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
质疑中国的人总是提出相同观点:中国之所以比印度发展快,是因为它有一个强势政府,只需发号施令,让国有银行提供贷款,修建各种基础设施。但那些只盯着单一固定资本投资的人忽视了一个事实:中国的基础设施若像印度一样糟糕,跨国公司也不会来。
中国政府对该国的增长发挥重大作用,但这个问题总是扯上政治。认为中国政府做得比印度更好的人,经常被贴上“共产爱好者”的标签。
就中国和印度而言,治国方式关乎的是“创造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所需的条件”。这恰恰是当年东亚的一党政府如日本、韩国等所做的。
几年前,中国政府决定大幅升级成都的工业基地。政府修建公路和铁路,还在市郊建立一个巨大的工业园,里面安装了现代化的电信网络。更重要的是,当地大学、技术学院和职业学校加强了电子和工程方面的课程。后来英特尔公司将上海的很多业务迁到成都工业园。“没人拿枪顶着我们的头,逼我们搬过来。”英特尔(成都)公司的布鲁斯•艾特肯说,“我们看到这里的进展,所以才会来。”
那些认为印度最终会超过中国成为经济强国的人,总是提到相同一点:印度政府治国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弱,反而凸现该国民营经济的活力。他们说,尽管印度的政府运作存在问题,但国家增长仍能如此快速。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中国的民营经济也是生机勃勃的。近一年多,中国民营经济投资增长一直快于国有经济。这一点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中国民企很难获得国有银行贷款,它们基本上“是用自己的钱投资”。所以唯一的合理结论是,“中国民营经济势头强劲”。
主张印度将打败中国的人还有一张终极王牌:人口。20年后,中国社会将老龄化,退休人员的增多将耗掉大量资金。而同期印度会有庞大的年轻劳动力。就GDP而言,劳动人口的增加意味着经济规模更大。照此推理,印度会胜出。
但印度首先要给未来那些劳动力提供教育。而且大量新生劳动力会有多大可能到工厂从事低技能工作?过去20年,这种低技能工作曾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但今后20年将风光不再。
从中期看,由于人口优势,印度GDP会超过中国,但也只是达到中国现在的水平。而到印度达到那种阶段时,中国已取得长足进展,成为世界最强经济体。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