴车与小车一样便捷舒服,尽管坐大巴车花费的出差成本成倍地少于自己开的小车,尽管由于少开车可以减少污染环境。但他们仍然乐意把自己的车辆开出去。这种现象,看起来是追求现代化,实际上是办错事、干傻事。
国内大城市恐怕至今谁也没有统计和计算过如今人们在出行马路上因为拥堵,每年究竟耽误了多少时间、多少青春年华是在车上度过?早些年,不少城市曾爆出“上下班路上念完函授大学”“公交车内写成长篇小说”等令人既感到感动又感到辛酸的故事。奇怪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却依然如同吃鸦片上了瘾一样,变本加利地、重复地做着这些傻事。
不管路途远近、拥堵如何和有无别的更方便节能的替代交通工具,一味地乐于自车自驾,反映出环保观念淡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容许人们大手大脚地耗费有限的资源了,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度里。车一上路就得耗油生尾气,那么多车辆蜗牛似地在路上爬行,一天要烧掉多少汽油?有专家披露: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仅15座城市的统计,每天损失就近10亿元。环境污染更难一时估算。
不管路途远近、拥堵如何和有无别的更方便节能的替代交通工具,一味地乐于自车自驾,宁慢勿快。也反映出一些人的时间观念淡薄。在很多大城市,许多人早上5点钟开车出门,8点才赶到单位;晚上也是下午8点以后才能回到家。一天长达五六个小时耗费在马路上,筋疲力尽。这种“早出晚归”不仅白白耗费了生命中很多宝贵时光,而且造成的“旅途”疲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上班的工作效率。然而,很多人却不以为然。
不管路途远近、拥堵如何和有无别的更方便节能的替代交通工具,一味地乐于自车自驾,还反映出一些人的“有车乐”和有意显富露富的心态。有一部新车,谁都想开出去兜兜风,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中国城市的“路情”不容,新车开起来看似威风,结果却因拥堵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呆在马路上,闷在车厢里受气,忍不住是要骂娘的,一点都“威风”不起来,骄傲不起来。
“有车不开是浪费”。说这话有一定道理。但鉴于目前中国的“路情”,我们还是应当细细地算一下开车出去造成的资源浪费、时间延误是否大过改乘别的交通工具或者甚至是步行?崇尚“优选法”,择优行之岂不更好。
一方面是提倡政府部门要多想办法治堵,一方面应当引导人们不要干傻事,自己误自己害自己。等到好办法出来了,我们再在宽阔的马路上飞车行走,那时抖一下威风,不就心情舒畅多了吗?何必现在急着“千车万马”争着去挤“独木桥”,干傻事!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