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最终还是选择了私有化,并退出香港联合交易所。中国互联网,不再有神话和偶像。
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与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宣布,阿里巴巴集团(“要约人”)向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
神坛上的马云
即便是在阿里巴巴内部,马云说一不二的形象,已经成为公司强势的象征。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天开盘30港元,较13.5港元的发行价涨了两倍多。据招股说明书显示,阿里巴巴持股的4900名员工包括董事在内,总共持有4.435亿股,平均每名员工持股9.05万股。按平均持股,以及当天阿里巴巴的股价计算,4900人人均身家都超过100万港元,而按绝对值计,实际将拥有超过100万港元身家的员工,超过1500人。
马云的分享精神,赢得了员工的尊重。这也是马云拥有广泛民意的基础。
在几大互联网公司里,有些老板控制力很强,有些则很弱。马云是控制公司的高手,整个阿里巴巴集团,透露出马云强烈的个人色彩。
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就曝出了重大的新闻,因为涉嫌欺诈用户,马云不惜王佐断臂,临阵换帅,将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CEO卫哲、COO李旭拿下,换成淘宝的CEO陆兆禧。
马云在当天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这样说:“诚信,是阿里巴巴最珍视的价值观基础,这包括我们员工的诚信以及我们为小企业客户提供一个诚信和安全的网上交易平台。我们希望释放一个强烈信息,就是任何有损我们文化和价值观的行为均不可接受。”
仅仅因为0.8%逾千名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客户,马云就大动干戈,不惜换掉上市公司的老总。程序问题竟然没有人质疑,上市公司的任免不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申请公告手续吗?马云说下就下?
是的,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没有人会去怀疑马云的决策,马云说的会有错吗?不会。
的确,马云的神话是建立在他激情的狂想、振奋的演说、准确的判断和强有力的把控上的。对电子商务痴迷的大有人在,对电子商务执著到疯狂的,放眼望去,只有马云。
从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到如今淘宝独霸国内的C2C市场,支付宝更是由无心插柳变成神来之笔跨进金融业。马云的判断一次又一次把阿里巴巴这艘大船从迷雾重重的电子商务市场走到云开雾散。
当年的竞争对手,创立卓越的邵亦波已经拿着几亿元在香港拥娇妻幼子退出江湖。就像瑞典乒乓名将瓦尔德内尔连战几代中国乒乓球员,从蔡振华打到王励勤。马云的对手从卓越、亚马逊,到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到如今的当当网李国庆、京东网刘强东。
阿里巴巴也逐步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公司到现在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对比北大毕业、海归出身的李彦宏和深圳大学毕业的马化腾,杭州大学的英语老师毫无优势。
他们一个英俊,一个儒雅,都是相关专业的高才生,除了外贸需要点英语,马云的专业,跟他从事的行当基本上扯不上关系,而长相颇似外星人的马云从来就不是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
谁能想象,一个到现在连电子邮件都不会发的前英语老师现在掌管着市值在七百亿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和一个互联网最in最酷的电子商务集团?
在公司里和网络上,马云拥趸无数。相对于其他的网络英雄而言,马云的成功更让普通民众有亲切感,那个长相平凡的男人会说,丑男人更有思想。瞧,这个男人个性鲜明,还有其他人不具有的幽默感。
一个有潜力的互联网公司,取得市场上的成功并不难,取得普通人的赞誉也不难——只要你成功了,自然有人赞美你。
但马云并不仅仅是个事业成功者。
除了大本营浙江省和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几乎毫无例外地对马云伸出橄榄枝。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更是亲自表态,对马云抛出绣球。封疆大吏、政治局委员的两人同时对一个商人表示出特别的兴趣,这恐怕是再高明的政府公关也难以策划出如此的效果,一时成为互联网界佳话。
