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王勇平在悲剧中谢幕

shehuiguangjiao 2011-09-06 15:27:45 文/张天蔚 总第143期 放大 缩小

 

王勇平之去职,并不出人意料。凭着他在“7•23事故”之后积累起来的“人气”,铁道部恐怕是没有足够宽阔的肩膀,为他分担压顶而来的千钧重负。稍感意外的是,从新闻发言人位置上直接“外放”,远赴华沙担任铁路合作组织中方委员,即像是流放,又可能是保护,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也使其去职背后可能存在的灰幕,更多了一层莫测。

其实也大可不必,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历来尴尬,其既“是人”,又“非人”的双重身份,本来就存在着角色失措和进退失据的风险,加上国内公众普遍存在着将权力机构人格化的倾向,对行政机构的愤怒,往往转化为直接的道德指控,更使处于前台的新闻发言人,不得不直接面对公众的道德义愤,其角色失措带来的应对失误,更使其面临道德和职业的双重风险。

就属性和职责而言,新闻发言人首先是行政机构的代言人,其所言、所行,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其“非人”的身份,成为行政机构的传声筒。外交部发言人每每以言不及义的“原则”阐述,回答外国记者就敏感问题的追问,便是其“非人”角色的典型表现。

而在另一方面,新闻发言人毕竟是行政机构的发言“人”,虽然就职责而言,新闻发言人并不等同于行政机构的形象代表,但作为最常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人物,新闻发言人仍然不得不扮演着这个职责之外的角色,事实上成为行政机构的“面孔”。尤其是卫生、教育等事关民生的部委机构发言人,是否亲民、和善、谦逊,往往成为判断其优秀与否的关键要素,却并不享有外交部发言人那种以“非人”面孔对待所有记者的权利。

然而,我们不得不尴尬地承认,恰恰是“人”与“非人”角色在某种时刻的失措,给部分新闻发言人带来失误和遗憾。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曾以公开信的方式,给处于舆论漩涡中的王勇平若干建议,但王旭明之所以成为“前教育部发言人”,却恰与在其任上过于个人化的发言方式有关。彼时,记者们总是乐于在版面上津津乐道地转述王旭明的个性化表达,但当这种个性化表达,过于偏离发言人角色所应有的“非人”特质时,作为“人”的王旭明便与作为机构代言人的王旭明产生了冲突。于是,不得不尴尬地离开其实并不想离开的岗位。而只有到此时,那些曾经秉笔批评乃至嘲笑过王旭明的记者们才蓦然发现,这个不时语出惊人、并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家伙,其实比那些永远滴水不漏的同行们更有“人”味,以致对其竟有了怀念之情。

持平而论,王勇平于“7•23事故”之后的极端敏感时刻,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在某种程度上,便是将自己置于行政机构的冰冷砧铁,和公众愤怒的道德重锤之间接受捶打,虽然也算久经风雨,但超乎寻常的巨大压力,显然还是使其游离了新闻发言人本当恪守的“非人”身份,流露出作为常人而具有的情态:软弱、慌乱、无措,甚至在记者的追问之下,试图表达的某种难言之情。作为面对咄咄逼问的常人,以上的无措或许可以理解,但所谓“生命的奇迹”或“反正我信了”之类的“名言”,固然有无言以对的尴尬背景,却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出自训练有素的新闻发言人之口。

虽然作为国家部委新闻发言人“黄埔一期”的成员,王勇平在其8年铁道部发言人任上,也曾为铁道部化解过多次公关危机,但这次的表现却无可原谅。就其“非人”的职业身份而言,他的瞬间失控,构成了对其岗位的失守,未能缓解公众对铁道部的愤怒;作为常人身份而言,他的瞬间的恼怒、强辩,有悖于公众彼时的共同情感,不仅令人怀疑其对遇难者的真实情感,反过来也再次强化了公众对铁路部门救援不力的愤怒。

面对如此重大失误,他的下岗乃势所必然,正如笔者在一篇微博中所言:“体制中人,为体制顶缸、被体制抛弃,都是分内之事。”而与此相对应,体制自然也会对为体制“顶缸”的人予以适当的关照,譬如外放华沙,就可能兼有责罚与保护的双重意味。至于究竟是“流放”抑或保护,其实倒并不那么重要。

发言:

他们的一言一行经常成为报纸的头条,但他们也时常会卷入舆论的漩涡,遭来广泛的质疑;他们是信息的传播者,却也是信息的过滤器。他们有时是消防员救火队,有时却是适得其反火上浇油。职业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他们却总犯一些低级错误。这就是中国的新闻发言人。

——杨雪梅(记者)

在欧美国家的政治体制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往往被允许列席最高级别的决策会议,对相关信息和决策过程有着清晰和准确的把握。他们一般都具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了解如何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但在中国,新闻发言人往往被定为某个特定的官阶或职位,他不一定能够了解全面的信息。新闻发言人成为“信息弱势群体”,看起来“不比网民了解的多”,主要是体制的束缚。

——史安斌(学者)

发言人如果在每一场发布会前,都能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即召开发布会的目的不仅是“救火”,更重要的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那么,在确立“口径”、发布信息时就会实事求是,使发布会取得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受到公众的欢迎,这其实也是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其所代表的部门利益。

——王君超(学者)

我想问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和权限是什么,新闻发言人该顶雷吗?怎么顶?如果准备不充分的发布会让新闻发言人去面对公众,事后的责任也要新闻发言人来受罚吗?

——王旭明(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