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理想、坚持办学理念,同时脚踏实地,尊重教育规律,一分一厘地建设新天地,不为虚名所诱,不陷入急功近利陷阱——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这样的大学,不论新旧。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召开首次理事会。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担任理事长,20名理事成员中一半是政府官员,另一半是大学校长和企业家;而理事会“领导班子”,则全是官员。这份名单一公布,舆论哗然。甚至有人直接断言,南方科大的“去行政化”失败。
为此哗然或激愤,其实大可不必。南方科大是深圳市的建设项目,使用的是市财政的投资,由市长及各级各部门官员为主担任理事,势在自然,且对于仍在拓荒建设阶段的南方科大,要解决落实办学经费、确定学校管理层和引进人才方式等实际问题,在中国现有条件下,现官与现管们的“理事会”,肯定会比由一群无权无势惟懂教育人士的“谋事”,要有效率、讲实际得多。
一直力主“去行政化”的朱清时校长也承认,这是中国现实下必要的选择。有市长挂帅,学校的决策市政府才会同意,财政才能认账。这样的态度,更可贵、更务实。
眼下,许多人对于南方科大的关注颇有些异化,不自觉地要在它身上寄托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部理想化情绪,评判标准集中于“去行政化”和教育管理及学科课程设置等方面是否足够离经叛道,似乎惟与对国内教育体制、传统摆脱得越彻底就越好。而南方科大也或多或少“利用”了这种舆论环境,不满足于做一亩“试验田”,而把自己变成了公众眼中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先行者或象征。
创办、运营一所大学,毕竟不可能脱离今天的社会现实。改革原是在胸中理想与周遭现实、个体发展与环境及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妥协。不论是南方科大的理事会、管理层或是媒体、公众舆论,都需要理解,创办南方科大的目的,原是为了借鉴香港科大经验,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设一所好大学。不论是行政化还是去行政化,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我们固然不希望南方科大的理事会变成深圳市政府的一个“办学领导小组”,但也不必指望它能够对国外经验全然拿来“拷贝不走样”,正像一个人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保持理想、坚持办学理念,同时脚踏实地,尊重教育规律,一分一厘地建设新天地,不为虚名所诱,不陷入急功近利陷阱——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这样的大学,不论新旧。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