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乡春晓村蔬菜种植
宁河高速桥
十二五期间,巫山的总体目标是: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新突破、五个新进步、六个翻番”的奋斗目标将得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旅游商贸为支撑的三大产业发展新格局会基本形成;“三个差距”将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加;“五大战略”稳步实施,初步建成库区生态文明县、特色产业县、国家级旅游强县和文化名县,实现“和谐、富足、文化、生态”新巫山。
——实现四个新突破:一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现新突破;二是以交通和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三是产业优化升级和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实现新突破;四是以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户万元增收为突破口的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新突破。
——取得五个新进步: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步,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22.7:34.2:40.1调整为14.3:44.7:41;二是城镇化水平取得新进步,城镇化率提高到38%;三是文化发展取得新进步,县域综合文化品质得到提升;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五是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群众享有教育、医疗条件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实现六个翻番: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突破100亿元大关,实现翻番;二是人均GDP年均增长16%,实现翻番;三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实现翻番;四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实现翻番;五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实现翻番;六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翻番。
定位准确 推动巫山建设全面发展
——构建“渝东门户交通枢纽”。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输服务体系,依托放射状干线公路以及“一江六河”水运体系初步构建交通的开放格局。全面完成渝宜高速公路巫山段建设,建成神女峰旅游支线机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高道路等级。积极争取郑渝铁路过境巫山并动工建设。
——建成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目的地。把巫山大小三峡打造成重庆六大精品景区之首。全面完成小三峡景区、神女峰·神女溪景区提档升级;开发文峰观景区和龙骨坡巫山人遗址、大溪片区远古科考旅游景点;加强大昌古镇综合开发利用,建成大宁湖水上休闲体育活动中心;加强铜鼓、龙溪镇革命遗址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建成三峡旅游交通服务中心;以旅游业带动餐饮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提质提速发展“生态型”工业。盘强做大清洁能源工业、园区工业和农林产品加工业。实施后溪河等县域内河流水资源开发;推进风力发电、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建好“三园”,即职教工业园、移民生态工业园、北碚·巫山工业园;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强化煤炭企业整合和环保技改;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产品和科技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业。
——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农户万元增收”为抓手,稳定粮食产量,发展烤烟、畜牧、蔬菜、林果、药材等特色骨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以城带乡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文化育县”战略,提升县域文化品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打造渝东北教育强县;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乡镇卫生院、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和县级优质医疗资源建设为抓手,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五大发展战略 实现强县富县目标
生态立县。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形成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努力建成“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库区生态文明县。“十二五”期间,新增造林面积97.3万亩,低效林改造70.6万亩,封山育林62.25万亩,石漠化治理195.6平方公里。到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长江干流巫山段和大宁河、抱龙河、神女溪水质达到Ⅱ类标准,长江、大宁河两岸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
产业富县。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林产品;走“生态型”工业发展道路,培育壮大园区工业,大力发展以水能、风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重点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完善商贸服务体系,建成主体多元、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流通发展格局。
文化育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蓬勃向上的精气神,提升巫山文化品质。以建设文化名县为目标,丰富文化载体,繁荣文化事业,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壮大文化产业,打造文化资源名县、文化旅游名县、文化教育名县、文化创意名县。
科教兴县。以建设“渝东北教育强县”为目标,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和谐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加强科学技术推广利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民生稳县。以切实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户万元增收、宜居建设、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十大民生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让社会更加公正和谐。
提质提速工业 发展特色农业
提质提速工业。“十二五”期间,巫山县将按照“三园多点”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巫山工业经济。“三园”即职教工业园、移民生态工业园和北碚·巫山工业园,“多点”就是以优势资源开采和特色农产品开发为主的重点乡镇。工业园重点承接市内外产业转移,着力发展以农林产品加工、服装鞋帽、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太阳能、信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
走“生态型”工业发展道路,立足矿产资源、水资源、特色农林资源、劳动力资源四类资源,发展园区生态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传统优势产业四大产业,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实现工业年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升级园区服装鞋帽、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加工业,提高规模化、品牌化,到2015年,实现工业园区总产值50亿元以上;发展以水能、风能开发为主的清洁能源工业,到2015年,全县农林资源加工业实现工业产值8亿元;发展船舶制造业,设计年产3000吨级船舶10艘,年造船量3万载重吨,设计年产小型游艇100艘,中型游艇100艘,到2015年,船舶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亿元;到2015年,煤炭年产量达到450万吨,年洗煤能力达到200万吨,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开采加工业实现年产值15亿元。
