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不少成功人士都在大谈焦虑。这个谈论常常是回忆体,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发展良好,可能正处于事业巅峰。但是,接受采访时他们会说,“曾经,我特别焦虑。”“在某个转折点,我很焦虑。”“有一段特殊的时期,我被焦虑包围。”……搞得你几乎有种错觉:无焦虑,不成功。
而你自己,也正在犯“间歇性焦虑”的毛病。某段时间总是精神紧张、浑身不自在、失眠,过了这段日子好像又柳暗花明了。可柳暗花明没多久,又要“犯病”了。看看周围同事朋友,无一不是如此。但这并不影响你们工作、升职、加薪、评优,你们甚至还是团队里的精英。
心理学家研究也发现,居安思危、适度快乐的人往往比满足于现状、高度快乐的人学历更高、更富有,甚至更健康。
所以,相信你的直觉吧——焦虑并不总是坏事,相反,掌控焦虑可能成为助力我们事业成功的利器。换句话说,焦虑正在成为一种生产力。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写道,现代人出于对金钱、名利、地位等等的追逐而充满了对自己身份的焦虑,焦虑与自己相近的人相差多少,何时会被超过或赶上他,焦虑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原因归结起来基本上就是现代人的期望总是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过高的期望值总让人在遥遥无期的奋斗间隙心存焦虑。
或许,正是奋斗间隙的焦虑,催生现代人在居安思危中突破自己,在心存焦虑间不断向前。没有过高的期望,你可能比现在生活得更安逸;但过高的期望在给你压力的同时,也在给你一个目标,一个动力。
你可能也发现了,这个社会越精英越焦虑。你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精英们,总是充满了事业心,玩命工作,他们从不满足于现状,即便现状多么光鲜耀眼,他们依然觉得“还不够”。当期望与现实之间,自己和他人之间出现落差时,他们都难免焦虑,缓解这种焦虑的方式呢,是继续自我加码,以求更大的成功。但更大的成功能让他们安心吗?他们只会把眼光投向更高处。
你可能也发现了,这个社会越中产越焦虑。虽然“中产”这个概念在中国缺乏共识,但你明明看出了身边的白领小资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个人的消费与享受,他们更看重的是与社会地位相关的自我价值的肯定。他们热衷于追逐一些“符号消费”,对格调和品质有一些近乎偏执的坚持。可能正是源于这种内在焦虑,使他们背负着更多的压力,但也一直保持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流动的强烈愿望。
你可能还发现了,这个社会越升职越焦虑。不少人对升职充满焦虑, 担心自己稍有闪失就会影响个人发展,还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完美让人笑话,于是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就算工作已经有90分,他们仍然会继续努力,号召下属加班加点,以期达到92分。他们的焦虑,不是对“完不成”的担心,只是对工作的重视和对自己的高标准而已。所以,尽管这些人可能充满焦虑,但正是公司最需要的那些人。
我们有焦虑,没错。这个社会,谁没有焦虑呢?焦虑正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主题词。但谁说一定要远离焦虑?
有一句名言,勇敢者并不是感受不到恐惧,但他们会征服恐惧。焦虑也是如此。如果你感受到了但没有行动,任由焦虑压倒自己,那么焦虑会发展为恐惧、混乱、士气低落;但如果你没有焦虑,极度快乐,你也将在自我满足中停滞不前;只有你体验到焦虑并积极掌控,焦虑才可能成为生命中的潜在动力,推动你的事业一步步走向成功。
到时候,你也终于有了开口大谈焦虑的资本:“曾经,我特别焦虑。”“在某个转折点,我很焦虑。”“有一段特殊的时期,我被焦虑包围。”……
谁会因此看轻你吗?不,人家只会更仰望你。因为,你曾经和他们一样,但现在,你和他们又如此不一样。
焦虑的三张面孔:焦虑不足,满足的面孔;焦虑过度,恐惧的面孔;适度焦虑,成功的面孔。
焦虑与生产力:能够成为生产力的,一定是适度焦虑。过度焦虑带来的是恐惧、混乱和士气低落,但毫无焦虑感也会让你没有危机感,停滞不前。在惊慌失措和被动等待之间找到平衡点,你也就找到了打开生产力大门的钥匙。
焦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罗伯特•罗森在《适度焦虑的力量》中,结合20多年来对250多位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研究,揭示出伟大的领导者为什么能够成功——他们的秘密只有一个,就是通过适度焦虑管理团队。只要切实地掌控了焦虑,就能更轻松自如地应对不确定的世界,成为更优秀的领导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