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道德弯路上的搀与扶

tebiebaodao 2011-10-24 12:53:12 文/陈方 总第148期 放大 缩小

 

“东郭先生他遇上一匹狼啊,饿狼受了伤看上去比羊都善良哪,他好心帮它躲过了猎枪啊,后面的故事不用再去细讲……”这是一首根据寓言《东郭先生》改编的网络歌曲。网友“龙小四”曾认为它有些“恶俗”,不过,最近他却把这首歌嵌入到他博客空间的背景音乐里。在一篇日志里,“龙小四”说,天津“许云鹤案”之后,他一直想用这首他曾经很不待见的歌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一碰倾家,再碰倾城。”进入公众“倒地视野”里的老人,不再是“正直、善良、诚信、宽容”的象征,相反,他们成了社会风气溃败的“导火线”。有评论激烈地将这些“倒地噬恩”的老人批评为“蛇蝎老”。于是,全社会掀起了“老人摔倒你还敢不敢扶”的大讨论,甚至连公务员模拟考试试题中,申论的题目都是“助人之乐为何变成助人之忧?”


道德困境背后,是社会信任的缺失。在这条道德弯路上,我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搀扶摔倒的老人,更要搀扶这个社会里摔倒的人心。



那些试图援助的手停在了半空


上海。一名拄着拐棍的老人在黄浦区尚文路中华路口不慎摔倒,血流满面。尽管当时有许多路人看见,但竟没有一个人上前搀扶老人起来,大家只是在一旁围观。大约过了10分钟,终于有一名路人报警。老西门派出所两位民警赶到现场,实施救援。所幸,老人没有生命危险。


同一天,另一起更为严重的悲剧正在湖北武汉上演。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医院救治,李大爷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菜场门口卖莲蓬的易某目击了事发全过程。据他回忆,李大爷清晨7点半左右在菜场门口跌倒,面朝下摔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力气不够。这期间来往者众多,但大家仅仅是围观,却无人敢扶他一把。直到8点20分左右,李大爷的老伴和儿子赶到现场才将他扶起,8点40分左右120救护车赶到时,李大爷已摔倒了近一个半小时,他的呼吸道已被鼻血堵死。

亲人们对老人的死亡痛不欲生, “难道现在老人倒地后,就真的没人敢扶了吗?难道助人为乐的美德就这样丢失了吗?”

那些试图援助的手都停在了半空,助人为乐的美德到底是如何丢失的?在围观者看来,答案或许并不难查寻。


同样是在武汉,8月28日下午,一名电动车主胡师傅途经汉口合作路与鄱阳街交汇路口时,扶起一名摔倒的八旬婆婆,结果反被婆婆赖称是被电动车撞倒的。胡师傅本来想赔200元了事,但手里没那么多钱。与胡师傅素不相识的陈老师,掏出80元想帮他了结此事,却遭到其他目击者极力反对。最后经民警调查后,胡师傅才离开了现场。


如果单纯从社会研究学的角度看,人们在公共场合容易降低自己的责任感,这固然是众人“见危不救”的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老人“倒地噬恩”事件不断发生,让公众意识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容易惹祸上身。在准备伸出援手的那一刻,围观者都会顾虑到自己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彭宇、第二个许云鹤。


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眼前是需要你伸出援手帮助的老人,而另一方面《东郭先生与狼》确实已成为冰冷的现实,刺激并麻木了那些本想伸出去援助的手。



失信的种子随风飘荡,每个人都可能与恶合作


如果放在几年前,“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还只是一道关乎社会道德的判断题,而如今,这已然是一道带有社会风险性的技术难题。至于这个命题如何从“社会道德选题”进化为“社会风险难题”的,很多人将此归咎为“南京彭宇案”的判决。

2006年11月20日,南京好心救人的彭宇被法院判决赔付被救老人4.5万元,这一判决被舆论称之为“世纪恶判”,并直接导致了社会道德滑坡30年。

事实上,南京“彭宇案”远非首例,2006年3月15日,时年88岁的刘老太在合肥六安路倒地受伤,被两名中学生“爱心”送医院。一年后,合肥中院庄严宣判,两名中学生的监护人共同赔偿刘老太4.7万元。


