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公益乱象背后》一文,让人联想到北京街头的很多“专业乞丐”。街头施舍或许是离每个人最近的“公益”,却又是最无法判断真伪的“公益”。在北京街头、地铁上、医院旁总会遇到一些乞讨的人,有钱包被偷回不了家的“大学生”、有贩卖自制手工艺品的“聋哑人”、有拿着音响唱歌的“残疾人”,如此种种,各式各样。每一个看上去都有足够让人怜悯的理由,但等你掏了腰包慈善一把之后,过几个月又会在另一条街、另一个车站再次遇到他。听说这些乞讨人员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圈,有自己的信息网和明确的地盘划分,据说收入比一般的白领还要高。每次带着孩子上街,只能远远地避开这些乞讨者,因为我没有办法分出谁是专业的乞讨者、谁是真正需要帮助的,我也没有办法告诉我的孩子到底该不该进行施舍。或许我们从来缺乏的就不是公益心,而是对公益的信心。
——北京读者 张敏
《中国国家领导人访美本纪》回望了历任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的历史,这段历史很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美关系。一边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强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对于世界的影响都不可估量。值得庆幸的是,经历了中美几任领导人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大国对于“合作才能双赢”的认识已经牢固树立。中国不会再喊着“打倒美帝”的口号集聚几万人誓师,美国也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对于中国来说“台湾问题”不容试探、不容挑衅。可以说这么多年来,两国领导人已经铺好了路,定好了基调。但中美关系又绝不仅仅是领导人的交往,更加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交流,文化与文化的交流,社会与社会的交流,而如何有效地推动中美民间交流活动不断深化,这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外交能力的一张重要考卷。
——内蒙古读者 陈晋南
贵刊上期的《中国银行业为何赚钱多》一文,让我想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说“中国的穷人都往银行存钱,富人都从银行贷款炒房办企业,然后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发帖者还耸人听闻地说“老百姓都把存在银行的钱取出来,三个月不要存到银行,那么房价肯定跌穿”云云。乍一看颇为有理,但细想一下,似乎并不是我们自己把钱存到银行,而是绝大多数单位公司直接把员工的收入打到国有银行账户里了。大家在需要消费的时候必然是取出够用的金额,不会全部取出来,久而久之,余款变成了存款。就连我认识的外企员工,他们的工资也是由国有银行管理,毕竟外资银行没有那么多的网点,很多业务也无法开展。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使得我们不得不选择它们。这就像你家大门外的饭店,如果一开始有几家小饭店,经过竞争最终必然是最干净、最物美价廉、最美味的那家得到顾客的欢迎,发展成最大的饭店,把其他竞争对手都挤垮。但现在我们的问题是,门口从一开始就只一家大饭店,你只能选择它,不选择它就没饭吃,你说它能不挣钱吗?
———上海读者 杜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