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零点,中国铁路开始实行第三阶段列车运行图方案,也就是最近常常提起的“8•28调图”。与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上任后降低高铁最高运营速度相比,此次的降速范围大大的扩展,无论是新建的高铁专线还是客货混跑的一般线路,一律降低了运行速度,200公里时速的动车时速降低到160公里,甚至,还有动车直接被取消,改为一般特快。
从1997年开始,中国铁路进入了跨越式大发展阶段,火车运行时速先后进行了数次上调,一直是向上升,近来的降速是中国铁路十余年来的第一次“拐弯”。不断追求速度,不断上升,不断曝出的问题表明这种大跨越可能是一种浮躁的大跃进,是应该冷静下来给“中国速度”降降温了。
事实上,今年7月1日实施的以高铁减速为目的的铁路最新运行图就酝酿准备了近三个月,但最终,降速没有阻止“7•23事故”的发生。并且,很快就有人发现,安全的代价远比想象中的巨大。在各铁路局陆续公布新的列车时间表后,不仅车速的减幅远大于票价的减幅,甚至还出现降速提价的情况,多少让人感到有点哭笑不得。
北京到成都、重庆之间的动车在开行7个月之后被取消,变成了“K”字头的普通快车,行程大幅增加了10个小时,入蜀之难让人唏嘘。“这就像花费巨资修建了一条F1赛道,出了车毁人亡的事故后,赛道就改成马车专用道了。修建这两条不同道路之间的巨额差价,由谁来埋单?”有媒体认为,决策过程中的“一面倒”将有可能由此造成了不可挽救的对国民财富的巨大浪费。
慢并不总对应着落后,降速并不是丢面子的事,相反,当过快的速度隐藏着许多致命的问题时,放慢脚步是理性的。虽然为了这个“世界第一”的速度,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花了纳税人很多钱,但公众不需要那个一味追快的虚荣而吃掉安全系数的速度。铁路降速后,也许会降低很多人对高铁的预期,不再能够像以前宣传的那样能跟飞机比速度了,与民航相比没有那么大的竞争优势了,运营效率及效益将大大降低,对整个高铁产业链都产生负面影响。可相比人的生命,相比一个安全的旅程,这些都不算什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