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从此,城镇中学毕业生到农村插队,成为涉及几千万人的社会运动。当时,每个城市家庭只能有一个子女留城就业,少数人有机会参军,其他青年几乎都卷进了上山下乡的洪流。知青上山下乡被誉为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但实际上问题多多。《571工程纪要》在全国传达以后,“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的说法,引起了不少人私下共鸣。不久,毛泽东收到了知青家长李庆霖的一封信。
李庆霖是福建省莆田县郊城公社下林小学教师。每月工资42.5元,妻子没有收入,生有二子一女,生活十分拮据。长子李良模1968年初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分配到莆田山区秋芦公社水办大队插队务农。终年参加农业劳动,不但口粮不够吃,而且从来不见分红,没有一分钱的劳动收入。下饭的菜吃光了,没有钱去再买;衣裤在劳动中磨破了,也没有钱去添制新的;病倒了,连个钱请医生看病都没有。甚至,头发长了,连个理发的钱都挣不到。他一直没有房子住宿,借住当地贫下中农的房子。房东正准备给自己的孩子办喜事,早已露出口音,要借房住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另找住所。
面对难题,李庆霖给周恩来写了一信,没有回音,就动了向毛泽东告状的念头。他在信中直言:“许多实际困难问题,有关单位完全置之不理,都要由我这当家长的自行解决,这怎么能行呀?有朝一日,当我见阎王去,孩子失去家庭支持后,那他将要如何活下去?我真担心!”他还说:“在我们这里已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一部分人并不好好劳动,并不认真磨炼自己,并不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却倚仗他们的亲友在社会上的政治势力,拉关系,走后门,都先后优先被招工、招生、招干去了,完成了货真价实的下乡镀金的历史过程。单剩下我这号农村小学教员的子女,在政治舞台上没有靠山,又完全举目无亲,就自然得不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加以调用了,唯一的资格是一辈子在农村滚一身泥巴,干一辈子革命而已。面对我们这里当今社会走后门成风,任人唯亲的现实,我并不怨天,也不忧人,只怪我自己不争气。我认为,我的孩子走上山下乡务农的道路是走对了。我们小城镇的孩子,平常少和农村社会接触,长大了让其到农村去经风雨和见世面,以增长做人的才干,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当孩子在务农实践中碰到的许多个人能力解决不了的实际困难问题,我要求国家能尽快地给予应有的合理解决,让孩子能有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可走,我想,该不至于无理取闹和苛刻要求吧。毛主席:我深知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够忙的,是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的事。可是,我在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地冒昧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真是不该之至!”
李庆霖的信是1972年12月20日写的。他知道,直接寄给毛泽东,多半石沉大海,于是多了一个心眼,在信封上写外交部王海蓉先生收。他又给王海蓉写了一封短信,说自己家碰到天大困难,请她一定把信转给毛主席。两信一并寄出,王海蓉收到后,亲手转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看了信,考虑了三天,在1973年4月25日回了一封有名的短信:“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年迈多病,深居简出的毛泽东,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感觉李庆霖的牢骚全是实情,于是给他回信。同时,让新华社派员核实了情况。
这封信虽然不足三十字,口气也很谦虚,但中央一线主持日常工作的领导人却不能不倍加重视,很快发出“21号文件”,提出改进知青工作的一系列对策。我当过三年知青,当时在省级机关当干部,到基层某公社挂职锻炼,那个公社就把在当地落实21号文件的任务交给我。知青们当时的心情确实是久旱逢甘霖一般。经过这轮“统筹解决”,全国2000万知青在吃饭、住房以至升学、入党、提干诸方面的待遇确有改观,特别是女知青遭受性侵犯的状况大为减少。
有意见的知青家长绝非李庆霖一个,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了李庆霖?因为他没有从根本上否定上山下乡运动,只是要求解决实际困难,改进工作,同时,李庆霖写信有别于当时流行的文风,没有空话套话,结尾也不用“万寿无疆”,而是“敬颂大安”。李的文风,直言不讳,甚至有几分冒犯。当时,毛泽东已经听不到任何逆耳之言了。或许这正是打动毛主席的地方。他后来对八大军区司令员谈话,还赞扬李庆霖的信“写得相当好啊”,建议把这封信编入课本。
毛泽东晚年有很多失策,但这次善意回应李庆霖的“冒犯”,大大地得了一分。李庆霖收到毛泽东汇来的三百元钱,舍不得花,存在银行里,还主动送小儿子李良雄下乡插队。毛泽东去世后,李庆霖的人生从峰顶跌到了谷低。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后虽减刑出狱,晚景十分凄凉。但直到2004年逝世,他一直对毛泽东满怀感激。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作为历史的一页已经永远地翻过去了。如何处理人民来信来访仍然是执政者的现实课题。当今中国,一些官员无视公民的基本权利,把基层群众上访、告状、申冤视为洪水猛兽,动用人力财力甚至暴力围追堵截的手段五花八门,其结果不但不能掩盖实际存在的利益冲突,往往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善待李庆霖,化被动为主动的政治智慧,对今天的政治家仍有某种启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