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吸引了各方广泛关注,它不仅关系着4000多万“事业人”的命运,同样是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富有深远意义的一步。
事业单位,只要一提起这个字眼我们的联想就会情不自禁指向另外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字眼——铁饭碗。铁饭碗上面镌刻着“收入稳定”、“高福利”、“待遇优厚”等等一系列关键词,它映照出持有者幸福的脸庞和旁观者或艳羡或气愤的目光。而这次改革时间表所引发的关注,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对打碎这只饭碗的期待……
铁饭碗的前世今生
“铁饭碗”这个词,原本出自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企业以国有成分为主,那时的饭碗常常是“端起来就放不下”,而且“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的现象同样广泛地存在于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之中。而时至今日,虽然含义略有不同,铁饭碗“旱涝保收”、“碗大能吃饱”的本色依然不改。
今年2月有媒体报道,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领导的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去年完成的《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在分析被调查者的所属行业和职业后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
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定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然而从事业单位所覆盖的行业领域看来,科教文卫在当前人民生活中所体现出的问题突出而尖锐。获得“幸福”事业单位人员并未在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让人民更加幸福。铁饭碗现象所带来的“三个一个样”不能不说在这种“失职”负有重要责任。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其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教育系统人员即达到一半左右,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就是说每三十多个国人中就有一个是事业单位人员,其中冗余人员又有多少?尸位素餐者究竟是多大的一个包袱?这是未来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铁饭碗追逐的起起落落
国人对铁饭碗的追逐经历过一番起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青年精英——大学毕业生还是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党的安排”为自己的择业方向,当时国家对毕业生采取“统招、统报、统配”政策,是计划体制下的统一指令性分配。大学生一跨入大学校门就成为国家的人,拥有了铁饭碗,无需考虑毕业以后找工作的问题,到哪里工作,做什么工作,都由组织决定。
当时青年的的择业取向:第一位社会地位,第二位社会意义,第三位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年轻人在面对择业时,绝大多数还是愿意去“铁饭碗”、没有“风险”的大城市中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很少有人愿意去集体所有制或个体经营单位,即选择社会地位、声望高的大专院校、大机关和全民企事业大单位。这可以称为铁饭碗的追逐的第一阶段。
时间推进到二十世纪90年代,逐步出现了“以我为中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潮,同时既要地位高、也要挣钱多,多元信仰在社会上并存和相互碰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思想和价值观的涌入,使得铁饭碗至上的价值取向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白领阶层风光体面地出现在了国人面前,他们拥有高学历、更开阔的眼界、更自由的思想和更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往往供职于外企和业绩出色的私企,拥有着较高的薪酬待遇和人们眼中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可以说白领阶层的优质形象在当今社会仍然在金融、IT等领域广泛地存在着,然而相对的社会期待排名有了明显的下降。
90年代末期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以及新世纪依赖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中,体制内的铁饭碗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几个简单的数字可以从侧面体现出青年人价值取向的转变。
1994年至2000年间,全国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才不过4万余人。而2007年国考,报名人数达60万,比2004年翻了近5倍。那一年全国有近五百万大学生毕业,也就是说约每10个毕业生就有一位参加了国考。2011年,5名南开大学学生在经济学家周立群指导下对天津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进行了调查,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名列前三。
原本光鲜亮丽的白领阶层被轻巧地抬起,而择业观天平上铁饭碗这一边再一次重重地落下……
砸破铁饭碗:为了发展,更为了公平
铁饭碗产自“体制内”的成色和碗底的“国字号款识”显而易见。体制内的行政资源在今天常常成为一些人交换体制外市场资源的筹码,权力变现的戏码在当前事业单位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中时常显现:权力与利益勾肩搭背。而所有这些以破坏社会公平、滥用公权侵害公民利益获得的财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事业单位铁饭碗中的丰富大餐供坐在工位上的人们大快朵颐。
“长期困扰事业单位改革的种种难题,归结起来都与政府自身的改革有关”,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说。改革的不彻底,的确是事业单位改革延宕多年未见显著成效的根本症结。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表示,事业单位改革的动力来自内外两个方面:从外部环境看,社会公众对于解决就业难、看病贵及提升社保水平等方面的现实诉求,迫使事业单位必须通过改革来满足公众;从内部机制看,事业单位的广大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也希望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回报,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透露,2011年中国将全面完成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工作,2011年中国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申诉、竞聘上岗等单项规定。同时,全国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2011年将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创新公开招聘方式方法,推进公开招聘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度。
铁饭碗的逐步取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逐步淡化铁饭碗意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