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为什么只能是市场经济

tebiebaodao 2012-02-10 12:16:09 文/李义平 总第158期 放大 缩小

 

二十年前,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能搞,社会主义也能搞。至此,中国明确了改革开放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源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历史是自然经济的历史,五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及建立在自给自足基础上的自我封闭使中国落后了。邓小平很有针对性地指出,中国什么时候开放什么时候进步,什么时候封闭什么时候落后。自给自足,没有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交换的自然经济是封闭的,封闭带来了落后。中国经历了计划经济,但最终由于计划经济的低效使中国经济蹒跚前行以致到了崩溃的边缘,并由此引发了改革开放。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发展是改革开放,是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的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当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当代中国,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无一不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经济体制的不平衡,是市场经济的不平衡。

当面对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的时候,有人怀疑市场经济的功能,本文将证明,市场经济可能是迄今为止被历史证明,能够使人类富裕的唯一的康庄大道。中国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重新回归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手段。

市场经济魅力的证明

迄今为止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的康庄大道。一个名叫詹姆斯•格互尼特的美国经济学家曾在其所著的《市场经济读本》中指出:“历史的记录其实就是对生存和饥荒的势均力敌的较量的写照,经济增长时期只是几次罕见的例外。英国商人的收入在1215年~1798年的将近六个世纪其实并没有重大差别。正如人类在6000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勉强度日一样,250年前,我们的祖先也过着相同的生活。”那么,是什么改变了人类漫长的、不发展的经济状况呢?是市场经济。

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国、德国、美国、日本这些较早发展的市场经济的国家无疑是经济强国。然而在1700年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经济基本上没有发展,人均收入年增长率只有0.11%,630年才增长一倍。世界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当人类的历史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那些率先步入市场经济的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1820~1990年这170年间,人均收入增长英国翻了10倍,德国翻了15倍,美国翻了18倍,日本翻了25倍。

马克思、恩格斯也充分注意到了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的事实。在《共产党宣言》里,他们深刻地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讲的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他们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无与伦比的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表现在生产力的质的飞跃上,作为这一判断的基本证明就是三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760年到1840年,由英国领导,几十年后,美国、法国以及后来组成德国的地区也紧随其后。这次工业革命的划时代的有代表性的产品是蒸汽机以及工厂生产的棉纺织品、铁器以及陶瓷等。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40年到1950年,领导这次工业革命的有美国、英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通讯和交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首先出现了电报和铁路、接着又出现了电话、汽车、卡车、飞机等工具。生产越来越多的以电动机和内燃机为动力,公司制度得到广泛发展。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还出现了第一批商学院。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一大批耐用消费品,汽车、收音机、家用电器以及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成为日常消费品的主流。在这个时期的末尾还出现了抗生素。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50年至今,由美国、日本和欧洲领导。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经济或知识性工作的兴起。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服务业中的从业人员超过了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总和。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在数量上迅猛上升。这些变化使得经理人员以及服务于商业部门的其他专业人士,如会计、工程师、律师和顾问等人数迅速增长。 新近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将成为未来竞争的佼佼者。

以三次工业革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和演进向我们说明:在市场经济的特有机制的推动之下,这种发展具有加速的趋势,是没有尽头的,且科技含量会越来越高,以至我们甚至可以说创新是市场经济的常态。$nextpage$

市场经济的魅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横向比较

当我们回顾历史、放眼世界的时候,可以发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富与否,不在于其自然资源是否丰富,区位优势是否明显,也不在于历史是否悠久,甚至也不在于人是否聪明,而在于制度安排是否能够激励人的创造和进取,在于是否是市场经济的体制。

1.不在资源是否丰富

从世界范围到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资源丰富与否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事实是许多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却发展良好。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经济发展很快,但日本却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70%的土地不适合农牧业,海啸地震频发。韩国与朝鲜的比较也是这样:朝鲜的国土面积比韩国大,人口比韩国少,自然资源并不比韩国差,但经济状况绝对不如韩国。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基本相同,但经济发展状况却大相径庭,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发展较之其他国家和地区要好得多。

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情况,浙江省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现在浙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茅。浙江大多数地区资源缺乏而经济发展却蜚声世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有些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如意。如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计划经济体制完善,技术人员拥有量相对全国来讲处于优势,而东北现在却经济发展迟缓,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振兴措施,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样理想。与此相似的还有中西部的一些地区。

2.不在是否具有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些拥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却非常缓慢,甚至有的还不如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在全国所处的地位。而另外一些没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区经济却发展良好。例如内蒙的一些地区,又如浙江的义乌。以“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著称的浙江义乌,在交易模式提升的同时,市场也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出口贸易额已经开始超过国内贸易额,市场上95%的商户都做外贸生意,每天有800多个集装箱从义乌出口到世界各地。在联合国公布的全球50万种商品中,32万种可以在中国的义乌买到。然而就区位而言,义乌只是个既不临海也无资源、城区面积只有50平方公里的小城市。支撑义乌市场的,几乎全是民营企业。据此分析,应当重新认识区域优势。区域优势并不在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而在有没有发展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网络和氛围。

