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美债时代中国需要改变什么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7日
不论是G20国,还是G7都没能挽住市场的信心。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市场受欧债危机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影响,主要股票及期货市场一度暴跌,美元汇率也持续震荡,对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冲击明显。
不过,综合所有的信息来看,目前的市场反应显然是一种过度恐慌。虽然美国目前的债务问题,威胁着美国的经济发展,但是不会马上爆发。而就美债风险而言,影响的首先是债权持有国,其次是雪上加霜的欧洲,最后才是美国政府。因此,目前的这种恐慌可以说是过度的。
如果说美债危机在经过短时间的震荡之后,会有所稳定的话,那么,对于中国而言,面临的是如何扭转“后美债时代”经济的持续发展问题。
事实上,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美债危机的提前显现,已经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警示的是,政府发债的投资发展模式需调整;其次,原有的大外贸发展思路必须要扭转,从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到大力加快中国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从而推动国内市场的全面兴起。尤其是国内市场的问题,是中国内需转型的重中之重。
要解决被动的局面关键,就是要对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作出调整,加速推动中国国内市场的建立与完善。这样才能有利于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转型。
“中国制造”其实是给美“做嫁衣”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在上个月的超额贸易逆差过后,又有人开始鼓吹全球失衡。按此逻辑,贸易顺差越大,意味着中美经济关系更加扭曲。一些人说,“买下美国”,把美国的钱留在美国,不让中国人吸走。
但是,顺差真的能正确衡量“中国制造”的商品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吗?也许不是。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工作人员在一封“经济信函”写道,当美国消费者购买一件中国制造的商品,支付的钱中,一大部分以美元的形式仍在美国流通。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如果你买了一双70美元的鞋,对于鞋子本身的花费只是这70美元的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钱都花在了租金、工资、储存、广告和运输上。
按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计算,消费者支出的88.5%其实花在了“美国制造”上,包括占消费支出大头的服务费用。事实上,美国消费者支出只有2.7%,花在了中国制造的商品本身上。甚至据说,就连2.7%这个数字也显得略高了一点。
因此,平均下来,每花1美元购买“中国制造”商品,55美分购买到的是美国的服务。换言之,由于电子产品和服饰,比其他商品和服务能获取更高的零售和批发利润,美国从“中国制造”商品获取的利润,大大超过其它进口商品的获利。
关闭大连化工厂体现中产阶级崛起
英国《每日电讯报》 8月15日
大连市政府决定关闭有毒化工厂,这一迅速让步是显示中国老百姓力量的一个罕见例证。14日,大连市有数千名中产阶级民众聚集在该市人民广场举行了全天抗议,他们中的一些人戴着防毒面罩,其他一些人则举着“拒绝污染”和“还我家园”等标语。
此次抗议行动显示了一个日益明显的趋势,即中国的富裕阶层在挑战所谓“带血的GDP”。政府发现,那些就事论事的合法抗议活动,更加难以控制。报道说,被张贴到网上的手机拍摄照片显示,有些人是全家大小一道前来参加抗议活动的,抗议者手举的标语写着:“我爱大连、拒绝污染”、“还我家园、让对位二甲苯走开、保护大连”以及“还我后代美丽家园”等。
中国航母是否只是纸老虎?
日本《朝日新闻》8月17日
中国航母目前虽然还是“纸老虎”,但周边国家不应放松警惕,与此同时,也有必要积极发展对华关系。
“瓦良格”号航母始建于1980年,是一艘近乎“崩溃”的旧式军舰。该航母虽然经过全面改建,但至今尚未搭载舰载机,引擎及雷达等设备的性能还有待确认。中国曾将美国称作“纸老虎”,同样,刚刚完成试航的中国首艘航母,也可被看作是“纸老虎”。
令人担忧的不是“瓦良格”,而是今后以航母为基础的中国海军军力的动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确保海上利益及海洋资源成为中国海军的目标。为此,中国虽未证实,但已开始建造首艘国产航母,并同时针对美航母正在研发高性能反舰弹道导弹。
出于对中国的“警戒感”,东盟各国近期不断与美军进行联合军演,并增加国防预算。部分国家甚至不遗余力地更新装备,部署新型潜艇和舰艇。其中,已拥有航母的印度正在建造另一艘航母,新型潜艇的部署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亚洲国家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但国内的贫富差距尚不可忽视,部分国家过度进行军备的资金应更多用在社保以及福利方面。以美日同盟为轴心的亚洲各国一方面需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则很有必要积极迎合中国,以此作为“基线”努力深化同中国的关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