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坚硬的伊朗

shehuiguangjiao 2011-11-24 12:48:33 文/王冲 总第151期 放大 缩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一份秘密报告援引“可靠”信息说,伊朗可能已经从事过研制核武器的工作。随之,关于西方国家军事打击伊朗的消息甚嚣尘上,在世界政坛掀起“口水战”。

英国《卫报》报道说,英国正加紧制订计划,为参与美国可能牵头的袭击伊朗核设施的行动做准备;美国军方高层官员说,“对美国和美国的利益以及我们的朋友的最大威胁已经进入我们关注的视线,那就是伊朗”;伊朗也强硬表示,已经准备好与以色列及西方国家开战,若遭袭击,伊朗将毫不犹豫地进行报复。

其实,回溯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萨达姆倒台后关于美国进攻的伊朗谣传从来没有停息,狼来了的故事一再上演。

这次,会是真的吗?

伊朗为什么坚持造核武器

穆巴拉克、卡扎菲等中东强人,或者下台,或者惨死,而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也危机重重,此时,伊朗加快制造核武的消息传出,显然是在“情理之中”。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说:“在谨慎和批判性地评估了大量相关信息后,本机构发现这些信息总体来说是可信的。这些信息说明,伊朗已进行了与核爆炸装置的研制相关的活动。”

伊朗在核问题上一直强硬,在中东如此纷乱的情况下也初衷不改,即使面对战争的威胁也在所不惜。对此,总有人感到有些不解,伊朗究竟为什么一定要发展核力量?伊核问题因何如此复杂?

伊朗领导人在应对外界有关发展核武器的询问时,经常用这么一句话来解释:“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的确,任何国家都有这项权利,但伊朗的目的绝不是建造几个核电厂那么简单,它发展核武器的雄心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伊朗这么做有其深厚的历史因素。伊朗人一直以祖先建立的古波斯帝国的荣耀而自豪。当年的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括及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好莱坞大片《斯巴达三百勇士》里,斯巴达人所面对的对手就是波斯国王薛西斯。

后来,波斯帝国衰落,伊朗高原来了许多异族征服者,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波斯后裔们,对帝国荣耀的怀念却从没有断绝。也就是说,在伊朗人眼中,伊朗是一个大国。而纵观世界上的大国,除了二战的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外,几乎都是有核国家;而后起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在成为核武器国家后,并未见付出过大代价。由此,伊朗发展核武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在伊朗人潜意识里,作为大国的伊朗,应该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拥有独立的核力量。他们的脑海里的逻辑是:印巴都有核武,伊朗为什么不能有?

另外,卡扎菲的悲惨结局,也从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伊朗的核武决心。卡扎菲放弃核武后,也没有得到善终,对于伊朗领导层而言,前车之鉴就是,既然放弃没有好结果,还不如坚持。坚持到有了核武,一切都好谈了。

历史上的光荣和现实政治中的定位,使得无论是伊朗的温和派还是保守派,都支持发展核计划,区别只在于急或缓。

美国为何非要除掉伊朗

面对伊朗的核武决心,美欧国家以不同方式加以遏制。美国不同意伊朗这么干,并不是刻意和伊朗为敌,而是有其战略和地缘政治考虑。

首先,已成为海湾地区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最强国家的伊朗,敢于对美说“不”。按照美国的逻辑,任何在某个地区冒头,可能对美国独霸地位形成挑战的国家,都要加以遏制。于是,伊朗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

其次,在美国的大中东战略里,以色列作为桥头堡和支撑点,沙特、埃及作为重要的伙伴,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一直是美国眼中的捣乱者。如今,萨达姆和卡扎菲都已经倒下,叙利亚阿萨德政府也是四面楚歌,和伊朗摊牌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再次,从历史层面和现实层面看,美伊矛盾根深蒂固。1979年伊朗发生革命,推翻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并把美国大使馆官员扣为人质,美国军事行动未果,卡特政府大选失利。此后,美国发动的对伊朗制裁一直延续。另外,美国认为伊朗发展核武对美国和它的反恐战争是一个潜在威胁。早在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就把伊朗归入“邪恶轴心国”,认为伊朗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且与“基地”组织有联系。如果这样的一个国家掌握了核武器,在美国人看来无异于是“噩梦”。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石油。伊朗的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一旦美国改变了伊朗现政权的性质,控制了伊朗的石油,那么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也就在美国掌控之中,美国就可以借石油轻易地制约其他国家。

想想看,一个继承了祖先荣耀和金钱的“未成年人”,如果致力于发展攻击性武器,他的“仇家”或对手会怎么办?

这,就是伊朗核计划所面临的残酷现实。

西方还在等待时机

其实,20世纪第一个十年关于伊朗核问题的谈判,伊朗人的逻辑很简单:通过谈判拖延时间,效法印度和巴基斯坦,造成核武器后逼迫西方承认自己是核国家,从而提高自身价码和国防实力。

在国际政坛,伊朗核问题不是单纯的美伊双边关系,英国、法国、德国作为欧盟的三驾马车,在中东有传统的影响力,多年来致力于遏制伊朗发展核武,主张谈判解决纠纷。俄罗斯虽然冷战后实力衰退,但影响力犹存,从未放弃在中东地区的利益。而中国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都会参与到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中去。

美欧经济危机也让政治家们少了耐心、多了暴戾之气。阿拉伯之春,更是让西方找到了以外力促变的新模式。那就是,培养反对派,引发内战,外力在关键时刻予以推动,而不是赤膊上阵。

