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多车多的香港,去年共有117人死于交通意外,这一数字创下了1955年以来最低纪录。今年以来,这一数字也继续保持了较低水平,前4个月交通意外死亡人数为39人。这是香港特区政府运输署5月16日透露的数据。
在汽车与行人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香港靠什么措施让车祸死亡数字持续下降?香港在打击酒驾等违法行为、改善交通设施等方面都有哪些做法?
酒驾最高监禁3年
每100毫升血液内含50毫克酒精即可被起诉。
运输署助理署长梁德辉认为,虽然香港有逾60万辆汽车在路面行驶,交通意外死亡数字近年却不断下降,不断修订违例罚则和加强执法是重要原因。
香港车祸死亡数字的顶峰是在车辆数量大增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车祸死亡数字的最高纪录发生在1973年,达482宗。
此后,香港对于酒驾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规定日趋严格。1995年订立酒后驾驶法例,1999年再进一步降低法定酒精浓度,威慑力明显加强。运输署比较了1999年前一年及后一年涉及酒后驾驶的交通意外数目,发现有关数字下跌了9%。
2008年2月9日,新修订的《道路交通法例条例》生效,授权警方对司机进行随机呼气测试。随后,酒后驾驶的个案比上年同期减少接近70%。2010年,香港再次修订相关法例,大幅上调司机酒驾违法后吊销驾照的时间期限。
现在实施的驾驶者法定酒精限度标准为1999年规定:每 100毫升血液内含 50毫克酒精;每100毫升呼气内含22 微克酒精;或每100毫升尿液内含67 毫克酒精。在香港,对酒驾的判定不分酒驾与醉驾,但超标越多,惩罚越重。
任何驾驶者如被发现体内酒精含量超过法定限度,将会被起诉。最高可被判处监禁 3 年,罚款25000港币,并强制修习驾驶改进课程,记 10 分违例驾驶记分,还要依轻重程度处以不同期限的吊销驾照。如果危险驾驶引致他人死亡,最高刑罚是入狱10年。
而按照内地的规定,驾驶人员每100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并小于80毫克为酒后驾驶;如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毫克则被定性为醉酒驾车。
至于近年香港备受关注的药后驾驶问题,梁德辉说,政府准备在今年第二季修订药后驾驶条例,针对现在较流行的毒品种类,如氯胺酮、海洛因及可卡因等,加强药后驾驶罚则。
多种形式提醒安全
乘出租车坐后排不系安全带也将被处罚。
一个男孩孤独地对着墙壁踢球,旁白是:“2003年12月24日,一名酒后驾车者,夺去了强仔的爸爸。”这是运输署制作的交通意外宣传片中的镜头。
这根据一个真实的事故改编而成。梁德辉介绍,近年来运输署经常选用真实个案制作宣传片。他认为,宣传片可以改变道路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以往所用的手法平铺直叙,很多时候像训令,叫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吸引力不大。但近年引入了不同的宣传手法,强调司机在交通意外中导致他人受伤和死亡的责任,以及意外对司机带来的心灵创伤和持续终身的内疚感。”
除了着重描绘意外对驾驶者和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加强感染力,梁德辉表示,部分宣传片会配以简单易明的口号,例如“无论你几心急,几十秒无理由唔等得”(不论你多么心急,几十秒钟都没理由不等)等,让市民更易接受。
除了媒体,在香港街头,也随处可见提醒注意交通安全的标志。过路口时,地上画有箭头,提醒路人“往左看”或“往右看”;乘出租车时,副驾驶位置上有一个醒目标志——“乘客不带安全带可被罚款”。即使坐在后排,出租车司机也会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乘坐公共汽车也有类似的规定。
梁德辉认为,像配戴安全带、驾驶时禁止使用手机等强制性规定,都使违例驾驶个案下降,也是近年交通意外中重伤和死亡人数持续减少的原因之一。
鉴于不少交通事故起因是驾驶员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今年年初到3月底,运输署还和一家医院合作,为商用车司机提供免费健康测试及指导。商用车司机可以凭券到指定的医疗中心或流动医疗车接受健康测试。
流动医疗车会派驻全港不同地方,车厢内设有各种验身设备,为司机量体重、血压;也有注册中医师为司机评估身体状况。一般司机都会因长时间工作,导致运动不足,医疗车会跟踪关注个别司机的情况,定期发送手机短信,为司机提供健康资讯。
改善交通设施,擦掉“黑点”
香港仍有79个容易引发交通意外的地点。
虽然罚得重、提醒多,不过性急的人还是不少。在香港一些闹市路口,总有步履匆匆的行人,虽然前方就是红灯,却一番左顾右盼之后,大步流星横穿马路,更有甚者,还会身手敏捷地跨过隔离栏杆横穿干道。
为了对付这些“跨栏高手”,香港改善了交通围栏的设计,中间加了不少垂直铁条,铁条间的距离不超过20厘米,即使小孩也无法穿过。新的围栏还把中间的横枝拿走,路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方便地踏着“跨栏”。
交通灯位置不清晰的路口、较多行人横过马路的路段等容易导致交通意外的地点,都被运输署称坐“交通黑点”。针对分布全港不同地区的交通黑点,运输署会改善道路设施,逐一消除隐患。比如在信号灯模糊的路口,加大信号灯头,在横穿马路多发路段,加设围栏。经过持续的努力,运输署手中香港交通图渐渐擦亮,“交通黑点”由1983年的270个,降至去年的79个。
梁德辉形容,消除黑点的过程,如医生诊症一样:“首先要断症,先看看交通黑点的症状,再以不同药方治理不同的问题。有时药方未必见效,就会试用另一种药,通过持续的监察和改善,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