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
“理想型”精英留学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中国人渴望走出国门。虽然1981年中国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已经放开,托福考试也开始进入中国,但由于当时中国家庭普遍收入较低,再加上社会观念的盲区、信息不对称,很多人托福成绩并不好,出国手续又非常复杂,能够自费出去留学的几乎是凤毛麟角。因此,从1978年至1985年中国自费留学政策趋于完善之前,中国的留学仍属于精英留学,以公派留学英美国家为主。
今年56岁的苏家振是一名地质勘测工作者,他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单位选中公派去英国留学的。他说,当时国家每个月提供200英镑奖学金,而且明确规定不能打工。除去租房和吃饭的费用,每个月还能剩不少。他说,现在很多人轻轻松松就出国留学了,这对当时的人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那时出去留学的人,在亲友眼中都“很有光彩”,回国的人用省下来的钱买电视、冰箱等时髦的四大件。而且,很多人因为出去来之不易,所以不愿轻易回来。“尽管语言交流困难,千方百计也要把家人弄出去,有的实在出不去就离婚了。”苏家振说,其实那时一些人不愿意回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物质和文化的冲击,“比如在美国看到一辆车,国内部级干部才能坐的,而在美国自己买了就可以开,不像现在国内生活条件好,很方便,很多留学生愿意回来。”
1985年至1999年:
“谋生型”跟风留学
198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提出“自费出国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条渠道,也是贯彻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智力的一个方面。国家对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在政治上与公费出国留学人员一视同仁”,进一步完善了自费留学政策。
1985年至1997年间,中国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在政府“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留学方针的指导下,老百姓出国留学的手续变得比较简便,中国人留学的国家也多了起来,除了英美,也开始去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留学专家用“潮流性留学”概括这段时期的留学特点,出国成风,很多人为了出去而出去。留学专家说,这一代留学生最辛苦,打工成了重要任务,很多人出去只是读语言学校,还要打黑工打苦工。由于盲目赶潮流,只要去国外就行,认为只要留在国外就是成功,很盲目也很辛苦,电影《北京人在纽约》正是对这一代留学生状态的反映。
某出国留学机构总监张旭把这一代留学生称为“洗盘子换读书”的一代。1991年至1997年,很多人去留学并不能拿到全额奖学金,大部分靠打工给人洗盘子,当时国内还掀起应该留在国内为祖国做贡献还是到国外洗盘子的争论。作为一名1999年争取到美国全额奖学金走出去的留学生,张旭说:“就像不能评判文化的好坏一样,我们不能简单评判每一代人的留学观,但回头看上世纪80年代大多数为出国谋生而留学的人,我并不认同他们的做法,拉提琴的去卖羊肉串,很多人为了出去而出去。”
北京一家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总经理助理储旦则认为,现在不少上市公司、跨国集团的创始人恰恰属于这一时期的留学生,他们带回了国外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有的还带着资金回国创业。这一时期,不少国外机构已经认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认为中国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投资机构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不贸然地进入中国市场,而是让更了解国情的留学生带着他们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回国创办公司,留学生、投资者双方各取所需,造就了这批留学生今天的成就。”
2000年至今:
“镀金+竞争型”大众化留学
进入21世纪,“80后”逐渐长大,2003年以后,直接出国读本科的留学生多了起来,因为不少中国人有钱了,能够解决学费问题。2006年至2008年,中国留学人数连续高速增长,绝大部分是自费留学,2009年很多人甚至放弃高考,直接去国外读本科。“现在的出国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直接送到国外读高中。”张旭说,现在每年去美国留学的人数基本上以20%至40%的速度增长。
张旭还介绍说,以留美学生为例,当代中国的一些留学生已经完成了“洗盘子换读书-争取奖学金-自费-为美国大学捐款”4个历程的演变。从1997年开始,美国逐渐意识到中国留学人员对美国发展的重要性,开始给中国学生全额奖学金,起初只是在基础科学领域,后来扩展到生命科学,1999年不少文科生开始拿到全额奖学金。2001年张旭去美国读书时,所选的政治经济学专业就有全额奖学金,“我开玩笑说,我们用美国人的钱读书,当时周围的中国留学生没有再靠洗碗交学费的。今年,商学院这样的热门学科都能拿到全额奖学金,过去像社科类的,如法学院、商学院毕业后能赚大钱的专业几乎不发奖学金,给奖学金的基本是比较冷的专业。奖学金的扩大也是美国挽留人才的要求。”张旭说,目前中国人在美国大学的捐款也在增多,这些捐款人很多是在耶鲁大学等美国著名大学留学后回国的企业家,他们捐款一是为了回报母校,二是为了给更多中国留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
储旦说,目前中国人前往留学的国家已经遍布全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成了选择目的地;所学专业不再有局限性,留学对于很多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改革开放的成绩使中国悄悄地改变着世界,更多的留学生愿意出国镀金后归国创业,或管理家族产业。多数留学生选择商科、金融类的课程,还有的选择需要高学术背景的医学、法律等专业。”储旦说,近几年出现归国潮,主力便是这批留学生。
很多人把当代留学生出国的动机归结为“镀金”的需求,在留学专家看来,当代留学生已经不仅是“镀金型”的一代,而是激烈竞争下寻求胜出的一代。“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太高了,21世纪需要的是跨区域、跨语言、跨文化的真正国际性的人才。”张旭说,这一代留学生出国之前已经对西方文化有了很好的了解,根本不存在老一辈留学生所说的“文化冲击”,很多年轻人语言交流根本不成问题,而且目标和针对性十分明确。张旭说:“中国留学生越往后眼界将越开阔,留学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摘自《环球时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