马云深知在中国的生意之道。“我们就是在为国家建设基本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如果国家需要,随时可以拿走。”在不同的场合马云都这么宣称。
这样一个马云,没有人不喜欢。于商于政,马云都臻于完美。一个神话诞生了。
没有人敢否定马云,除了他自己。$nextpage$
神话的破灭
马云的神话,随着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的两件事情,将归于湮灭。
2011年5月12日,雅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文件,文件中披露,出于为尽快获取一个重要牌照的目的,阿里巴巴集团对“支付宝”这一在线业务的所有权进行了调整,支付宝的所有股权将由马云控股的一家中国公司获得。
围绕着支付宝股权转让,阿里巴巴集团以马云为代表的管理层与大股东雅虎公司展开了激烈争论,但占阿里巴巴集团29.3%股份、第三大股东的日本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此前一言未发。
马云的默默动作,让中国互联网企业备受诚信的质疑。
2005年8月,雅虎和阿里巴巴共同宣布,雅虎以10亿美元和雅虎中国全部业务作价,换购阿里巴巴集团39%的股权,在当时号称中国互联网第一并购案。
6年前,阿里巴巴还只有靠B2B支撑,淘宝刚刚崭露头角,而日后争议的主角支付宝,不过是成立一年的娃娃。
根据阿里巴巴2004年对外公布的数据,当年公司收入为6800万美元,而雅虎2004年年度财报显示,雅虎的营收达到35.75亿美元,公司毛利润达22.76亿美元,其市值更是让中国互联网公司高山仰止的470亿美元。
当时评论说,两个公司力量悬殊,阿里傍上了大款。
“没有当时与雅虎的这次合作,就没有阿里巴巴的现在,在这点上我们一直抱着感恩的心态,但是按照这种股权比例走下去,很可能就没有阿里巴巴的未来。”阿里巴巴一位资深员工曾这样说。
6年之前,没有人会预料到为了解决淘宝C2C欺诈而创造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会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2005年的“及时雨”、“雪中送炭”会在6年后变成鸡肋和累赘,昨日蜜糖,今日砒霜。伏笔在6年前已经埋下。
6年间,互联网风云突变,搜索引擎取代门户成为互联网入口,社交网站流量超过搜索引擎,电子商务风起云涌,第三方支付方兴未艾,而阿里巴巴集团的淘宝和支付宝,都赶上了这趟互联网快车。市场仅对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估值已经超过200亿美元,阿里巴巴B2B最新市值是569.87亿港元(73.2142美元),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值肯定过300亿美元。
为了在收回支付宝上取得政治支持,马云不惜踢爆中国互联网界的灰色地带——VIE(协议控制模式)。
而协议控制问题,却在中国互联网界掀起了大讨论。
所谓协议控制,是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与境内持有相关业务牌照、在某些情况下也实际运营业务的实体相分离,前者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协议事实上享有后者的全部或大部分收益并可在财务上实施并表的法律和商业上的制度安排。
境内的互联网企业、教育类企业赴海外上市基本上都是采取协议控制的模式。
新浪、搜狐、百度,这些国内外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采用这个模式才得以海外上市,创始人成为富豪的同时给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受益。
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表示:“就我所知,国内所有拿到融资的互联网企业,包括上市和未上市的,全部是协议控制结构。”
有人评论说:“协议控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从2000年新浪赴美上市首次使用此结构之后,已历十余年,上市公司几百家,市值达万亿美元。
创业家杂志在《关于VIE(协议控制)的看法》公开信中称,协议控制模式“十几年来已被证明行之有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项独特的公司制度发明,体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智慧”,“没有协议控制结构,就没有中国互联网及创新产业的今天。”
协议控制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大的潜规则,如今通过支付宝纠纷挑开了。
马云在业内的老大哥地位遭到质疑,作为互联网三个大佬之一,马云怎么置整个中国互联网界于不顾,而去触碰协议控制?
