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远没结束。
从前,主人公陈光标的角色是贫困家庭的顶梁柱,现在,他是下海成功的商人,被称为中国“首善”。他希望有人与他争“中国首善”的荣耀,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才能促使社会公正与和谐。
他心怀感恩,也坦言社会不公。他说自己做企业10多年没有一位政府官员帮他挣过一分钱,他说自己是中国赚钱最不易的企业家。
他也抱怨这是个物质多于精神的时代,因此他的梦想是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他希望留给子孙的财富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他的童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睿智的古语用在陈光标的身上并不贴切。在他并不十分有钱,甚至非常贫穷的时候,就开始捐助别人。按照他的说法,这种习惯来源于父母和家庭从小给他的影响。
1968年,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养了5个孩子。幼年时的陈光标比一般人对于“贫困”两个字更有刻骨铭心的理解。他父亲家中,兄弟姊妹一共9个人,饿死了7个。而在他自己两岁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也先后饿死。
小时候,他最渴望的事之一是能够在春节吃上一块肉。在他的记忆中,8岁之前多数情况下,家里每天只吃两顿饭。
这种对于贫穷非同寻常的记忆,树立了儿时陈光标最朴素的理想:“一定要脱贫致富”。于是才10岁的他,开始利用小学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挑到离家1公里的镇上叫卖,一个中午放学的时间可挣2、3毛钱。
除了卖水外,儿时的陈光标还利用课余时间,到村上去捡垃圾,捡破绳头,破鞋底,打上孔后到集镇的供销社去卖。在暑假里,他卖过冰棍、拉板车卖粮食,在寒假就从温州小商品市场批发鞋、帽、服装到安徽蚌埠的鞍马路市场或者江苏淮阴车站的淮阴市场去摆地摊。此后他还学会了修理收音机、放电影。
他用这些办法,解决了家里的大部分生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家里吃的油、盐,用的肥皂,包括一家人穿衣的布料都是他做这些小生意积攒的钱来供给。
在学会挣钱的同时,陈光标并没有学会抠门。小时候,如果看见别人家孩子望着他吃馒头,他一定会掰一半给别人;他用暑假卖水挣的钱,替邻居家孩子交学费。他说这种资助别人的习惯源于父母给他的影响:他比他弟弟大八岁,小时候经常看到母亲抱着别人家的孩子喂奶,而把弟弟放一边哭;也经常看到夏天雷雨时,他母亲跑到别人家的场上收粮食,自己家的小麦却被雨淋了。
对于他来说,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帮助别人是一种习惯。但这仅仅是陈光标的另一面。
17岁那年暑假结束的时候,陈光标挣了两万块,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贫困的背景下,陈光标特有经商才干显露无疑。
他的财富
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他曾在一个中医药大学门诊部搞过推拿、针灸,但是每个月拿四、五百块钱不够他应付需要资助的朋友。于是他选择的自己创业。
1998年前后,陈光标偶然在药店闲逛,发现一款新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仪,可以用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测出身体哪个部位有病。第二天,他怀揣仅有的3000元钱,请合肥中医药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指导,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简单的改进:安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nextpage$
这个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新仪器获得了国家专利。当时,他在合肥街头每检测一位患者收2元钱,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不久,陈光标租了房子,开始生产销售“跨世纪家庭CT”,并在安徽一些县城做电视广告,打开了安徽市场,仅五河一县就卖了一百多台。很多县城的私人诊所从他那里来购买探测治疗仪,他生产这个仪器的第一年,就赚几百万。靠这个,他总共赚了三、四千万,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0年,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刚开始主要业务是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
