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建区以来,盐田区历届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社会建设的各项政策、方针,始终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辖区面积小、人口少、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社会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领域改革创新亮点纷呈,创造了多个“盐田模式”,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盐田模式”叫响全国,令世人瞩目。
民生领域:做到10个100%
截至目前,盐田区在民生领域做到了10个100%:户籍初中毕业生100%就读高中,户籍特困家庭子女100%免收学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100%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100%纳入社会保险援助范围;100%解决了辖区无房低保家庭住房问题,100%满足2005年底之前入户盐田、年收入6万元以下家庭的住房需求;100%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天然气覆盖率达100%;100%社区被评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连续12年保持进京上访为零,重要敏感时期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为零;连续7年实现命案、绑架案、涉枪案“三必破”,连续6年保持飞车抢劫和飞车抢夺“零发案”,连续5年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位列全市第一。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盐田公安分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分局”和“全国执法示范单位”,海山街道被评为首届“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沙头角电大获得“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称号。
以上成绩是盐田区对“幸福”实实在在的解读,如果说幸福还只是一个目标的话,在盐田,幸福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幸福不是写在纸上的东西,它藏在盐田老百姓的日子里,绽放在盐田老百姓的笑脸上。
社会领域: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盐田区在社会领域方面的改革,较好地承担了全市改革创新试验田的历史使命,最年轻的辖区,改革却大踏步地走在全市的前列。
在社区治理方面,针对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社区治理体制先后进行了3次改革,出台了15个文件,在全国率先实行“会站分离”的社区治理模式,实现社区居委会全面直选,获得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在教育事业方面,在全市率先实行了以绩效工资制、评聘分开制和竞争上岗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医药卫生方面,在全市率先实行药品采购方式改革,减少了药品销售环节,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在社会治安和人口管理方面,在全市率先启动居住证试点工作,为全市全面推开提供了成功经验;在计生管理方面,在全市率先建成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日常工作全部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其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在综治维稳方面,在全市率先开展安全文明社区创建,初步构建了具有盐田特色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辖区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名列全市前茅。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着眼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就是盐田区社会领域改革的出发点。$nextpage$
社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建区之初,盐田区各类社会组织仅有24个,不少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处于空白状态。为此,区委区政府着眼于培育发展公民社会、提高社会自治水平,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的意见》、《盐田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试行方案》等文件,社会组织培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港口物流、旅游、黄金珠宝等方面的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辖区义工队伍迅速壮大,注册义工达5450名,志愿者占辖区人口的比例居全市各区之首;作为国家民政部确定的社工队伍建设试点单位,盐田区加强与香港社工机构的合作,成立了盐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和盐田社工服务中心,社工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与度不断提高,每万人口拥有社工比例全市第一。
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
针对党建工作薄弱环节,盐田区委区政府领导倾力基层,固本强基,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覆盖全面的网络化、规范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党组织在社会领域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
为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完善民意畅达机制、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实现了“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户籍居民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覆盖。全面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建成率达100%,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党组织100%覆盖、单独组建率为全市最高。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董事会与党组织定责共建工作,目前参加此项工作的企业和新社会组织达89家。深入开展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工会组建全覆盖,区妇联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2010年,盐田区出台了《盐田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确定了居民生活与就业、社 会 保 障、公 共 安 全、经济发展、环 保 与 生 态、社 区 建 设、社会文明、居民幸福感等八大项48个子项指标,量化社会建设的成效。2011年,盐田区以公报形式发布辖区社会建设情况,这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创,以后每年都将定期发布。这种方式,犹如给政府各部门套上加快社会建设进程、如期完成年初制定各项任务的“紧箍咒”,形成既有“路线图”、“时间表”,又有“参照系”、“成绩表”的工作格局。同时,也给辖区每一名群众手里安装了一个社会建设“监督仪”,可以更好地监督政府真正把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居民。此外,也吹响了全区百姓同心协力加快共享共建的“集结号”,在全社会树立“社会建设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观念,为辖区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重民意、解民瘼、帮民难,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汇集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动力。$nextpage$
我们不断发展经济,壮大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的发展成果都要落实到民生福利上。如果国富民穷,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却不富裕,显然是不符合幸福定义的。幸福就是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惠及老百姓。老百姓的经济收入与G DP同步增长。