而淘宝商城事件,则让马云遭受了用户的持续攻击。
2011年10月10日,淘宝商城公布了2012年度商家招商续签及相关规则:技术服务年费从6000元提至3万元到6万元,商铺的违约保证金数额则从1万元涨至5万元到15万元不等。根据淘宝商城的计划,这一新规则将从12月20日起实施。
这一新政遭到了淘宝商城中小商家的强烈反对,这些对新政不满的小商家在结成了“反淘宝联盟”,以多玩网的YY语音为联络工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攻击大卖家行动。
这些中小商家在特定时间内对要打击的被指定大卖家进行一个商品的集中拍货。如果拍货后,店主不发货,就统一向淘宝商城申请赔偿。
按照淘宝商城规定,卖家72小时不发货,买家可以得到赔偿,涉及的店铺将扣分乃至关店;如果店主发货,这些中小商家则全部确定收货,并统一给该店铺的评级打0分或者1分,再立即申请退款。通过这种方式,淘宝商城大卖家的评级、退货率等信用指标将遭到打击。
这些举动给淘宝商城造成极大困扰,不过马云和淘宝商城一开始表现强硬。马云连发两条微博,称“公司想挣钱是正常的,不想挣钱是不正常的。淘宝经历了九年不正常!九年来我们从未考核过淘宝收入,从未要求过淘宝一分钱的利润。今天也没!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不是道德模范,但我们确实想在中国做一家不同的企业。”
10月11日当晚淘宝商城已经就恶意攻击行为向警方报案,并称将会采取技术手段,为正常经营受到干扰的店家提供相应的帮助。
10月15日,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负责人表示,商务部高度关注、重视此事件,希望淘宝商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采取积极行动回应相关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合理要求。他同时强调,相关企业和个人必须循合法途径表达诉求。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是希望的时代,也是绝望的时代,我相信阿里人、淘宝人,这么努力就是为了希望还存在。”马云说。
但是马云的再三变脸,让用户伤透了心,走下神坛的马云原来强调的,仍然是集团利益,这跟马云之前的宣称,大相径庭。
电子商务十面埋伏
2010年,B2C网站连滚带爬,石头都没摸直接过河。
麦考林、当当网上市,京东商城也开始卖书,跟当当、卓越打得一塌糊涂,淘宝上线淘宝商城,C2C转向B2C。
易观国际发布的B2C电子商务报告称,2010年中国B2C网上零售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环比增长373%,预计今年将达到1980亿元,到2013年有望突破6500亿元。
2011年电子商务必然是突飞猛进的一年。
毕胜百度出身,2010年创办卖鞋的B2C网站乐淘。投资人几乎跟凡客诚品的陈年一模一样。
凡客诚品在2010年的大动作让人记忆犹新,无处不在的“凡客体”加上频繁在各媒体上放炮的陈年,让人见识了B2C的火爆程度。
陈年说,凡客诚品2010年完成了20亿的销售,和2009年相比,增长了300%,2011年有望增长200%,做到60亿的规模。
陈年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当然掩饰也是徒劳。
他像一头狮子一样傲视自己的领地,竖起自己的鬃毛告诫传统服装厂商,“别跟我竞争,好好地做线下就行了。”
当当网刚刚在美国上市,势头正猛,京东网挟价格战利器,跟当当网拼得你死我活。
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拥有B2B阿里巴巴,拥有C2C淘宝网,偏偏在B2C方面有所欠缺。$nextpage$
不过这一短板在拥有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的马云眼中,只是一个小瑕疵。在电子商务领域,他不想错过任何一场盛宴。
2010年下半年,淘宝开始力推旗下的淘宝商城,基于B2C的淘宝商城掀起不小的波澜。
淘宝商城整合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7天无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以及购物积分返现等优质服务。区别于淘宝网的是由商家企业作为卖家,所以有绝对的品质保证。
淘宝商城让马云对供货商的把控能力大大增强,以前困扰淘宝的假货、质量和售后等问题,将在淘宝商城上有较大的改观。
2010年淘宝的网上交易额已达到人民币4,000亿元左右,约合607亿美元。淘宝网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商品数达到8亿,最多的时候每天6000万人访问淘宝网,平均每分钟出售4.8万件商品。淘宝网单日交易额峰值达到19.5亿元,同时,以淘宝商城为代表的B2C业务交易额在2010年翻4倍。
B2C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大大超过C2C,一个分析师称,淘宝从一桩B2C的交易得到的收入是C2C的4倍。也就是说,如果淘宝去年的盈利占销售额的1%的话,能带来40亿的收入,而全转换成B2C,则是160亿元的收入。2010年腾讯的总利润是多少?根据腾讯公布的财报,腾讯全年总收入人民币196亿元,同比增长57.9%;全年净利润人民币80亿元,同比增长56.2%。
淘宝的可怕不在当下,而在未来。这点,马云早就谋划已定。
马云曾说:在阿里巴巴这个家族里面,阿里巴巴是大哥,是个泥腿子,弟弟妹妹们上学都靠他来供;淘宝是妹妹,性格活泼,可以拿着大哥给的钱买花裙子,已经初中毕业,将来要念复旦大学,老三是支付宝,才上小学,但它最有志气,要在未来扛起养家的重担。大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供他上美国的哈佛,因为那里有最先进的思想。
在2008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阿里巴巴也遭受到冲击,虽然有股东议论纷纷,但是马云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上市公司20亿去应对淘宝的寒流,足见马云对淘宝的重视与喜爱。
穿花裙子的淘宝现在已经开始读大一,未来前景一片大好。虽然面对后起之秀当当、京东、凡客,没有一个是善茬。淘宝拥有的巨大用户量是其他对手所没有的。
当当网CEO李国庆在微博上抱怨,百度搜索搞流氓手段:大家搜当当网,他们故意出现竞争网站名字,这样可以猛收那家的钱,美名为“精准”。
甚至连李国庆的老对手、京东商城的CEO刘强东也捐弃前嫌,同仇敌忾。刘强东在微博上说,“无论如何,‘京东’、‘当当’几个本属于我们自己品牌的关键词不应该收取数百万的年‘保护费’!企业必须有最基本的底线!”
