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到巫山 看古迹

zhuantibaodao 2011-12-07 11:10:38 总第151期 放大 缩小

 

一、龙骨坡遗址

距今约204万年前亚洲最早的巫山龙骨坡古人类化石遗址,是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位于重庆城东北490公里处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又称巫山古人类化石遗址。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龙骨坡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直立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1986年再次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经国内外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Home erectus wushanensis),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

但是,由于下颌骨化石比较残破,对其分类在学术界有分歧,也有学者认为,发现的石器只有两件,数量少,有待今后发现更多的材料。

在一些专家的质疑声中,1997年至1999年,黄万波研究员等第二次来到龙骨坡。这次除发现了更多的动物化石外,又发现了20余件以石灰岩为原料打制的大型石器。

2003年至2006年,中法联合考察队在龙骨坡进行了第三次发掘,除发现重要的巨猿等哺乳动物化石外,还发现了数百件以变质灰岩为主的石器。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测定,其年代距今约201~204万年,比元谋人早20多万年,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同时还发现大批古哺乳动物化石,如河狸、毛猬、竹鼠、前中国熊、剑齿虎、前中国爪兽、中华古野牛等116种。这些动物化石表明,巫山猿人生活时期,长江尚未形成,峡江地区气候较现在湿热,森林茂密,蕨类植物生长茂盛。

2011年11月,国内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专家学者11人,在国家文物局组织下来到巫山,并在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配合下,对龙骨坡遗址进行实地勘察,举行第四次发掘工作及研讨会。据黄万波研究员透露,进行龙骨坡的第四次发掘,主要期望解决两大问题:一个是希望能找到人化石。业界有专家认为龙骨坡现在的人化石材料太少,而猿化石较多,所以引起了人猿之争。“通过这次发掘,如果再找到几颗牙,或半个头,或找个完整的下颚骨,那就能解开龙骨坡最后之谜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说, “龙骨坡遗址是极具挑战性的遗址,第四次发掘尤其令人期待。”

据悉,第四次发掘将持续到2015年。龙骨坡遗址的发现,动摇了人类演化理论,形象地说明了亚洲人类在204万年前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里起源。

二、大溪文化遗址

大溪文化发源地

大溪文化遗址位于瞿塘峡东口,大宁河宽谷岸旁的大溪镇,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郭沫若把其称之为“大溪文化”。属于巫山县的大溪镇,镇西有一条溪河,注入长江。因其水色如黛,名曰黛溪。黛溪汛期时水势浩浩,因而又名大溪。该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属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的萌芽阶段,是中国著名的原始社会古文化遗址之一。

1959年至1975年,四川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总面积570平方米,清理墓葬208座,出土文物1250余件。主要有石斧、石锛、石杵 、石镰、纺轮、骨针、蚌镰、网坠等生产工具。陶器以红陶为主,黑陶、灰陶次之,三足器极少。彩陶文饰和戳印纹颇具特色。器形有豆、曲腹杯、碗、罐、盘、瓶、盆、钵等,其中筒形瓶、高圈足深腹豆和曲腹杯是大溪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装饰品有玉、石、骨、象牙、兽牙等几种,主要有耳饰、项饰和臂饰三类。还有空心石球人面浮雕悬饰等艺术品。

在大溪遗址墓葬中,死者均埋在氏族公共墓地,头向一般为正南,早期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同时也有俯身葬和侧身葬。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女性墓一般教男性丰富,最多有30余件,有的石镯、镶牙镯,出土时还佩带在死者臂骨上。在几座墓里还发现整条鱼骨和龟甲,以鱼随葬的现象在中国新石器文化中尚属少见。大溪遗址早晚两期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性质,有很大的变异。大溪文化的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晚期为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阶段。大溪文化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都是新石器时期不同类型的重要文化遗存,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交流影响的因素。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是同一文化类型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屈家岭文化是在大溪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溪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普遍涂红衣,有些因扣烧而外表为红色,器内为灰、黑。盛行圆形、长方形、新月形等戳印纹,一般成组印在圈足部位,有少量彩陶,多为红陶黑彩。主要器形有釜、斜沿罐、小口直领罐、壶、盆、钵、豆、簋、圈足盘、圈足碗、筒形瓶、曲腹杯、器座、器盖等。石器中两侧磨刃对称的圭形石凿颇具特色。有很少的穿孔石铲和斜双肩石锛。偶见长达三、四十厘米的巨型石斧。 同时,有相当数量的石锄和椭圆形石片切割器等打制石器。另有大量的实心陶球和空心裹放泥粒的陶响球。

大溪文化流行红烧土房屋并较多使用竹材建房。葬式复杂多样,跪屈式、蹲屈式的仰身屈肢葬是该文化的特殊葬俗。

大溪文化遗址的发现,提示了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探索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年代约为公元前4400-3300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