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北京文物古建经营调查

tebiebaodao 2011-06-08 21:25:15 文/吴晗 编辑/燕云 总第135期 放大 缩小

 

故宫建福宫被曝开设私人会所之后,文物古建是否可转让、经营成为关注焦点。在太庙、天坛、北海等多处文保单位,有的在古建上建成餐厅进行经营,还有的只出租场地赚取租金。对此,古建专家认为,对古建的利用,也是古建价值的一种实现方式,且其中不排除部分经营是由于相关部门对古建维护的经费投入不足。但对于利用不合理的,应该予以纠正。

太庙:承办活动场地日租金数十万

5月18日14时许,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正殿大门紧闭。门外的通告牌告知,殿内“正有活动举办,谢绝游客参观”。

文化宫一名工作人员称,殿内正在进行一部电影的拍摄。“拍电影、晚宴、产品发布会、文艺演出,太庙经常承办此类活动,收费不菲”。

据了解,近期以来,电影《关云长》首映典礼、“蒂芙尼闪耀京城夜”发布盛典等较为知名的活动,均在太庙举办。文化宫下设的活动部负责承接及组织协调此类活动。

活动部一名负责人介绍,太庙场地租赁可供选择的有大殿内、太庙广场等区域,按场地的不同,定有多种收费标准。“在大殿内和广场举办活动,每日收费为80万至100万元左右”。

该负责人出具的“文化宫(太庙)活动场地报价表”显示,场地租用8时至18时为日场、18时至22时为晚场。根据报价表,大殿内和广场早、晚场的日租金为50万元,其他项目收费每项10万元。租用大殿平台、无色门内广场等场地的收费为每场20万元。

“报价可以给予一定的折扣,但最多降10万元”,该负责人称,文化宫只提供场地,并不承担餐饮服务,活动如需用餐,可自行联系酒店提供外卖服务。“此外,在文化宫举办活动,须向公安、消防等部门递交报批手续”。

“文化宫的门票价格太低,仅靠门票,根本无法维持开支”,一名工作人员称,场地、房舍的出租为文化宫带来丰厚收入。

据了解,太庙目前的门票为2元一张。

北海:仿膳饭庄占用北海  古建但经营独立

琼华岛是北海的中心,凝聚了楼阁、水榭、廊桥,同时,一处仿膳饭庄也在这里经营了80多年。

到了傍晚,仿膳两侧的连廊点起红灯笼,宫女打扮的服务员站在门前迎接用餐的顾客。迈过高门槛,抬眼就能看到一个提示牌,上写“文物古建,小心谨慎”。

仿膳办公室主任于京民介绍,1925年北海公园开园时,仿膳就已经存在。仿膳没有VIP包间,也没有会员制度,所有人都能进来吃饭。近年来,还承办婚礼、酒席等,价格略比普通餐厅贵。

于京民坦承,饭庄经营占用了北海的部分古建,但一直注意保护琼岛的原生环境,所有电线都进行绝缘包裹,燃气管道从地下走。

据了解,仿膳目前归属全聚德集团公司。对此,北海公园管理处证实,仿膳饭庄仅是占用了北海一些古文物建筑,但管理方是全聚德。

“我们每年要交房租给公园,他们大概是用于园区维护等工作。”于京民说。

但对该说法,北海公园并未进行回应。

天坛旻园:既提供早点  也接待婚宴

天坛公园西天门外北侧,旻园“藏身”在一片绿地后面。透过正门的窗户,可见店内是古代宫廷式的装修风格,前厅墙上挂满“国家特级酒家”、“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等牌匾。院落的另一侧的牌子则显示,提供十余种早餐。

“我们这是天坛里面唯一的餐厅,已经开了几十年了。”值班人员钱先生介绍,旻园是一家国营单位,租用天坛公园的地方,所在地为后建的仿古建筑。餐厅的大厅有20张餐桌,此外还有4、5个包间,人均消费约150元。

钱先生说,每年5月和10月是餐厅的旺季,婚宴比较多,平时以接待旅游团和回头客为主,旅游旺季每天都能接待十余桌客人。

天坛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旻园餐厅的前身是建成于1984年的天坛餐厅,是北京市旅游局指定的第一批定点旅游餐厅,主要是为游客服务。每天早晨,会为晨练的群众提供早点,中午则为散客和旅游团队提供午餐。“是便民性质的”。

