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领导干部终身制的改变

liaowangzhisheng 2011-12-24 23:38:55 文/丁东 总第154期 放大 缩小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提出认真解决“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标志着中共中央决策层发出了告别终身制的信号。而在此前,已有不少志士仁人表达过同样的意见,陈铭枢就是较早的一位。

陈铭枢先生字真如,是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1889出生,1906年加入同盟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广东省政府主席,京沪卫戍总司令官,代理淞沪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创办十九路军,任十九路军司令,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代院长,他参加过武昌起义、北伐战争,领导过淞沪抗战,还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

1957年5月18日,陈铭枢给毛泽东写信,对毛泽东1957年4月30日提出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务发出回应。他曾经旅居欧洲,当时按照自己的宪政理念,表达了政见。毛泽东的辞职意向,使他想到华盛顿、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外国政治家的先例:“华盛顿以开国元首,当国八年即行引退,卒奠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今历史家犹乐道之。当日耳曼民族统一后,俾斯麦当国三年即立刻辞职,他对威廉第一陈述的理由为:在位日久,将易主观臆断,耳目失聪。一己为珍惜声名,事有未放手,对相随日久的人,因念其汗马勋劳,纵有不肖,不忍也不能去之。继起新锐,新铏初试,必能割此痈疽,一扫颓习,己则从旁监督,旨锐力于将来,更为有利。日本明治维新时伊藤博文师俾斯麦的故智,均收同样效用。”他希望以毛泽东辞去国家主席职务为契机,让中国的体制发生一个飞跃。

国家领导人到底是实行终身制,还是任期制,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差异。中国这片土地,在清朝以前的两千年间,沿袭的一直是帝制,皇帝的终身制为理所当然,家族世袭也是理所当然的。即使有皇帝年迈退位,也是太上皇。进入民国,袁世凯当了总统,当时的制度没有禁止他终身任职,但他还是想当皇帝。蒋介石建立了以党治国的体制,他也是终身任职。到台湾后,胡适、雷震等人劝他晚年放弃连任,他听不进去,胡适无可奈何,雷震还吃了官司。蒋氏的统治传到二代。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也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传统。不但此前列宁、斯大林是终身任职,而且此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如胡志明、铁托也是任职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有的国家甚至不仅传位到儿子,还传位到孙子。

从时间的维度看,终身制是一种绝对的权力,任期制是一种相对的权力。终身制中最高领导人的权力往往不受约束,说一不二。斯大林、毛泽东当政的晚期,都出现了一部分高层同事离心离德的现象,但出于畏惧,他们都表示忠心依从。如果是任期制,最高领导人受到任期的限制,权力不具有绝对性。既使为卸任以后着想,行事也不能不有所顾忌。百姓也不会因恐惧和盲目,进入狂热的个人崇拜。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开启了批判斯大林的闸门,震动了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件事在中国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联想。毛泽东当时主动提出不再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向党内外传达。当然,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不是辞去最高领导职务。因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务更重要。国家主席实际上只是一个礼仪性的职务。毛泽东不喜欢参与这些礼仪活动。当时陈铭枢先生以为毛泽东辞职是要告别终身制,的确是误会了。并且,他在上书中,还委婉地提醒毛泽东注意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不免于个人修养上的热而不淡,疾而不舒,燥而难宁,察而难周之失;也难免于影响察人听言、决策定计的睿断,以及在政策措施上的畸轻畸重,失缓失急。”并说毛泽东“所常接触者,仍多趋附之辈,耿介不苟者实属寥寥。至于能犯颜敢谏者,我尚未见其人。”他想通过毛泽东的去职,使中国最高权力进入一个有所制衡的状态,只是善良的一厢情愿。他的建言,让毛泽东很不高兴。

此前,毛泽东也曾提出两个主席都辞掉,并在党章中预设名誉主席一职。后来的实践表明,他当时即使有辞去职务的想法,也没有放弃实际掌握的最高领导权的打算。而且越到晚年,他越担心出现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式的野心家”,篡权篡位。

陈铭枢为建言品尝了苦果,不久即被划为右派分子,在《人民日报》上公开批判。八年之后,他心脏病突发,郁郁辞世,终年76岁。

然而,陈铭枢毕竟在毛泽东在位时公开提出了结束最高领导人终身制的设想。毛泽东去世以后,真理标准讨论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在1979年初的理论务虚会上,又有学者公开提出废除终身制的建议。随着华国锋的淡出,中国终于开始在制度层面改变领导干部终身制。1982年通过的宪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后来中国共产党内也作出了相似的规定。对各级党政干部规定了离退休的年龄限制和任职届数的限制。经过几届领导人的交替,终于结束了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终身制和其他干部职务的终身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陈铭枢先生为推动中国政治进步做出的努力,付出的代价,不应当被历史忘记,而应当得到后人的尊敬。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