这样做益处多多,可以几乎兵不血刃地解决问题,可以省却发动战争的巨额话费,可以避免战事结束后陷入阿富汗、伊拉克那样的泥潭。

回顾对阿拉伯之春的处理,希拉里告诉美国《时代》周刊:“我们一直在设法影响其方向,深知我们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事发生。但我们想按照我们的价值观和我们的利益来发挥领导作用……”

这些,曾经发生在埃及、利比亚,即将发生在叙利亚,但伊朗还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不是特别好斗、推崇“软实力”的美国民主党政府,会耐心地等待时机推进伊朗政府的倒台,而不是立即兵戎相见。

从时间点上看,从现在到明年秋天是大选时节,两党候选人将就伊朗核问题进行激烈辩论,按照奥巴马总统的个性和民主党的传统,他们绝不会靠发动对伊朗的战争来赢得选民的支持,因此可以说,美国新总统上台执政之前,不会爆发美伊战争。

从美国国防部的言行,也可以看出美国和伊朗近期不会爆发战争。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11月10日说,对伊朗的任何军事打击都存在风险,可能对该地区产生“严重影响”,却无法阻止伊朗的核计划。

战争模式猜想

伊朗战争,绝不会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在圣诞前后开始,但在伊朗核计划的临界点,极有可能发生空袭。早在数年前,全世界都在猜测最有可能的一种模式: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就像1981年对付萨达姆一样。

1981年6月7日(星期日),以色列出动14架飞机偷袭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约20公里处的核反应堆,使这个造价4亿美元的设备遭到了彻底的摧毁,史称“巴比伦行动”。

而今,类似的演习已经启动。近日,以色列空军在撒丁岛上空与意大利空军完成了长途奔袭过程中空中加油的演习。消息人士透露,撒丁岛的地形与伊朗相似;几乎与此同时,以色列出人意料地在特拉维夫举行了模拟遭受导弹袭击的演习。

另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军正在为一场由美国指挥的攻击行动做准备,将在海上和空中提供支援。

这,有可能是战争的最初态势,以色列空袭,欧美助阵。

问题在于以色列单干难度太大、风险太大、效果不好评估。

如果攻击伊朗,以色列空军必须飞行1500公里,穿越敌对的伊拉克或土耳其,或过境不怎么安全的约旦或沙特阿拉伯。一旦受到严重威胁,以色列空军的7架空中加油机,便没法停留在待命地点为轰炸机维持可靠的加油网络。那么,只剩下一个办法:派70架或90架战机发动一次性攻击。可目标至少有50个,有些在伊斯法罕和德黑兰这样的城市,有些位于坚固的地下掩体里,还有一些目标无人知晓。

因此,可以说当下的状况是:以色列有心无力,美国有力无心。

对于伊朗而言,目标相当明确,凭借所拥有的中东规模最大导弹库,把导弹发射到以色列这个弹丸小国,“无论谁打我,我打以色列”,这就是伊朗最可能的战术。

另外,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也是伊朗的杀手锏之一。伊朗控制着国际石油运输通道中最重要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它是波斯湾石油通往西欧、美国、中国、日本等地的唯一海上通道。伊朗曾表示,如果遭到威胁,将采取行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而早在今年7月,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计划,就已列入伊朗军方的议事日程。波斯湾石油无法外运,全球石油供应至少立减四分之一。伊朗封锁海峡最有效的手段是布雷。两伊战争中,伊朗曾用快艇布雷的方式成功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造成波斯湾石油外运严重受阻。

中国该早做准备

在伊朗核问题上,可以这么说:美国和伊朗是当事国,欧盟是调停、劝架的一方(偏向美国),俄罗斯是深深卷入的一方(偏向伊朗),而中国呢,游走于其中促和,但空间越来越小。

之前,中国投票支持了联合国对伊朗的前几轮有限的制裁,但一直不同意可能破坏中伊石油和天然气关系的禁运。

伊朗是中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失去利比亚后,再失去伊朗,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而言相当被动。如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出炉后,美欧希望中国支持更严厉的制裁措施,甚至要求中国切断与伊朗的关系,从而令中国陷入困境。

中国的官方数字显示,2011年前9个月,伊朗向中国出口了超过2000万吨原油——比去年同期多近三分之一——贸易总额比2010年增长58%,达到329亿美元。中国还是伊朗汽油的重要供应国,因为伊朗缺乏提炼能力。

不过中国也吸取了教训,分析人士说,过去两年,伊朗与中国国有公司之间签署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合同的速度有所减缓。

中国社科院中东问题专家殷罡先生对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表示,中国人似乎与伊朗进一步疏远了。过去一年,他们屈服于压力,没有与伊朗签署新的大型石油天然气协议。

俄罗斯和伊朗其实不睦,大国里面伊朗能争取的朋友似乎只有中国。据外交人士透露,伊朗领导人访华时曾明言,如果中国帮助伊朗,石油可以都给中国,但中国领导人没答应。随着局势日趋紧张,中国在伊朗的投资是不是又面临利比亚一样的结局?是不是又一次大规模撤侨后血本无归?没有人可以预料,有激进人士甚至提议,要么旗帜鲜明地反对对伊动武,要么参与到对伊动武的行列中去,分一杯羹。

无论如何,2011伊朗局势可以平安过去,但2012,是战与和的关键年份,战的几率,大于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