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北京应对南海危机

shehuiguangjiao 2011-08-13 19:43:23 文/王冲 总第141期 放大 缩小

 

菲律宾众议员瓦登·贝罗,带领其他们4名议员和一些军方人士,登上了中业岛。他们在岛上升起菲律宾国旗,并与非法控制该岛的菲驻军高唱该国国歌。

中业岛是南沙群岛第二大岛,位于南沙群岛北端,具有重要的资源经济地位和地缘战略意义。目前,该岛被菲律宾实际控制,岛上不仅有菲律宾驻军,还建有机场。此外,菲律宾为了显示其“主权”,还建立了办公机关,并将一些居民迁至岛上生活。

贝罗一行人在岛上实施了早就计划好的“宣誓主权”行动。贝罗宣称,登岛是为促进“领土争端”的和平解决。不过, “菲律宾人为了保护中业岛‘主权’,将抵抗‘侵略’。”

菲总统阿基诺三世的发言人陈显达称,议会是独立于政府的机构,议员们的行为与总统、政府没有关系。 5名议员登中业岛“不会影响菲中之间正在进行的对话。”

观察人士称,5名议员的做法,显然受到了菲律宾军方的大力支持。众议院议长贝拉蒙特此前称,中业岛是军事区,只有获得相关许可才能进入。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中方对菲议员登岛表示强烈抗议,菲方上述行动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此前,外交部曾多次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南海的主张是长期的、一贯的,延续了若干世纪。

拥有了岛礁,就拥有了其地下及附近一定海域的资源。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这笔宝藏不仅令周边国家觊觎,也吸引了众多“外部”力量。

塔里斯曼能源公司(Talisman Energy Inc),是一家加拿大的独立石油生产公司。它和中海油、中石油都有合作,同时也是国有的越南石油公司(Petro Vietnam)的合作伙伴。该公司准备明年在南海进行钻探。塔里斯曼计划钻探之地,正是中国3月份启动渔政船巡逻之地。

塔里斯曼的市值,在加拿大的石油公司里名列第三。该公司CEO约翰·曼佐尼(John Manzoni)高调表示:“我们有合法的许可”,下一步“以正常速度”开展工作。

塔里斯曼的标段是133、134,这个油田1992年卖给了Crestone能源公司,如今为总部位于休斯顿的Harvest Natural Resources(HNR)所拥有。HNR公司CEO詹姆斯·埃德米斯顿说:“中国曾暗示非常关切,或许会以某种方式加以干涉。”

这项涉及多国的复杂合作,正是越南、菲律宾等国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操作路径。

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海的油气价值逐渐被人发现,南沙争端也就此开始。

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就可为中国GDP的增长贡献一两个百分点。

如果拥有岛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就意味着拥有岛礁地下及岛礁附近一定海域的资源。相关国家占领中国的岛礁以后,纷纷引入外部资金,对油气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发。

加拿大的塔里斯曼能源公司(Talisman Energy Inc)就是“外部”的力量。

这种模式已存在多年。目前,各国在南海地区的石油年产量为5350万吨(不包括中国),大致相当于中海油2010年全年的国内油气产量。

南海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越南出口原油的总价值为56.6亿美元。仅石油这一项为国民经济带来的收入,就占当年国家预算的30%。越南将南沙海域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近年来与美、俄、法、英、德等不断签订勘探、开采石油与天然气合同,俨然成了一个国际合作领域。

可是,一向牛气哄哄的中国石油巨头们却按兵不动,为什么?$nextpage$

有一个原因在于效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实际操作结果,是离谁近谁开发。“距离近,开发成本低,效益好”——早在多年前,中石油有关人士就曾对笔者说:“对那里(没有指明具体地区)的开发,不是企业能够决定的。没有国家尤其是军力的支持,在那里的开发是不可能的。”

技术也不可忽视。中国海岸线与南海最远距离有3000多公里,难以保障人力物力的供给。

另一个难题是深水作业技术能力。从大陆海岸线往南海走,200公里以外水深就很快下沉至1500米。中海油在300米水深的石油开采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300—3000米才刚刚起步。

当前,各国基本都是在水深低于1000米的近海开采。南海所谓的“争议”地区,开发的地质条件对越南有利,故他们对“共同开发”的建议根本“不搭理”。而中国在南海油气勘探开发上,一直面临双重考量:是“维权”还是“维稳”?

如果要开采中国主张的南海腹地油气权益,免不了会与南海邻国起摩擦。也因此,北京一直采取 “维稳”为主的态度。

南海周边国家之所以比以往更为激进,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美国的鼓动。奥巴马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观点非常具有挑衅性,这符合美国的战略诉求。

一向奉行韬光养晦政策的中国官方,于2010年7月突然转变口风,宣称“南海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笔者从接近中国外交部高层人士处获悉,此举源于外交部一位工作人员给中央提交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促中央高层下决心“保卫南海”。

直到20世纪中叶,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任何质疑。20世纪70年代后,风云骤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诸国对整个南沙或其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出兵占领了部分岛礁。

这些国家动手之际,恰是中国“文革”后百废待兴之时,在地面战争“教训”了越南后,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于是,在包括南海在内的岛屿和海洋争端方面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一搁置,就是30年。

到今天,在这个海域的49个岛礁中,越南占有29个。越南不仅将所占岛屿划入越南相应的行政区,而且从2007年起,就一直在这些人烟稀少的岛屿开展所谓的“议会选举”。

5月27日,越南政府称,“三艘中国巡逻艇在南海骚扰一艘越南探油船,不但破坏探油船上的设备,还警告它侵犯了中国海域。”另外,越南要求中方“自我克制,不要一再做出侵犯越南主权的行为,并要求赔偿越南探油船的损失”。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回应说,“越方在中国管辖海域开展油气作业活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权益和管辖权,中方主管部门采取的行动,完全是在中方管辖海域进行的正常海洋执法监察活动。”

