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强军之本

junshiboji 2011-05-13 14:53:05 编辑组稿/萧虞 总第131期 放大 缩小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军以才强。

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的潮头,回望新世纪第一个10年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一个现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迅速崛起,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使命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他们驰骋于联合军演的烽火硝烟,拼搏在抢险救灾的生死战场,奋战在反恐维稳的一线岗位,扬名于国际维和的异国他乡,搏击在远洋护航的波涛浪尖,建功在航天航空的浩瀚苍穹……

每一颗新星的升起,每一座星系的闪耀,都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个重大决策有关——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把军队人才建设摆在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

进入21世纪,世界新军事变革大潮奔涌,军事力量的角逐更加凸显为高素质人才的较量。面对机遇和挑战,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把军队人才建设摆在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

新世纪之初,中央军委制定了2001年至2010年军队干部队伍建设10年《规划》。2003年,中央军委果断决策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颁发了《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对指挥军官、参谋、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士官这五支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2004年10月,四总部召开“全军士官队伍建设座谈会”,下发《关于加强士官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09年底,中央军委又作出重要决策,全面实施深化士官制度改革。目前,全军和武警部队士官占兵员总数的50%以上,重要岗位专业技术士官比重超过80%。

2005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2万余名文职人员成为部队建设又一支新生力量。

2008年6月,按照胡主席关于抓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军队人才建设向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聚焦,先后有3000余名军师职干部步入院校,参加联合作战指挥员培训,2000多名团以上指挥员在部队交叉任职,近千名作战部队师旅主官出国考察,3000多名军事留学生赴30多个国家深造。

2009年底,胡主席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抓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培养,为深化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加快推进信息化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是一项举世瞩目的“朝阳工程”。10年来,总部相继规范了在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接收地方大学生干部、大学生士兵提干等政策,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10多万莘莘学子,在八一军旗下宣誓集结。

10年间,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人才是军队建设第一战略资源、人才以用为本,一个个科学理念深入军心;建立人才培养协作区、开设网络大学、创办军事职业大学,一项项创新举措应运而生;建立指挥军官考评体系、制定吸引保留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确立人才奖励激励机制,一系列政策制度相继推出……

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时代浪潮中集团生长、成批造就

随着一枚导弹呼啸升空,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创造了实弹发射“百发百中”的骄人战绩。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常规导弹部队。组建以来,这个旅先后培养出6名博士、69名硕士,向兄弟部队输送600多名骨干人才和6名导弹旅长,圆满完成10多项全军重大战备演练任务。

这支部队的崛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牵引人才建设提速的缩影。进入新世纪,中国人民解放军主战部队人才培养进入集团生长、成批造就的快车道——

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了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结合的立体格局;人才队伍结构整体优化,作战部队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干部本科学历上升到80%,研究生上升到20%,涌现出一批双学士飞行员、博士舰长、硕士博士师长军长……

作为陆军高技术部队的代表,南京军区某防空旅地空导弹团潜心打造指技合一型指挥军官、专家尖子型技术干部、一专多能型士官队伍。全团干部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2%,博士、硕士占四分之一,80%的技术干部掌握两个以上专业技能。

装备某新型歼击机的航空兵某师,创造了人民空军大机群单次航程最远、连续两次空中加油、海上联合预警指挥协同等6个第一。在这个人才群体中,涌现出一大批全天候升空、全疆域到达、全时空作战的“刀尖型”飞行员。

从身怀绝技的士官到攻坚克难的院士,不断涌现的优秀人才为科技强军注入澎湃动力

2008年,在全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名单中,士官郭亚飞的名字赫然在目。

郭亚飞,第二炮兵某旅高级士官,导弹发射技师。入伍21年来,他立足岗位学习成才,掌握了导弹发射、瞄准、发动机三大专业知识,精通12个岗位的操作维护技能,领衔攻克了30余项技术难题,8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数十次出色完成重大军事行动保障任务,被誉为“国宝神医”。

10年来,从身怀绝技的士官到攻坚克难的院士,不断涌现的优秀人才为科技强军注入澎湃动力。

马伟明,海军某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舰船综合电力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41岁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研制出世界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为我海军新型潜艇装上了“中国芯”。他带领70多名博士后和博士组成的创新团队,取得近百项科研成果。2010年,他当选为“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总装某基地担负着卫星、飞船实时测控、返回回收和在轨航天器的长期管控任务。他们瞄准航天测控技术高峰,坚持高起点谋划、多渠道培养、全方位激励,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群体,有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世界航天测控史上创造了成功抢救故障卫星的奇迹,为国家挽回重大损失。

总后勤部某研究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建筑工程科研单位。他们注重结合科研任务培养人才,先后完成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课题500多项,取得国家专利53项,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近200项。他们研制的高原暖风和防光学、热红外工程伪装材料等几十项成果,有效提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野营保障能力。

紧紧围绕主题和主线,中央军委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才建设描绘出壮丽前景

2011年3月,中央军委颁发施行《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中央军委对未来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才建设和发展做出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队人才建设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条主线,明确了未来10年人才建设总体目标,提出了实施8个重大专项工程的战略抓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才建设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和壮丽的前景。

——未来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才数量将更加充足。作战部队军、师级指挥军官,经过联合作战指挥培训和具有跨战区、跨军兵种联合军演经历的比例将显著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骨干、高级信息技术专家、信息专业工程师阵容将焕然一新。

——未来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才素质将大幅提升。军级以上指挥军官和作战部队旅团主官,全部经过院校信息化培训;营级以下干部,2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科技领军人物数量大幅增加。

——未来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才结构将整体优化。人才专业门类齐全,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满足体系作战需要。各系统各层次人才年龄、职级形成梯次,后备力量数量充足,基层部队各类人才编配相符、充实稳定。

——未来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才效能将充分发挥。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广阔,人才成长路径更加明晰;人才贡献率和科研成果转化率大幅提高;各类人员首次任职专业匹配率达到95%,称职率达到90%。

——未来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才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四个尊重”理念进一步确立,选人用人公平公正,人才职业发展、培养开发、待遇保障等制度机制更加完善,人才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