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智者知退:叶利钦VS穆巴拉克

liaowangzhisheng 2011-08-13 19:07:12 文/谭君久 总第141期 放大 缩小

 

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牢笼中受审

躺在病床上的穆巴拉克,被推进法庭的铁笼内。3日,这位埃及前总统在开罗出庭受审。

继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之后,穆巴拉克成为第二个在中东地区民众抗议浪潮中被赶下台的总统,同时也是第一个出现在审判席上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

今年1月25日,埃及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穆巴拉克于2月11日辞职。

在开罗郊区警察学院设立的临时法庭上,一名检察官宣读了对穆巴拉克的指控。

指控书说,穆巴拉克与时任内政部长哈比卜•阿德利同谋,在今年年初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期间“蓄意、预谋杀害和平的示威者”。同时,穆巴拉克和两个儿子收受商人侯赛因•萨利姆贿赂,让萨利姆以低价从政府手中购置土地。

尽管穆巴拉克“完全否认所有这些指控”,但一旦罪名成立,他可能获判死刑。

庭审现场外,穆巴拉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爆发了多次大规模冲突。在那些有家人死于“二月革命”的埃及人眼中,穆巴拉克罪不可赦。

英国《每日电讯报》3日评论说,审判穆巴拉克,是阿拉伯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其重要性远超过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遭审判,因为这是阿拉伯历史上首位被本国民众推翻后又遭审判的国家元首。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显然也在静观这场审判——而这只会强化他们的抵抗意志,绝不希望自己也像穆巴拉克那样遭到“公开污辱”。而这一切,将使所谓的“中东之春”更增变数。

穆巴拉克,以及许多和他一样的统治者,大概都不会自己走下神坛。

关于这一点,霍布斯讲得很清楚:全人类具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一种至死方休、永不停息地追求权力的欲望。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总是因为人希望获得比他业已获得的还要多得多的欢乐,或者是因为他不满足于拥有比较适度的权力,而是因为他不能确保在不获取更多的权力的情况下,能很好地保住他目前已拥有的权力和手段。

事实证明,指望穆巴拉克们主动放弃权力实在非常困难。不过,历史上也有过识得时务、功成身退、急流勇退的领袖人物和政治家,他们以智慧赢得了历史地位。华盛顿就是其中的一位。美国建国时有人劝他做国王,他拒绝了。做了两届总统后死活不做了,回家务农,既成就了一种制度,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华盛顿的故事不多说,我倒想起另一个影响尚存的政治人物: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对他说:“我决不会再让你搞政治”

从某种意义上说,叶利钦也是“一不小心”被推上神坛的。

在原苏联启动以“公开性”为标记的改革运动之前,叶利钦不过是乌拉尔山区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州委书记,算是个“封疆大吏”。其政治生涯的转折,与苏联晚期的改革和剧变联系在一起。

1985年,戈尔巴乔夫继承大位不久,即任命叶利钦担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出人意料的是,两年后,他居然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指名道姓,公开批评戈尔巴乔夫的政策,这在前苏联的体制下,无疑是触犯了天条。叶利钦先后被革除莫斯科第一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并失去了部长级职衔。戈尔巴乔夫在宣布解除其市委书记职务时,直言相告:“我决不会再让你搞政治”。

戈尔巴乔夫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反而帮叶利钦赢了一把。直言不讳抨击最高领导而丢官,让叶利钦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也积累了难得的政治资本,一跃成为苏联后期反对派的一面旗帜。

1988年12月,苏联举行新设立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叶利钦参加竞选。由于按选举规则,部长不能担任人民代表,他不惜辞职。竞选中,他把直言不讳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激烈的言辞抨击时政,揭露腐败,并抓住一切机会来宣传自己的施政纲领。

当选区区人民代表,成为叶利钦政治生涯的新的起点。在他的领导下,苏共内部迅速形成了一个“民主纲领派”。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拒绝了该派提出的主张,叶利钦干脆在大会结束时,对着党代会代表们宣布退出苏共。

1990年,叶利钦出马竞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公开要求苏共放弃对权力的垄断,将权力转交给苏维埃。以微弱多数击败俄共的候选人后,叶利钦于当年5月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第二年6月,他又当上了俄罗斯总统,从而为公开抗衡当时由戈尔巴乔夫所象征的苏共领导权取得了重要的阵地。

随后不久,震惊世界的“8.19事件”爆发。身为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爬上包围俄罗斯议会大厦的坦克,宣读事先起草的致俄罗斯公民的呼吁书,并慷慨陈词,号召民众起来保卫议会,号召军人反对政变者。“8.19事件”以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失败而告终,这反而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叶利钦则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政治地位,成为实际上的国家政权掌握者。$nextpage$

换了七任总理之后,他把神秘的“核匣子”交给了普京

接管了包括核按钮在内的前苏联的一切权力之后,叶利钦以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了赋予总统极大权力的新宪法,建立起当今的俄罗斯所需要的超级总统制,使国内的局势逐步恢复正常。

