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倾力改善民生 共建幸福家园

zhuantibaodao 2011-05-28 12:40:44 文/完颜新峰 辛衍青 刘辉 赵洪顺 总第132期 放大 缩小

 

近年来,汶上县树立“改善民生就是最好的发展、就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尊重民意、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一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的和谐画卷呈现开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显著改善,幸福指数节节攀高,干部群众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构建城乡一体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汶上县牢牢抓住就业这个民生工程不放松,建立健全就业培训、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充分就业。

一是积极搭建就业平台。通过新上项目安置就业、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就业、劳务输出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方式,“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724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1.6万人次。

二是强化就业技能培训。该县积极实施“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等劳动力培训工程,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使失业工人、农民工至少掌握了一门技能,提高了就业再就业能力。2010年组织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5240人、创业培训500人,充分就业带动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完善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汶上县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实现了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全覆盖。

在“五位一体”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上,坚持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覆盖了全县机关事业人员、各类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居民群众,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100%。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在全县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济宁市率先实施医疗保险市内“一证通”制度。做好破产企业失业职工的认定接收和服务管理。近年来,已累计接收失业职工1.2万人。

围绕打造“五位一体”社会救助格局,汶上县不断探索和实践社会救助新渠道,初步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主体,临时救助为补充,社会互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基层组织为依托的“五位一体”社会大救助格局。近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救助帮扶资金5650多万元,救助等各类群体10.5万人次。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实行了动态管理,农村低保由2007年的269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20815人。实施了农村扶老福利工程,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新改建了14处乡镇敬老院,启动了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确保了全社会“老有所养”。

打造城乡一体住房保障体系

“住有所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汶上县自2005年以来连续六年把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政府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累计投入资金1.35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面积14.98万平方米,解决了1664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难题,今年又把公共租赁住房纳入了保障性住房范围,确定新建城区保障性住房2.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5万平方米。

围绕改变城区群众居住环境,自2007年以来,在济宁市率先启动了以棚户区为重点的旧城改造,依法改造,让利于民,先后实施了长乐湖小区、黄金水岸、福慧新区、东和园等片区的改造,累计改造面积300万平方米,建成了一大批住宅小区,群众的幸福感日益增强。农村围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汶上县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成了滨湖社区、新苑社区等一大批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建设覆盖城乡卫生服务体系

汶上县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破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上,汶上县开工建设了县医院综合楼、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皮防站等四个县级医疗机构。加大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投入,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9472万元,全县14处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级标准,拥有省级规范化卫生室377处,为群众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汶上县重点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农民参合率由试点之初的87.1%提高到2010年的99.71%,门诊开启了慢性病及特殊性疾病报销,单病种限价由16个调整为22个,参合农民住院人次由试点之初的8361人提高到2010年的63994人次,住院报销金额2010年达到7300万元,较启动之初增长了17倍。

汶上县针对群众看病就医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建立了以大病限额救助为主体,以定点医院为依托,医疗优惠政策为辅助的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共救助城乡困难居民 896名,发放资金210万元。他们还投入资金62万元,资助7.3万农村特殊困难群众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推进城乡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汶上县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先后荣获山东省危房改造先进县、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县、山东省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等荣誉称号。

汶上县积极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县小学调整到98处、初中调整到18处。自2007年起,先后投资1.3亿元全面强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4处、市级规范化学校8处,新建校舍20多万平方米。从2008年起实施农村中小学“211工程”,三年共完成投资1083.66万元,受益学生达2.1万余人。汶上一中投资2600万元新建了15000平方米的科技楼、报告厅、体育馆和标准化操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汶上县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县职业教育中心完成了6000平方米实训楼和450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建设,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该县还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整合优化幼儿教育资源,加快乡镇中心园建设步伐,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营造安全健康的幼儿教育发展环境。

开创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

让城乡群众过上美满幸福的新生活,是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落脚点。汶上县扎实推进“平安汶上”建设,在山东省率先开通了农村无线遥控报警系统,先后被评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人民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高度关注社情民意,不断畅达群众诉求渠道,执行县级领导定期接访和下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把县长热线作为汇集民意、体察民情的重要窗口,热线开通以来,办结率100%。

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实现了农村公路、客车、自来水、有线电视 “村村通”。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4处,村文化大院260处、农家书屋290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汶上县累计投入资金3900余万元,建成沼气池1.5万多个;实施了城区集中供热和天然气入户工程,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全县3个乡镇被评为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营造了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人居环境。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