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央要公开“三公”了,地方呢?

liaowangzhisheng 2011-04-12 21:18:30 文/谭浩俊 编辑/常新 总第128期 放大 缩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毫无疑问,这是预算公开的又一重大突破。

近年来,随着政务信息公开步伐的不断加快,预算公开也逐步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从试点到推广,从中央各部门全部公开到地方各部门陆续公开,从几个大项公开到具体项目全部公开,可以这样说,预算公开是一年一个台阶,一年比一年进步。现在,社会各方面最为关注的“三公”经费预算,终于也要揭开面纱,向社会公开了。

众所周知,所谓“三公”经费,指的是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经费,这三项经费,既是现行管理体制下必须安排的经费,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最容易产生社会反响的经费之一。公众对政府机关、公务员的诸多反应和质疑,很多都与“三公”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及其派生出来的问题有关。如借出国考察、学习之名进行公款旅游、超标配备公车和滥配公车、公车私用,又如大吃大喝、利用公款请客送礼,甚至将私人购买的东西用公款报销等。这些问题,不仅大量存在,而且都发生在公众的眼皮底下,出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以至于只要听到哪名公务员不喜欢大吃大喝、不公车私用、不在出国考察学习时公款旅游,都难以令人相信。

所以,中央将公开“三公”经费的消息,无疑是令人兴奋的,也是令人期待的。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中央已经作出了这样的姿态,那么,这种姿态何时才能传入到地方呢?地方何时才能作出同样的姿态和表态呢?要知道,地方公开“三公”经费,比中央更重要、更紧迫、更必须。一方面,地方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严重,更突出,在老百姓当中的影响更大,如果能够通过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有效减少这方面的问题,将大大提升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改善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地方推行“三公”经费公开的难度更大,阻力也更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手段,很难推开。即便推开,也会出现选择性公开、部分公开、虚假公开的现象。这一点,从地方在推行预算公开过程中,始终不愿正面回答公众有关“三公”经费公开的问题中也可见一斑。

可以相信,随着中央对“三公”经费的公开,地方也没有了退路。关键是,一要看速度,二要看效果。看速度,就是看地方何时才能全面推开;看效果,就是公开的“三公”经费,是否能够满足公众的要求,满足政务信息和预算公开的要求,是否经得起推敲和分析。

公众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虽然这一现实可能不会一下子满足公众的要求,但是,能够迈出这一步,已经非常可喜。可以想象,随着“三公”经费的公开,官员财产申报、官员收入公开等也会很快与公众见面。更令人期待的是,如果所有与公共财政、政府管理、民众利益相关的工作与内容,都能够公开、透明地展现在公众的面前,接受社会与公众的监督,并形成一种制度,一种规矩,那么,政府的一切工作都将更加规范、有序,官员在公众中的形象也会大大提升。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