该工作人员介绍,旻园目前隶属于天坛管理处,企业式经营。$nextpage$

颐和园听鹂馆:古建上建饭庄向大众开放

听鹂馆饭庄所在的建筑,为颐和园内十三处主要建筑之一,其门前至今留有乾隆皇帝御书匾额“金支秀华”。

听鹂馆饭庄资料显示,该饭店占地5626余平方米,共有寿膳厅、福寿厅等10个餐厅和古建戏台。此外,听鹂馆在颐和园的另一处分店位于北如意门,也是一处古建筑。

听鹂馆工作人员介绍,饭庄不提供点菜服务,而是固定套菜,晚宴下午5点开始,每桌5000元。饭庄派专人在公园门口迎宾,就餐顾客可不用购买门票。

据介绍,听鹂馆目前面向大众开放,隶属于颐和园进行企业式经营。

颐和园管理处的有关人士表示,从历史沿革来说,听鹂馆本来就是用膳的地方,原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做寿所建,此后慈禧太后在这里宴请外国使臣。如今,并没有改变古建的用途。

该人士称,从保护古建这一块,颐和园遵循两点,不改变古建的历史沿革,把原有历史痕迹和历史技艺都传承下来。

质疑:谁在“消费”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搞餐饮、会所等商业经营活动,是否合法容后再说。问题是,这类业务竟遍地开花,甚至侵入到最神圣最严肃的地方,说明其不乏人追捧。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花大价钱跑到一堆古董中间去吃饭会客?背后反映的心态和风气令人深思。

实话说,那些标榜“御膳”、“宫廷”的饭菜,并不见得有多好吃,文物单位的古董建筑或高堂殿宇,也不是吃饭会客的环境。很多人热衷追捧这类场所,主要是为了显示“别人不能我能”的特权,或者沾点“贵气”“帝王气”,岂不知这正暴露了个别人的庸俗和土气。想想看,窃据于属于全体国人的楼台殿宇,四周摆满珍贵文物,拿着仿制金银的餐具大吃大喝,这是怎样令人作呕的焚琴煮鹤行为!世人能够想象在林肯纪念堂开饭店、在卢浮宫里搞婚庆吗?

这说明,个别富人虽然在短期内积累了大量财富,但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没跟上,一切向钱看,喜欢攀附权力,还缺乏文明社会富人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品位。

个别人文化品位不高,还不是最可怕的。就怕一些管理部门,尤其是本该远离利益诱惑、承担文明教化功能的机构,也迎合这种趣味,悍然加入逐利的行列。文物单位的管理者,承担着文物保护和研究的职能,却纷纷搞起了经营活动,让人担忧。管理部门为了弥补保护投入的不足,适当的经营活动也不是都不能搞,但前提是不能破坏文物和环境,且要经过严格批准,让公众知情,经营所得真正用于文物保护。在文物建筑内开饭馆,烟熏火燎、车来人往,怎能保证文物不受损害?把全民所有的资源“化公为私”,搞面向少数人的豪华会所,不仅有损文化单位形象,还涉嫌失职渎职。

文物古建是历史和文明的见证,通过展示和专门研究,实现其文化传承的功能。因此,对待文物,首先是保护,然后是欣赏和研究,没听说主要用来经营和消费的。跑到文物保护单位去大宴宾客,是最低档次的消费文物行为,没有一点对传统和文明的敬畏。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一些人致力于文物的收集和保护,斥巨资保护修复文物,然后无偿转交给国家,变成全民共享的财富,两种品位和境界,天上地下。

专家观点:合理利用有助实现古建价值

北京古建筑研究所所长韩扬认为,对古建的利用,也是古建价值的一种实现方式。但对于利用不合理的,应该予以纠正。

他表示,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使用,是可以的,例如展览馆、博物馆等。当然,利用的底线是不能对古建本身造成伤害或影响开放环境。

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第十二条规定,禁止利用古建筑当旅店、食堂、招待所或职工宿舍。禁止在古建筑的主要殿屋进行生产、生活用火。但对于在古建里开设餐厅是否与此条例冲突,韩扬没有明确表态。

对于目前一些古建在开发经营时设置高租金门槛等问题,韩扬认为,由于国家、地方和直管单位在财政经费投入上的区别,不同文物单位所面临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韩扬说,在经营性收费方面,有的采取的是收支两条线,收的入国库,国家按照预算拨款;还有的情况是国家不拨经费,只有有限的人头费,日常经费需要自筹,这就出现了利用古建场地经营的情况;也有的是国家限额拨经费。这些不同的对于文保单位的经费投入情况,造成了这些单位不同的经营模式。

韩扬认为,不排除部分经营确实是出于经费投入不足,需要自筹。有一些经营项目,确实在支持着其公益事业的运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