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有效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

liaowangzhisheng 2011-10-18 20:34:24 文/张雅箴 总第147期 放大 缩小

 

最近,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提出有效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来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认为这是世界各国执政党普遍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研究执政资源问题,是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重要方面;有效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执政资源

执政资源是指执政党在领导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可供利用的支撑要素。它主要包括权力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思想文化资源等。政党运作尽管主要是权力资源,同时也需要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支撑。

权力资源是执政资源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支撑要素,组织资源是执政资源的重要载体,经济资源是执政资源的间接支配要素,思想文化资源是执政资源中的精神软件。权力资源集中表现在决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状态;政党的组织规模、党员素质、作风纪律、联系群众等状况,都会直接影响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政党的经济资源主要表现在领导和驾驭经济活动的能力上,决定着国家的富强和国民生活的改善;有效引导舆论和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及价值观念,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引领社会风尚,是执政党有效运用思想文化资源的重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力的获得和执政资源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力的获得,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由于受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压迫,外无自由,内无民主,缺乏走和平斗争和议会道路的条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只能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来获取政权。其次,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顺应世情民意,准备与国民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建立联合政府,但因国民党坚持独裁专制而破灭。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第三,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革命、建设、改革业绩,使中国人民能够接受其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成为自己独特的执政党体制和模式。

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顺应历史而获得的广泛民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改变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解决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问题,因而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是民意所向,民心所归,历史的必然。

二是实践积累而奠定的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经历了长期革命斗争准备,无论思想理论的建设、队伍和组织的架构、领导和决策的经验、纪律和作风的形成等,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实践,都有比较成熟的制度积累和成功经验。

三是执政目的与中国社会前进方向相符。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目的是将中国引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执政目的,正是中国社会前进方向的要求。建国以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同时,也就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四是执政治国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人民利益相一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治党与治国密切相连,建党纲领直接体现和落实到治国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也就是体现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伟大实践中。这是中国共产党动员、组织和团结人民群众长期执政的根本优势所在。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发展变化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的历史实践,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前30年是在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下执政,后30多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下执政,情况不同,执政资源也有明显变化。

——在权力资源方面,从一元化传统架构向多样性的现代架构转变。建国以后,由于片面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造成长时期党政不分,甚至以党代政。这在形式上似乎紧紧抓住了权力资源,实际上弊端丛生,效率低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转型,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正确的党政关系定位,既突出了执政党的主导地位,又分清了执政党的管理范畴与一般行政权力运作的界限,明确了政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所在。这种变化符合政党运作规律,也符合现化社会的发展潮流。它并不意味着执政党权力资源的削弱,相反更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更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当然,这样的新架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还需要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

——在组织资源方面,党员队伍、干部力量和基层组织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党员队伍增大,目前已达到8000多万,年轻党员成为队伍主体,结构成分多元化。其次,党员素质朝高标准方向发展,文化教育背景、学历层次有明显提高。第三,党的干部新老交替,大批资深的老同志退出领导岗位,年轻干部担负重任。第四,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大量涌现,党员流动性很大,管理难度大大增加。第五,基层组织范围扩大,一些新经济组织建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情况复杂多样。这些变化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经济资源方面,有过去领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到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前国家的经济生活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社会劳动成员结构等都比较单一,整个经济生活虽然比较公平,但严重缺乏经济活力和发展效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从经济困境中找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模式,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整个国家的实力、经济活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由于新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是前所未有的,使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面临空前挑战。

——在思想文化资源方面,由单纯的意识形态向多样化、多层次转变。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资源的利用曾经走入误区。比如,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混淆,对国外优秀文化盲目排斥,对中国传统文化片面批判否定等。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文化呈现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第一,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涌入,尤其是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文化的传播媒体经历着空前的变革,人们接受思想文化信息范围广、速度快、内容杂。

第二,改革的深入促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阶层结构发生转型,满足各种层次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成为时代的课题。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文化资源的配置、利用和社会效果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人们享受文化资源的权利开始与市场经济的运作相联系,自主性更强。

第四,人们对思想文化的选择多样性,除主流文化外,还有群众文化、世俗文化的发展等,使文化市场大大拓宽。这些变化向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如何有效重组思想文化资源的严峻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必须认真对待执政资源的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只有从不断发展变化的执政资源出发,从执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采取科学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有效整合和利用执政资源,才能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