发展特色农业。在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提升农业规模化和产业经营化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nextpage$
巩固发展烤烟、柑桔、蔬菜、畜牧等优势产业,推进果园、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蚕桑、中药材、魔芋、茶叶、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和农特产品加工开发,加强品牌打造。壮大林牧产业,推进林果、林药、林工、林畜、林菜复合经营模式,全力打造生猪、山羊、土鸡大县。创新“农工商”、“产加销”等组织模式,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支持保障体系,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农业良种繁育、检疫检验、信息等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
形成以“两片三带”总体布局为基础,以“点轴”布局为补充的农业生产布局。“两片”:以官渡为中心的江南片区和以大昌为中心的江北片区,重点发展农林牧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农业基地标准化建设。“三带”:以自然气候特点划分的高山带、中山带、低山带,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生态农业经济。“点”“轴”:以集镇为“点”,发展产前服务、加工包装、产后销售;以交通干道和通航河流为“轴”,建立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
大力发展旅游业 打造旅游精品
“十二五”期间,巫山将围绕建设“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把巫山大、小三峡打造成重庆六大精品景区之首。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以观光旅游为主向生态休闲旅游、游船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的根本转变,以过境观光型旅游为主向目的地旅游的根本转变。到2015年,力争全县接待旅游者达到100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达到100万人次),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突破35亿元。
按照“一地两色三区”(一地,打造旅游目的地游;两色,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三区,小三峡旅游区、神女文化旅游区、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旅游区)的总体定位,以“一心两轴三区”核心布局为重点,加快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主题突出、功能齐全、特色多样、层次丰富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突出绿色生态度假旅游功能定位,促进景区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生态、夜游、玻璃栈道等特色旅游项目,增强休闲度假功能和夜间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大昌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打造传统业态,实施古镇新镇风貌改造和沿湖景观建设,实施湖面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游艇旅游项目,建设滨水山地高尔夫球场,增强休闲度假功能。
——神女峰·神女溪景区。深入挖掘神女文化和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和休闲功能;做大做强神女旅游文化节,着力突出品位和特色。建设隆鑫巫山三峡国际旅游度假区,规模面积3000亩,建成可容纳1.5万人的集生态住宅、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综合度假区。
——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景区。深度挖掘远古文化,着力增强文化体验和科普功能,与大溪文化遗址、庙宇镇天主教堂一起构成远古文化体验旅游板块的重要支撑;加强与天坑地缝等景区的旅游合作,打造生态与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在打造旅游精品的同时,巫山县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着力拓展旅游产业体系。
——强力推进复合型旅游。办好巫山红叶节、神女文化旅游节、江南油菜花节、江北李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开发葱坪、朝阳坪湿地生态公园等旅游景点,发展城市近郊农家乐、特色乡村旅游。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体育设施,加快发展修学旅游、康体健身旅游、科考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形态。
——积极发展现代旅游。围绕巫山丰富的湖面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游船游艇旅游,打造内河游船游艇旅游基地,规划启动大宁湖神女港湾游艇俱乐部、大昌湖游艇俱乐部建设。到2015年,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神女溪豪华游船总数由现在的120艘增至180艘。
——拓展旅游产业体系。强化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挖掘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建设县城、大昌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合理布局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和旅游商品专柜,打造县城、大昌古镇旅游商品特色街;培育旅游节庆,办好一年一度的国际红叶节和神女旅游文化节,加大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力度,全力塑造巫山旅游新形象。
加快文化名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气神。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国家级“文化名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推进“库区生态文明县”建设。充分挖掘神女文化、红叶文化等生态文化元素,把巫山建成长江三峡生态文化长廊的“明珠”和“名片”。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城市特色风貌,构成巫山独特的山水旅游文化城市特色。
推进大昌古镇、龙溪古镇、铜鼓镇保护性综合开发利用,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打造梨子坪和五里坡国家级森林旅游公园,开发建设龙骨坡·错开峡大溪古人类生态园,打造生态文化保护基地;精心组织邓家舍巴节、福田采茶节、建坪快板、庙宇万人打年响、山歌赛、龙舟赛等重大节庆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协作,全力打造龙骨坡、大溪遗址—白帝城—天坑地缝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推进小三峡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建设,提升民俗文艺展演水平;建设大宁湖、大昌湖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等项目,提升文化休闲娱乐档次;大力开发和推出独具巫山地域和文化特色的盆景、三峡石、文物工艺品等,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商品名牌。到2015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居民收入的17%以上,文化产值年均增长18%。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以全面实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为抓手,加大移民乡镇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移民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巩固龙井、双龙、福田、大昌等生猪和山羊生态养殖区。打造巫峡、福田、龙井、曲尺、大溪沿江沿河优质柑橘水果带,大昌、福田、龙溪、双龙、抱龙、培石蚕桑产业带;建设巫峡、龙井、大溪、曲尺蔬菜基地,福田、双龙、大昌茶叶基地,龙井、两坪、抱龙花椒基地,庙宇镇、大溪种薯繁供基地。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畜禽、粉条、茶叶、水果、竹笋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推广特色乡村游,带动当地农民走上致富路。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加快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着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特困家庭的住房困难。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龄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