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或许根本没来过中国
新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10日
由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丹尼尔教授带领的考古小组近日表示,该小组在对比了游记中的描述和史料后发现,有三大新证据可以证明,马可•波罗从未到过中国,游记中关于中国的描述,并非其亲身经历。
第一,马可•波罗对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入侵日本的记载,和史实严重不符。那不勒斯大学考古小组负责人丹尼尔说:“马可•波罗自己宣称是事件的目击证人,如果他的说法是真的,怎么可能把事情发生的时间记错到7年之前?一个真正到过中国的人,怎么可能将这两件相隔7年时间的事情混淆?”
第二,马可•波罗在描写元世祖忽必烈的舰队时,他提到工匠们使用“chunam”来增强船只的防水性。“chunam”在波斯语中指的是近似于“沥青”的东西,这个词语在中文和蒙古文中完全没任何意义。丹尼尔表示,《马可•波罗游记》中用了大量波斯术语来指代蒙古和中国的地名,如果他来过中国,他怎么会不知道中国名称?这实在有些不合常规。
第三,丹尼尔及其他考古小组成员还发现,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曾宣称自己在忽必烈时期的朝廷中做过官,但在现存的关于元朝朝廷官员的蒙古文或中文历史记载中,他的名字从来没出现过。
怕泄露机密 工程师娶中国妻子遭解雇
德国《南德意志报》等媒体8月17日报道
来自汉堡的47岁工程师布拉瑟,自2006年6月起借调到德国奥拓福禄克有限公司质检部门工作。两年前,公司人事主管突然通知布拉瑟说,公司有安全顾虑,他的婚姻背景,可能会导致公司机密泄露到中国。在没有具体证据、也未进行具体安全审查的情况下,布拉瑟于2010年7月被解雇。
布拉瑟向地方劳动法院提出诉讼,但遭法院驳回。布拉瑟不服判决,继续上诉。他的律师米谢埃尔认为,厂方的做法完全无法理解。笼统地怀疑中国人及其配偶的做法,侵犯了人的尊严。石荷州州劳动法院上周对此案进行二审,推翻了一审判决。认为解雇超出了“伦理底线”,损害了公民的婚姻自由。
《德国日报》称,这是对“中国新娘的诅咒”。德国的几个法律博客和论坛也将该案作为典型进行分析,提醒员工在被雇主辞退时,仔细阅读辞退理由,因为并非所有的理由都合法。但也有一些德国媒体为雇主辩解,声称工业间谍是很多德国企业的噩梦,为保护产品或技术秘密,一些公司诉诸严厉的措施。
欲赢得朋友 单靠金钱行不通
新加坡《海峡时报》8月15日
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但目前身处窘境,因而难以与中国竞争,通过谈判贸易和投资协议吸引亚太国家。上月,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围绕南海航行自由和其他海上问题的辩论中,中国外长杨洁篪强调,当前全球经济增长50%源自亚洲,而中国贡献26%。他还说,今后5年,预计中国进口会达到10万亿美元,其中多数进口“将来自此间与会国家”。显而易见,中国试图利用经济影响力,来巩固与它所重视国家的战略关系。眼下,这一招尤具杀伤力。
不难看出,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促进了东盟、中国的互惠互利。这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协定。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这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贸协定的世界第三大贸易集团。一些分析家认为,随着中国转变出口型增长模式,成为内需发挥更大作用的经济体,东南亚将成为首要获益者。中国从东南亚地区的进口将有增无减,此外,工资水平的上升,也会促使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工资较低的国家。
中国官员一直敦促东盟接受交易:不要质疑中国对东南亚核心海域约80%的“无可争议的”主权,以免引发冲突和葬送经济的光明前途。但是,正如美国学者裴敏欣今年早些时候所指出的,地缘政治的现实是另一回事。“国家或许贪婪,但国际关系中最有力的动因是恐惧,特别是对别国崛起不确定性的恐惧。”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