3.不在历史的长短

经验观察表明,一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后来大都经济发展迟缓。当然,我们注意到了曾是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印度正在迅速崛起。而与此同时,一些历史较短的国家和地区则经济发展迅速。如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此前均为英国殖民地,现在经济发展都相当不错。在中国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相当多数历史悠久的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如意,而一些新兴的城市,例如深圳却经济发展迅速。

与这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和地区形成对照的是,历史短的国家和地区,没有相应的历史包袱,他们可以直面现代人类文明,各自调整自己的文化心态,共融于市场经济。经验观察表明,具有移民性质的国家和地区更是如此。

4.甚至也不在人是否聪明

一种体制和文化可以调动挖掘人的潜能,而另一种体制和文化则可能压制人的潜能和才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在于它所处的制度安排能否调动挖掘人的潜能。敢于冒险、善于创新的文化能够造就和放大人的能力,而中庸则压抑了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一个在整个精神气质上被中庸了的人,是很难有所创新的——人是统一的人。知识经济之所以率先发生在美国,是因为其制度安排激励创新。《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董事长兼主编莫蒂默•朱克曼在他的《美国“新经济”探秘》中曾经指出,美国人很容易“接受自主,自我改造乃至自我革新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带到商业领域”,“在这个国家,开拓精神和个人创造性是备受欢迎的”。

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人的聪明是分方面的:有的人的聪明表现在读书和做企业上,而有的人则对为官之道颇有心计。换言之,人们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而不同的比较优势能否最后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关键在于其社会文化、即社会诱导信号能否把少有的聪明人引导到从事财富创造的轨道上。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制度安排,通常能引导更多的聪明人从事直接的经济基础方面的工作,于是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聪明人会越来越多。“官本位”则把更多的人引导到仕途上,于是当官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当为官之人越来越多时,一方面是直接从事财富创造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体制则因“官”多而效率低下,最终抑制经济的发展。

5.也不在有没有资金和原始积累

我们注意到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并没有多少可供支配的资金,而是极少的省吃俭用的积蓄,只是他们选择的产业资金需求量不大,滚动发展能力很强。而在中国更多地方,现阶段人们也普遍认识到了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却几乎都在强调资金的缺乏。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一种被马克斯•韦伯称作资本主义的精神气质。韦伯写道:“至关重要的是,这场革命通常并不是由源源不断用于工业投资的新货币引起的,而是由于这种新的精神,即资本主义精神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在我所知道的几个事例中,整个革命的过程只是由从亲戚那里筹借来的几千马克的资本推动起来的。近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动力首先并不是用于资本主义活动的资本额的来源问题,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问题。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精神出现并表现出来,他就会创造出自己的资本和货币供给来作为达到自身目的的手段。”韦伯所讲的情况与温州、台州的情况何其相似,他所讲的资本主义精神就是市场经济精神。

我们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比较,我们的结论是:只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孕育了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孕育了市场经济的文化,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就能够发展起来,反之,尽管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尽管拥有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也都会很成问题。

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功能,就必须健全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

严复曾经指出,牛体不能马用,马体不能牛用。据此,没有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是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功能的。现实经济中的种种不如意,很大程度上不是市场经济的问题,而是不像市场经济的问题。例如:①像有的人的“体质”容易感冒发烧、容易过敏一样,中国的“体质”容易追求速度。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外,还有中国特有的有着时间要求的“献礼”,任期内的“政绩”工程等,这就很难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②政府手里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一些部门热衷于审批,用审批的方式分配资源,热衷于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手段。这样做则会影响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不仅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果,而且极易寻租,产生腐败。尽管国务院三令五申要减少审批,然而当审批成为一种权利、一种利益时谁都不想放弃。③各种所有制经济不能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的垄断,遏制了平等竞争,而公平竞争恰恰是市场经济的效率之源。由于不能平等地进入,还产生了大量的民间“游资”,对健康的经济秩序形成了巨大的威胁。④经济发展方式迟迟难以转换,很大程度上在于现行的资源环境的价格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作为企业,什么便宜就使用什么。资源环境便宜就浪费资源和环境,热衷于低层次的拼资源、拼消耗,以致创新能力不足。⑤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然而好多地方政府都直接扮演了市场主体的角色,直接上项目、拼经济,欠下了大量的“地方债”,这就颠覆了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常识。⑥不是依靠体制的力量,而是通过人为地过度地宏观干预。过度地宏观干预会给人以短期的信号和短期的行为,使得经济大起大落。本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特别是其危机阶段,有强制性地挤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泡沫,强制性创新、强制性地兼并重组的作用,人为地压抑这样的作用,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政要纷纷忙着救市,然而至今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相反使问题更复杂了。记得萨缪尔逊曾经意味深长地指出:“只有在事后很长时间之后,历史才会告诉我们——甚至在那时也不会——某一次扩大政府的权力是好的、还是坏的行动。在政治上同在其它领域一样,千真万确的事实是:通向地狱的道路是用良好的动机铺成的。”对邓小平南方讲话最好的纪念就是坚信市场经济。体制的力量,坚定不移地推进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