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经济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地处渤海东海岸,海岸线长24公里。东接旅顺口国家名胜风景区,南连老铁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依203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鸟岛和蛇岛以及国家4A级景区——世界和平公园。
园区于1992年成立,2002年晋升为省级开发区。2006年纳入大连市“一岛十区”发展规划。2007年纳入大连市“两区一带”发展规划。2008年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五点一线”重点支持区域。2009年随辽宁沿海经济带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10年作为旅顺绿色经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全区下辖12个行政村,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
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园区成立18年来,几届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旅顺全面对外开放以及国内外产业转移等历史机遇,秉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发展理念,积极发挥港海优势,做强临港产业,园区实现了由小渔村到现代化城区的飞跃,具备了航运、物流和生产等三大功能,成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一是经济实力快速攀升,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旅顺经济开发区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为中心,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十一五”期间,共实施投资3000万以上的项目51个,总投资4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0%,达到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4万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7%,达到8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年均增长7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亿美元,年均增长35%;实际使用内资240亿元,年均增长54%。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辽宁省4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位居前列,在辽宁沿海经济带42个重点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是临港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主导产业已经确立。始终把产业集群化发展作为核心,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先后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吸纳就业多、牵动作用强的企业。中远集团、中国北车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大显集团、日本今治株式会社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园区建立了生产基地,培育了船舶制造、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制造、港航物流等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园区已有200多家企业入驻。总投资93亿元的大连中远造船项目是国家环渤海湾船舶制造基地的重点项目,目前已经投产,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05亿元;正在建设中的总投资80亿元的大连机车旅顺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200亿元。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5家。产业聚集效应迅速显现,船舶制造、轨道交通两个产业纳入大连市10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物流园区被纳入大连市八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行列。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东北亚海陆交通枢纽作用得到发挥。充分利用地处东北、华北、环渤海三大经济圈核心地位的优势,紧紧抓住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有利机遇,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枢纽建设。园区从成立至今,已累计投入100多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七通一平”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旅顺新港成为国家一类口岸,目前拥有各类泊位21个,总投资30亿元的扩建项目完成后,各类泊位将增至32个,加上丹大高速公路、铁路专用线、烟大铁路轮渡和城市轻轨,旅顺开发区成为国内较少的集港口、铁路、火车轮渡、高速公路、城市轻轨“五位一体”综合运输体系的开发区,由过去的陆路交通末梢成为连接东北、华北、华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园区功能和项目承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是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临港新城建设初具规模。注重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先后邀请了国内知名规划专家科学制定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规划区域面积由“十一五”前的26.6平方公里增至60平方公里,规划和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规划的引领下,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城市脉络更加清晰。基本形成了加工制造园区、港航物流园区、船舶制造园区、旅游教育居住区等鲜明合理的功能分区。
五是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宜居新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生态立区的城市建设理念,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和环境改造等一系列工程,规划建设了占地1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建成了台山、思奇园等7座景观公园,形成绿地90万平方米。截止到去年年末,园区山林绿化和城市公共绿地覆盖率达到36%。中心商业区、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辖区居民和投资者提供了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建成了国家4A级景区——大连世界和平公园,一批以居住、养生、休闲、健身、餐饮和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业相继建成,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旅游观光。旅顺经济开发区已由过去的旅游经行地逐步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六是引进智力工作成效显著,园区具备了良好的创新条件。着眼长远发展,坚持把引进智力工作作为提升园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旅顺开发区已引进四所研发机构,其中,大连鸿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大连机车研究所计划投资6.2亿元,已于今年5月初投入使用,北车研发中心计划投资4.1亿元,大显集团LED项目计划投资7.5亿元。此外,境内还有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信息学院和软件学院等四所高等院校,在校生达到2万多人,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在辽宁沿海经济带42个重点区域中首屈一指,为今后打造创新型园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实现产值24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1.8%。
七是着力构建和谐园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切实做到发展为民、发展惠民,着力构建和谐园区。根据群众就学、就医、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失地老年人生活保障、教育扶助、安居工程等10项惠民政策,共有1.5万人享受到惠民政策。投资1亿元建设了功能齐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并投入使用,启动了投资7000万元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程。同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三洋村被评为省级农家书屋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园区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达到4亿元,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000元提高到19100元,年均增长22.2%。
面临机遇前所未有 发展环境更加优越