南京“彭宇案”中的法官被万人唾骂,但仅仅责难法院的枉判,也有欠公允。仅从因果链考量,毕竟是“倒地噬恩”的老人“为恶”在先,法院枉判在后,后者只是助恶。


从根本上说,类似南京“彭宇案”这样的事件再三出现,是社会整体缺乏诚信的恶果。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农耕社会中“礼智仁义信”的坚守,诚信的缺乏,已经从商业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即便如此,人们总还是愿意相信,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相对受社会恶习浸染的程度比较轻,与年轻人相比,他们依然保留着更多美德,他们心地善良慈眉善目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迈需要人照顾,更是因为他们从“过去”走来,人性之善应该在他们身上得以更好地彰显。


南京“彭宇案”应该算是一道分水岭,从那之后,公众对弱势的老年人开始“再认识”。助人者在伸出扶助之手之前,多了一番审视和思量。而不断出现的一系列“扶助冤情”,又进一步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相对于其他“彭宇”而言,江苏如皋公交司机殷红彬无疑是“幸运”的。8月26日,殷红彬在驾驶公交车途中,停车搭救一名骑车侧翻的石老太太,同样反遭获救者诬陷为撞人。幸亏公交车的监控录像将救人的过程清晰记录下来,还了好人殷红彬的清白。得悉有这段录像后,石老太太表示道歉,其家人也向殷红彬送锦旗表示感谢。


然而,道歉和感谢并没有得到公众的原谅。大多数舆论认为,在一个讲究法治的社会里,作恶欺诈的人就应该承担起作恶的成本,作恶者的一面锦旗,一声道歉,远远支付不起整个社会为之付出的成本。人性的说教已经无法制止作恶者的“糊涂”,那么,只有让他们担负起应有的法律责任,才可能破解“彭宇案”的困局。


不断被曝光的“彭宇案”已经充分表明,在诚信缺乏社会失范的环境里,无论你是弱势群体还是强势群体,每一个人都可能与恶合作。

在以德报德中重拾信任



倒地老人“诬恩案”此起彼伏,遇“倒”不碰一下子把社会的道德现状,推到了空前的窘境。在“不信人,不信法,信谁”的疑问中,本已受到重创的社会信任,雪上加霜。

值得庆幸的是,在“见义难勇”、“人性冷漠”、“道德滑坡”的提法甚嚣尘上之时,也有许多温暖的故事在不断发生。客观说,中国社会的道德生态正在遭遇“双重门”,而这,又给信任的重建带来希望。


合肥农妇刘士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公众的视野。

“合肥市瑶海区众兴乡一农妇骑电动三轮车去店埠镇赶集,路遇本村一老人,遂主动带她一程,不料途中老人从车上摔下,农妇赶紧将其送往医院,老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农妇愧疚,主动提出赔偿4000元,死者家属坚称她是出于好意帮助老人,拒收任何赔偿。”

这条简短的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获得了近3万次转载,更赢得了6000余条评论。与网络流行的“没有十万元,千万别扶老太太”之语不同,刘士圣这起意外事件发生后,网民们纷纷感叹,“钢筋丛林里的‘彭宇案’已经少了人情味,乡村小径间却有丝丝真情!” 刘士圣的故事里虽然也附着人命的悲情,但她却温暖了人心。她的温暖在于,在道德弯路上,在面对“老人摔倒”是否搀扶的焦灼中,刘士圣的故事给出了答案,“以德报德才能扶起跌倒的道德!”


基于道德层面的救赎,归根到底离不开对人性和良知的坚守,离不开道德的自觉。如果能够换个角度审视社会与人心,如果站在受困者角度审视一下“摔倒不扶”与“见死不救”,每个人不免都会黯然神伤。对他人痛苦的冷漠与旁观,彼此之间的防备与不信任,最终将让每个人都成为受害者。毕竟,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一个“爱与关怀”的诚信社会。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