———盐田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
盐田区长杜玲在2011年盐田区《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十二五”时期是盐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期、社会发展的加速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盐田未来五年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深圳质量”战略和对盐田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列”、“坚持四化发展”要求,继续实施精品战略和特色提升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圳质量”为标杆,坚持创新驱动、品质提升,着力打造质量盐田、幸福盐田、宜居盐田、低碳盐田、文化盐田、活力盐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跃升至国内先进城区行列,实现“一年有新变化,三年有大突破,五年上大台阶”,实现富民强区、和谐共享,率先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努力把盐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到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万元,每年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建设投入,全区社会建设管理水平和辖区居民幸福感均全市领先。
目标: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感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幸福”的诠释是:“幸福就像花儿一样,党委政府要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要提供阳光、空气、土壤”。
未来的五年,盐田区创造“幸福”的环境和条件就是:始终实行以民生为先的公共财政导向,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努力为居民提供均等化、优质化的公共服务。
就业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充分就业社区覆盖率保持100%,继续保持辖区“零就业家庭”零记录,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以上,劳动监察举报案件查处率、劳动信访和劳动仲裁案件结案率达100%。
社会保障方面: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覆盖辖区居民,涵盖各民生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每千人户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超过40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五年累计提供各类保障性、政策性住房达到2000套以上,基本满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特殊人才的住房需求。
教育方面:高标准实现12年优质基础教育,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高中入学率99%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5年以上,继续教育参与率超过70%,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医疗卫生方面:建立起覆盖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人口病床数达到3.4张,每千人口医生数达到2.6名,医生与护理人员比例提高到1︰1.3,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全市领先。
文化方面:基本建成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区财政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超过1%,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
我们不难看出,在盐田,幸福不是“浮云”,它是触手可及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nextpage$
九大行动打造“幸福盐田”
“十二五”期间,盐田区将加大社区治理结构创新,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有序、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11年,盐田区发布了《盐田区社会建设2011年行动计划》,确定了“民纾”、“民乐”、“民智”、“民康”、“民安”、“民畅”、“民享”、“民心”、“民治”九大行动。
《盐田区社会建设2011年行动计划》分为31个方面126项具体任务,有“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涵盖了社会建设主要方面和重点领域。《行动计划》提出:一、实施公共保障“民纾行动”,确保辖区居民基本生活水准;二、实施公共文化“民悦行动”,丰富辖区居民文化生活;三、实施公共教育“民智行动”,提升辖区居民人文素质;四、实施公共卫生“民康行动”,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五、实施公共安全“民安行动”,增强辖区居民安全感;六、实施公共交通“民畅行动”,改善辖区居民出行环境;七、实施公共家园“民享行动”,优化辖区居民生活环境;八、实施公共政务“民心行动”,提高辖区居民政府服务满意度;九、实施公共治理“民治行动”,扩大辖区居民有序参与。
“九大行动”吹响了盐田人奔向幸福的集结号,“九大行动”,无一不涉及目前社会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件件落实到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
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为了打造“幸福盐田”,盐田着力开展“幸福社区”创建试点工作,制定了《盐田区幸福社区创建指标评估体系》,在全区广泛开展创建“幸福社区”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80%社区创建成为“幸福社区”。
一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沟通协调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居民群众多方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开创高效互动,共治互赢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构建社情民意表达新机制,通过社会民意表达工作室和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构建多元参与新机制,通过推进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的合作共治,激发辖区居民自治管理热情,让群众在基层事务上“当家作主”。
二是大力培育社会治理主体。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有专业特色、能满足辖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通过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发挥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提高社工专业化水平,壮大社区义工队伍,构建社区社会服务平台;进一步增强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充分发挥居委会和业委会的基层自治作用。
三是完善具有“盐田特色”的基层民主新模式。坚持实行居委会成员100%由选民提名直接选举,逐步调整选民结构,突破户籍制度限制,鼓励持有“居住证”的居民依法依规进行选民登记;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采集调处民意作用,搭建广泛、直接、有效的民意表达平台;优化区人大代表结构,完善基层选举制度,规范、加强人大监督权和质询权;增强政协收集基层民意、联系人才的桥梁纽带功能,进一步发挥协商民主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四是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实施“社区民生提升工程”,建立社区建设长效投入保障机制,五年累计投入不少于1亿元用于社区建设,按照建设与管理维护并重的原则,加大对社区服务、社康保健、文化体育、环境绿化的投入,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启动“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推进社区服务机构民间化、社会化发展。解决辖区小区物业管理问题,探索社区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专业化、优质化、多样化的居民生活消费设施。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