未来一个时期,是旅顺经济开发区扩大综合实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当前,正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多重战略机遇的叠加以及由此形成的综合政策优势,为旅顺经济开发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旅顺经济开发区提升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旅顺全域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旅顺开发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这必将为旅顺经济开发区依托现有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港口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产业政策扶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制造、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二是辽宁省政府关于绿色经济区定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省委、省政府对旅顺绿色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指出了旅顺开发区未来发展方向——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这一定位必将为旅顺经济开发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步伐快速推进,为旅顺经济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三大战略”的实施,使全省加快了追赶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步伐,对旅顺经济开发区将会产生强力的推进作用。“海上辽宁”发展战略以及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海底隧道项目的逐步实施,必将使旅顺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
四是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为旅顺经济开发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载体。大连 “全域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必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对旅顺经济开发区强力拉动投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升级、打造东北亚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五是旅顺全面对外开放,为旅顺经济开发区实现国际化发展创造了全新外部环境。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旅顺正式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为旅顺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吸引、汇集国际先进要素,更为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旅顺经济开发区的知名度得到极大的提升,下一步,必将继续引向深入。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展望未来潜力巨大
未来一个时期,旅顺经济开发区将紧紧抓住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省委、省政府绿色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以及旅顺全面对外开放的有利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沿海重点区域要率先崛起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以港立区,工业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积极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和谐园区和自主创新型园区建设,打造环渤海地区新兴港口城市,全力提升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为辽宁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一是做大经济总量,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坚持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努力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实现提速升位。未来几年,依托港海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全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先进临港制造业集聚区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到2015年,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二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围绕中远集团、中国北车集团和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推进船舶制造、轨道交通和重大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率先崛起,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地。未来几年,建成年产值超300亿元的国际级现代造船产业基地、产值超200亿的国家级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产值超500亿元的国家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积极推进主导产业多元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毗邻大连软件园的优势,推动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落户,建成高端装备电子产业基地。依托港海优势,积极承接韩、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旅顺新港、双岛湾港,推进农产品、轻工、机电、建材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立连接东北与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物流服务网络。积极引进扶持国内外大型骨干物流企业,形成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及供应链服务企业为核心的物流产业,建设在东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和供应链服务基地。加快推进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天门山国际旅游度假城项目建设,充分发掘和保护旅游资源,打造国际休闲旅游胜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形成总部企业集聚地。
四是加快港口建设,打造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加快总投资30亿元的旅顺新港改扩建步伐,加快双岛湾港扩建速度,加快总投资4亿元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扩大港口业务范围,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建设。开辟通往日韩的滚装客运航线,建立与华东、华北等地区的航运运输网。到2015年,力争建成中国东部沿海交通大动脉的重要枢纽,实现辽东半岛与东北亚地区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上贯通。
五是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打造自主创新型活力新城。充分发挥境内高校、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多,人才智力密集的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型园区建设。在积极引进各类研发机构的同时,坚持走政府、高校与企业联合的道路。一方面要大力扶持高校做大做强,推进教育产业化发展,使教育产业成为园区的支柱产业;一方面要积极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平台,加快校企合作步伐,推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建设,为企业产品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推进“制造型”园区向“创造型”园区过渡。
六是强化生态建设,打造中国北方宜居新城。做优做精城市绿化工程,努力建设花园型城市。以实施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城市小区、企业、道路以及河流两岸的绿化工作。到201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按照现代化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医院、图书馆、电影院、体育场、文化场馆等公用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未来五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要在200亿元以上。
七是加强社会建设,打造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新城。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建设富裕幸福的和谐园区。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提高惠民政策标准,使包括外来务工群体在内尽可能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到2015年末,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以上,人均财政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加快推进城市化步伐。到“十二五”末,城市人口突破15万人,城市化率达到100%。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