但是,问题依然成堆。苏联解体,政治剧变,社会转型,通货膨胀,失业增加,犯罪上升,因苏联解体而搅动的民族分裂倾向也蠢蠢欲动,车臣危机则使俄罗斯面临重蹈苏联覆辙而二次解体的危险……

战胜了一次次危机之后,叶利钦的健康状况敲响了警钟。和许多俄罗斯人一样,他有酗酒的恶习,心脏病也越发严重,最后不得不做心脏搭桥手术。更糟糕的是,他曾经支持的“休克疗法”并不成功,经济下滑,国力衰落,而随同他一起走向权力顶峰的团队,也未能逃脱权力导致腐败的铁律,开始出现腐败的征兆。国内的批评、反对之声迭起之时,叶利钦开始考虑继承人问题:该他做的事他已经做了,剩下的事他做不了,得让新人去做。

叶利钦清楚地知道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就国家的利益来说,他要能推进俄罗斯的改革,防止回到前苏联的状态;就个人利益而言,他要能适当调整甚或纠正叶利钦的路线政策,又不会否定其历史地位。而且,这个人必须坚定,有魄力,能够驾驭错综复杂的政治。

短短的8年,叶利钦走马灯似地更换了7任总理。

开始,他力挺积极推行“休克疗法”的盖达尔;接下来,推出了有领导工业经验的切尔诺梅尔金,后者干了6年后被免职。随后,从1998年4月到1999年8月的16个月时间里,先后换了4位总理。先是以强硬手段,排除国家杜马的阻挠,任命了年仅36岁的基里延科;在基里延科明显不力时,又召回切尔诺梅尔金代职;仅仅19天后,请出了有情报工作背景的普里马科夫;然后,又起用出身自强力部门、曾经负责处理车臣危机、长着一副“娃娃脸”的斯捷帕申。

对叶利钦来说,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但是,斯捷帕申没有表现出独当一面的魄力,正如叶利钦后来回忆说,这时的俄罗斯需要一个“铁腕人物”,尽管斯捷帕申“忠诚老实,从没背叛过我”,但是他“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领导人”。

“走马灯”最后在普京这里定格。

1999年8月16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政府总理。为了这项任命,他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挑衅和阻力。政治资历很浅的普京,很快就在车臣事件中证明了自己的品格和魄力。

权力巅峰的决绝而退,让所有人原谅了他的过失

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人们正在等待总统按照惯例发表新年祝词。然而,每一个人都被惊呆了。叶利钦宣布,从这一天的12时起,他停止履行俄罗斯联邦总统的权力,同时,由普京根据宪法临时履行俄罗斯联邦总统的权力。接下来,在亿万电视观众的注视下,举行了权力交接仪式——叶利钦向普京移交了那个神秘的“核匣子”,它象征着俄罗斯战略核武器的控制权。

为此,原定于2000年6月举行的俄罗斯总统大选,提前到3月26日,使得其他觊觎总统职位的人措手不及。在回忆对普京的选择和移交权力的经过时,叶利钦特别提到了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让世界大吃一惊的方式:

从头至尾都是我一个人承受着这一重要决定的重压。差不多一个人。因为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儿,此人就是普京。……如果一旦走漏风声,一切就会前功尽弃。这一重大举措在道德上的、人的和政治上的意义就会丧失。就会失去这一决定的实际效益。这就是我要辞职的决定。我是有意识、自觉自愿辞职的。我把自己的政治意志的全部力量都凝聚在这一举动之上。

除了普京,负责起草宣布辞职命令的现任、前任总统办公厅主任,以及女儿塔吉扬娜,叶利钦瞒过了所有人。夫人奈娜,也是在他31日动身去录制辞职讲话之前,才得知此事(还是在女儿的恳求下)。他甚至欺骗了12月28日来录制总统新年电视讲话的导演、摄像、录音师和灯光师,声称他的嗓音有点儿嘶哑,贺词也要修改,推迟到12月31日再录,弄得这些人——包括新年贺词的撰稿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到了那一天,他们才知道,所谓修改贺词竟是总统宣布辞职!但这时,即使把消息传递出去也已经毫无意义。

辞职后,叶利钦并不是像某些政治领导人那样退而不休,而是淡出了政坛,不问国事。俄罗斯政府也给予他包括莫斯科郊外的国有豪华别墅、贴身警卫、医生、厨师、政府专机和出国远游在内的优厚待遇。75岁生日时,克里姆林宫还为他举办了盛大宴会,200多位国内外名流前来祝寿,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德国前总理科尔。一些俄罗斯媒体赞羡说,叶利钦也许是“全俄罗斯最幸福的退休老头”。

在辞职演说中,叶利钦告诉俄罗斯人民,他决定退休,经过了长时间和艰苦的深思熟虑,因为俄罗斯需要新一代有活力的政治领袖。他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写下了漂亮的最后一笔。正因为如此,俄罗斯人似乎只记住了他的贡献,而原谅了他所有的可以避免或者不可避免的过失。

相比之下,穆巴拉克的选择,无论如何都算不得明智。

作者简介:谭君久,武汉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曾在美国耶鲁大学、乔治敦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此文由《21世纪国际评论》特约供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