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海局势不太平静,骤然成为国际舆论的关注点。西方媒体更是积极跟进,甚至将中菲今年3月初在南沙礼乐滩海域的对峙也拿出来渲染,大有“炒热”南海问题之势。
不过,细读西方报章的报道,断章取义者有之,一面之词者有之,很多时候貌似“公允”,实则是“拉偏架”。其报道多是中国恃强凌弱、挤压小国云云,南海版的“中国威胁论”几乎成了一贯论调。甚至有澳大利亚学者以谩骂的语调指责中国以大欺小,这种言辞攻讦,实在看不出更多的正面意义。南海局势真的如西方媒体所说的那样,是中国在“欺负”小国吗?事实上非但不是,而且恰恰相反。
针对南海地区的复杂化态势,中国多年来基于大局意识始终保持着自我克制。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的提出,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贯彻,再到《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推进,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中国一直是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建设性力量。反观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则是“小动作”不断,变本加厉地捞取实惠,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中海油公司曾与美国克里斯通公司合作,计划在南沙“万安北-21”合同区块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尽管该区块完全位于中国传统疆域内,而且远离越南大陆架,但越南却百般阻挠,肆意干扰中海油的正常作业。中方当时为避免事态恶化,在尚未展开作业的情况下撤离勘探船,此后十几年再未进入该海域作业。而反过来,越南却不仅加紧勘探活动,还将该区块重新划分对外招标,造成事实上的合同区块重叠,故意在国际上制造争端。
再如,2005年,中、菲、越正式签署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朝着中方主张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迈出历史性一步。该协议自2008年期满后,各方本应积累互信,进一步合作,菲律宾却单方面与英国一家公司达成协议,大肆在中国南沙礼乐滩附近海域开展油气勘探活动,并计划明年在GSEC—101区块进行商业生产,而这一区块完全伸入中国南海传统疆域以内。可以说,正是由于觊觎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越南、菲律宾才不断挑起事端,屡次侵犯中国的海洋权益。
由此可见,西方舆论在南海冲突上一边倒地指责中国,很多时候实在是不分青红皂白,甚至让人怀疑是偏听偏信。南沙海域有50多座岛礁,中国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证明对其享有主权。但目前的现状是:南沙海域的44座岛礁被有关周边国家侵占,在中国传统疆域内每年有数千万吨油气资源被掠夺。不仅如此,这些捞取实惠的国家得了便宜还卖乖,时常以受害者的形象示人,从而混淆国际视听。
从根本上说,中国才是南沙争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以大欺小,那么还会出现南沙海域1000多口油气井中,中国一口也没有的现实局面吗?明眼人几乎都能看得出来,西方舆论不能,也不应该回避上述事实。
中国不是南海冲突的挑起者,也没有让冲突升级的意愿。如果西方舆论衷心为南海和平稳定考虑,那么就不应“拉偏架”,有关周边国家更不应被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所蒙蔽,误判战略形势。要知道关键时候西方舆论的风向往往是靠不住的,当局者的务实与清醒才最重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