印度尼西亚亦不甘寂寞。2005年9月19日,在印尼巴布亚岛的阿拉夫拉水域,中国“福远渔132”号渔船,遭印尼海军炮击,造成中方船员1死2伤。

与菲律宾的摩擦也在升级。3月2日,一艘国际能源论坛的船只,由于跟随中国巡逻舰而误入这一争议地区;菲律宾海军派出两架喷气式飞机与中国舰只对峙。

4月,中国向联合国递交普通照会,称菲律宾曾多次入侵强占中国南海领土,导致争端进一步升级。

在中国2009年5月出版的地图中,中国将超过南海区域面积80%的U形地区纳入“九条断续线”版图。菲律宾认为,中国以“九条断续线”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违反了国际海洋法公约,侵犯了菲律宾主权,就此向联合国提出照会。

随着南海问题的升温,越南副外长胡春山6月底作为特使访华,紧接着,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抵京访问。

然而,外交斡旋没有带来安定和谐,南海刀光剑影依旧。7月15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三艘军舰抵达越南岘港,为期7天的美越南海联合军事训练由此拉开序幕。

中国南海周边国家之所以比以往更为激进,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美国的鼓动。这,是彭博通讯社的观点。

菲律宾对南海宣称主权的行为与华盛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菲律宾已向美国购买了一批海军设备,用于南海海域的巡逻;其中包括一艘大型“汉密尔顿”级巡防舰。

对于菲律宾政府借美国之力抗衡中国的做法,菲律宾媒体表示赞赏。5月26日的《菲律宾星报》撰文称,斯普拉特利群岛(即南沙群岛)不仅仅是中菲之间的争端,美国的利益在此也有呈现。跟美国失去菲律宾和关岛的基地的意义相比,菲律宾的诉求和超级大国的全球利益相比简直就是侏儒——这里的超级大国,就是指美国和中国。

这篇文章认为,菲律宾“不是超级大国中国的对手”,中国可以忽略菲律宾的诉求,用武力得偿所愿。但是,中国领导人明白,这不是解决中菲冲突的最好方式。$nextpage$

菲律宾依靠美国,正符合美国的战略诉求。奥巴马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观点非常具有挑衅性。在去年7月进行的东盟安全问题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发表了讲话,表达了插手中国南海问题的企图。

她说:“南海问题涉及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有权利参与亚洲海事问题,南海争端的解决应参照国际法。”

《菲律宾每日询问者报》认为,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停靠菲律宾是提醒中国,菲律宾与美国有牢固的军事伙伴关系,两国有共同防御协定。

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沃尔特·洛曼(Walter Lohman)指出,美国连续将菲律宾安排在“高度优先”位置的举动表明,美国已将菲律宾视为“盟国及安全合作伙伴”。

中国表态不希望外力介入,但并无实力把美国拒之门外,而东盟各国对是否借助美国抗衡中国亦有分歧。如果矛盾升级,中国采取阻止世界南海贸易路线的做法,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将给中国自身带来极大损害。

可见,南海问题的背后是中美之争。菲律宾等国借美国之力抗衡中国,是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最大难点。而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联合起来,把南海问题变成多边谈判,对中国更是不利。

假如真的东盟国家一致请美国来对付中国,对中国而言压力将特别沉重,好在,外交上这种被动局面并非不可避免。

6月20日,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刊发一位美国学者的文章,讨论美国为什么不能遏制中国。文章指出,中国担心的主要问题是,美国正在寻求一项遏制中国的战略,但美国对东南亚的战略介入极其复杂。美国遏制中国的最大障碍是,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在该地区存在的立场非常模棱两可。东盟国家似乎最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是陷入一种冷战式的局面。在这种局面里,它们不得不在两个世界强国之间进行选择。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不是不介入,而是需要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借口。如果东盟国家愿意引“美”入室,自是正中美国下怀。美越联合军演,只是美国重返东亚、遏制中国的一个起点。

这就是南海问题的关键。中国已经表态不希望外力介入,但并无实力把美国拒之门外,而东盟各国对是否借助美国抗衡中国有分歧。

中国的另一个难题在于,超过60%的GDP都要依赖对外贸易。进口石油满足了50%的石油需求。全球40%的海上运输经过南中国海。如果矛盾升级,中国采取阻止世界南海贸易路线的做法,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造成的海上交通中断,将给中国自身带来极大损害,其他国家可能采取反制措施,从而令中国对印度洋和其他地区重要海上通道的使用权受到威胁。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中国领导人察觉到了这个事实,因此可能无法选择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因为代价太大了。

也就是说,美国不愿和中国对抗,但从战略上讲又必须遏制中国,而外向型经济的中国也不愿经济受损,东盟愿意借助美国抗衡中国,却又不愿陷入东亚冷战。

据此,可以推导出一个不成熟的结论:南海问题是热点,但不是爆炸点;南海问题的小岛,涉及到大国关系。因此,很可能是忽而紧张、忽而放松下来的态势,操作过程中也可能是进三步、退两步,或者进三步、退三步,这需要中国协调各方利益去不停地尝试,探测各方反应,而菲律宾、越南也在探测中国的底线和美国的态度。不要动辄就说战争,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在现实层面斗智斗勇,比虚张声势地开几炮,效果要好得多。

从更深远的战略性选择上,对中国而言更为艰难。奉行韬光养晦多年的中国外交,如今面临着“中国威胁论”,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兵不血刃地解决领土争端,才是最高智慧。或者,至少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后面那四个字落到实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在有争议的南海腹地架起钻井平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