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告秘之风不可纵容

liaowangzhisheng 2011-11-01 18:28:24 文/李鸿文 总第149期 放大 缩小

 

罗马帝国的尼禄皇帝死于辟谣,而告密,既是辟谣控们选择性辟谣的逻辑起点,也是这种逻辑发展的终点。


任何时代,告密都是违反人伦的恶行,文革时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友人互相构陷,制造多少冤假错案,这是民族惨痛的教训。而东欧巨变后,在解密档案时,一些人发现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竟然受命监视自己,向神秘部门汇报自己的一言一行,这些枕边的告密者不由得让人感到彻骨寒冷。

告密滋生于专制的土壤。屋大维之后的罗马帝国,执政官成为摆设,元老院名存实亡,“森都里亚”或者护民官不再具备制衡力量,帝王宝座被作为私人物品家族内传承。因为权力来源缺少合法性与正当性,承继者要么得过且过荒淫暴政,要么惶恐不安疑神疑鬼,提比略睚眦报复,卡利古拉血腥狂暴、克劳狄萎靡懦弱,尼禄放荡残酷,卡里卡拉、康茂德等,在助长所谓的辟谣或告密之风后,一个一个死于非命。

“条条道路通罗马”,既是指帝国疆域广大,又是指罗马的道路和驿站设施的发达。但相对发达的物质条件,却创造了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共和末期的西塞罗对被放逐的马塞卢斯说道:“不管你在哪里,记住,你还是在罗马暴君的势力范围。”指其天罗地网的统治是其一。其二则是减少了告密者的信息传输成本。告密者充当皇帝的耳目,利用管理驿站建立起来的与皇宫的关系,四处打探官场或民间反叛的信息。

吉本在“衰亡史”中评价道:“他们装出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戴着热爱国家的面具,掩盖对真理的践踏和对罪恶犯行的歪曲。他们可以把诬陷的毒箭,随意对准真正有罪者或清白无辜者的胸膛,只要这些人惹他们生气,或者不肯花钱消灾。”恐惧像利剑一样,永远悬挂在罗马公民的头顶。


但告密的牺牲者又不止普通公民。喜怒无常的皇帝一旦感觉有人威胁他的宝座,就会血腥报复,哪怕这个威胁者是他的亲生儿子。典型的事例就是君士坦丁,这位命运宠儿的最大的功劳是赢得了内战的胜利,当然,也缔造了君士坦丁堡这座伟大都市的辉煌。因为信仰基督教,历来的教会史家把他抬到至高地位。但他鼓励告密从而处死长子克里斯帕斯,则是他人生履历的一个绕不过的污点。


君士坦丁有两次婚姻,第一个妻子只生了克里斯帕斯,第二个妻子福斯塔是马克西米安的女儿,为他生下三个女儿和三个儿子。克里斯帕斯既是长子,也是帝国法定的继承人,17岁时就被授予凯撒称号,管辖高卢各行省。日尔曼人进犯时,他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此后不久爆发内战,在与李锡尼较量时,君士坦丁围攻拜占廷,李锡尼以优势舰队固守赫勒斯滂海峡,切断其后勤补给,让君士坦丁一筹莫展。此时,克里斯帕斯奉命打通这条航路。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战斗持续了两天,年轻的凯撒以非凡的勇气、胆识还有智谋,掌握战机冲向敌军,摧毁李锡尼130艘战船,获得压倒性的胜利。经此一役,打开了海峡的补给通道,君士坦丁放手攻克拜占廷,逼迫最后一个强大的对手不得不接受投降的事实。


赫勒斯滂海峡一役,为克里斯帕斯赢得了声名,赢得了部队的推崇和赞扬,却引起了父皇的猜疑。帝国东部一片欢呼,向君士坦丁和克里斯帕斯表达敬意,高声宣告帝国统一。虽然这欢呼声中父子的名字并列,但年老的皇帝明显感到不快。年轻的继承者如旭日初升,布满朝气的光辉,愈是受到民众的爱戴,就愈发让“夕阳”感受到落寞。


“夕阳”受到刺激,开始有计划的行动。第一步,授予克里斯帕斯未成年的弟弟为凯撒,接管其在高卢的地盘。这一招釜底抽薪,既解除克里斯帕斯的兵权,又让他失去大本营的支持。第二步,发布诏书(325年10月1日)明确表示,正在怀疑有人阴谋推翻他本人和政府,因此,重金悬赏提供线索者。一旦举报属实,将对阴谋者严厉惩罚。同时,诏书还提示,可以大胆检举执政官或者大臣,皇帝身边的人也不例外。


诏书指向一个明确的对象,告密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轻易获得金钱和荣誉的机会。很快,君士坦丁就搜集到了克里斯帕斯的各种“罪证”。但此时,他还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长子表现出父爱的关心和信任,授与克里斯帕斯各种各样的勋章。


最后摊牌的时刻到了。为庆祝统治20周年,君士坦丁把朝廷从尼科米底亚迁到罗马,准备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朝廷上下一片欢乐祥和,其实大家对谁将是这仪式的祭品都心知肚明。无辜的克里斯帕斯在节日期间被父皇下令逮捕,对他进行秘密审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年轻的王子不久就被刽子手杀害,或者是被毒死。


克里斯帕斯的冤屈很快就被昭雪。据说,君士坦丁在得知真相后,向世人公开表白了悔恨与痛苦,哀悼了40天,并特地为枉死的长子立下一尊金像,上面镌刻铭文:“献给受枉定罪的儿子。”——这也是一个熟悉的故事脚本,模仿自汉武大帝杀掉儿子刘据后建思子宫。


但新的冤案却在继续,一种说法是王子的不幸要归于其继母福斯塔,她为了自己儿子的前程而布下阴谋。还有一种说法更为荒唐,却照搬了神话故事的情节,说做继母的难以按捺对继子的情欲,被拒绝后因爱生恨才会诬告继子。这两种说法大多出于教会史家,更像是为他们的教友皇帝辩护,可信度大打折扣。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位继母的命运同样悲惨,被锁在高温浴室里活活闷死。


其实,谁是告密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鼓励并轻信告密。君士坦丁一世英明毁于纵容告密,最后也尝到了自酿的苦酒。他死后,另外几位王子自相残杀,皇帝的宝座被转移到另外的家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