2004年南京举办第六届国际华商大会,需要把老的南京展览馆拆掉,市政府特别着急。首次接到这个工程的是陈光标的一个表弟,表弟于是找到他来拆,说拆完后给他50万。当时陈光标的家就在展馆附近,他盘算着,既然可以给我50万,那其中肯定有更多的利润。于是他找到相关部门,独自承接下这个拆除工程,将老的展馆里面的废旧钢材,废旧电缆拆完卖了后,挣了280万,分了他表弟50万。
如今,他的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高科技环保拆除公司,也成为中国唯一一家把建筑垃圾二次利用的公司。他也逐渐投入了大量的高科技环保拆除技术,大型的高科技拆除设备。
陈光标从事环保事业,并不是赶潮流,而是后知后觉的。因为他首先明白建筑垃圾的分拆中,隐含着利润的。其次,他需要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和设备,否则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他也不可能拿到别人转承的业务。
陈光标有足够的商业头脑,但这也仅仅是陈光标的另一面。
他还有很坦诚的一面。他说这个行业如果能够拿到一手的业务,可以有10%的利润。一提到拆迁、工程这些字眼,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他一定与地方政府有不错的关系,否则哪里来这么多业务?但事实是,虽然如今中国这么多的城市都是大拆大建,可以说建筑垃圾包围了我们每一个城市,但这些工程他几乎拿不到一手业务。有人认为他钱来得容易,认为可能很多政府官员帮助他,但他说“我的业务95%是来自于二手,一手拿不到,如果能拿到一手利润在10%左右,转到我这里利润是4%-5%左右。”
在定位自己是“中国赚钱最辛苦的企业家”的同时,他痛恨腐败和贪污以及不公平的竞争环境:需要把这个社会的“隐形富豪”们挖出来,这样才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很多的“隐形富豪”不是草根的企业家用心血、汗、泪得到的积蓄,这些“隐形富豪”是靠关系、靠行贿、受贿,靠这些不法的手段得到的(财富)。他说国家需要缩小贫富差距,而挖掘这类“隐形富豪”是根本。
他的感悟
如果这么理解,他是一个危难之际可以挺身而出帮助别人、不依靠政府关系、银行贷款单打独斗的生意成功商人,这依然还不足以概括陈光标。
2009年江苏黄埔的营业收入是103亿,净利润4.1亿,他捐出去3.13亿,他因此获得了年度中国首善的称号。
除了儿时对周边朋友和乡亲的资助,自从他开始办企业,就一直在持续地资助有需求的人。1998年他在媒体上看到安徽芜湖一个9岁的女孩得了重病,他送出了3万块钱给她。第二年企业赚了60万,他拿出了28万为家乡修了4.8公里的乡村公路。
2003年非典,他当年赚了不到2000万,拿出了1200万采购了红外线监测仪捐给了抗非典指挥部。
2004年印尼海啸,他第一时间捐款500万。此外,在汶川地震、智利地震、海地地震、意大利地震,巴基斯坦水灾,等等灾难发生时,他都是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捐助。
据他称:到目前为止,自己已经捐出了13.6亿,帮助困难人口已经突破了70万。他说做的这些事,自己心里面得到了最大的就是两个字“快乐”。
“富而有德,德富财茂”这类溢美之词一直围绕着他,但最近一次陈光标站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并不是全是光环之下。而是他提出裸捐之后人们的不解和质疑。
他表白说:“我提出裸捐也是为了唤醒人的良知,我现在年轻力壮,有很多的财富等着我去创造,财富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就是光秃秃地来,光秃秃地走,就是这个道理。”
特别是有人猜测,陈光标的弟弟妹妹还在打工,他不资助家人和员工,而是用这种方式沽名钓誉。他对此的回答是:“因为我弟弟妹妹都小学文化,头几年曾经也帮助过他多次给他几十万创业都是失败告终,只要他们在生活上过的好,就行了。我对他们的孩子也都非常好,再苦再穷再累不能让孩子在教育方面受委屈。”
另外他待员工也并不薄,在拆迁这个高危行业中,这些年来他的公司没有因工死亡一位员工。他的拆除队伍是4600人,其中约60%都是退伍战士的,这些员工的人均工资含保险大概每个月4000块钱左右,在中秋节他会每人发500员左右的过节费,在2010年他拨出460万元组织员工去世博会参观。
他希望自己“一定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因为他想要留给后代的是最好的精神财富。“我一定要做到富四代、富五代,”说这句话的前提是,他正在思考这样一个追求物质大过追求精神财富的时代中,应该给于后代什么样的教育、如何让他们理解和看待财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