以至于李国庆呼吁,停止在百度上投放广告。
在很早的时候,马云就认识到,电子商务对搜索引擎的依赖程度。所以在很早他就收购中国雅虎,企图在搜索引擎方面不受制于人。
在收购中国雅虎后的一次公开讲话中他说,“两年来我一直在琢磨对手eBay做什么可以把我彻底灭了,我想如果eBay收购了百度就会搞得我很被动,因为eBay30%~40%的钱其实都花在雅虎和Google身上,我不要把30%~40%的钱花在百度身上。”
不过天不遂人愿,在搜索方面中国雅虎一直不温不火,而马云在2008年却有了跟百度的一战。
战争的结果是,百度不收录淘宝的产品,淘宝屏蔽百度的爬虫。虽然马云一直担心跟搜索引擎闹僵,还是走到了翻脸互吐口水的地步。
不过打了预防针的淘宝早有对策,在其他方面加强以弥补过度依赖搜索引擎的不足,两年来淘宝的发展不降反升。这年头敢跟垄断了搜索引擎市场的百度叫板、并能全身而退的,唯有淘宝一家而已。
十面埋伏的B2C电子商务网站,淘宝周围对手环伺,2011年是B2C的天下,不仅仅是淘宝一家的天下。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涌入者,电子商务也会渐渐触到天花板,那个时候,才是大家互相亮刺刀杀红眼的时候。这个时候还没到,不过不会远了。
技术门槛艰难时代
虽然百度的销售等因素很强大,跟谷歌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毕竟,在中国三大互联网公司中,整体创新能力还是最强的。
技术驱动型的公司最终还是会被资本市场所看好,顶尖的中国技术公司在世界上仍会占有一席之地。
而说到技术,阿里巴巴甚至连一些中小公司都难以比肩,跟自己的江湖地位很难相衬。三大公司里,只有阿里巴巴是跟传统商业模式挂钩最紧密的公司,除去网上交易外,阿里就是一个彻底的传统商业中介公司。电子商务公司能不能归入高科技产业还存有争议。
2011年3月24日,阿里巴巴的股价13.84港元,仅略高于发行价13.5港元,总市值698.11亿港元,跟百度和腾讯差距甚大。投资者明白,没有突破性的技术,阿里巴巴的业绩再好,也只是一个平稳增长的公司,利润率总不会太高,毕竟,每个销售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技术门槛颇低,没有技术创新能力的阿里巴巴陷入了低层次竞争的汪洋大海。阿里巴巴B2B业务是超过10年的老业务,是电子化水平极低的中介业务,销售人员占公司人数的八成以上。
“他从一块看上去没有太多肉的鸡肋上,不断啃下新的肉,出色地完成了马云所说的大哥(B2B)养家糊口,供弟弟妹妹上大学的使命。”有人这么评价阿里巴巴前CEO卫哲。
“当你从事的是一个低门槛的行当,就不得不用拼命的销售来弥补。阿里巴巴的销售几乎跟传销一样着了魔。”一位媒体记者称。
其实,在刚刚上市的时候,就有互联网大佬提出忠告。
丁磊、张朝阳等认为,阿里巴巴目前的成功只是营销上的成功,它还需要在技术创新上做更多努力。
张朝阳认为,阿里巴巴上市前的成功抓住了两个关键字:营销。阿里巴巴有支规模很大的销售大军,马云口才好,号召力强。
事实上,几年来,前英语老师马云并没有带给阿里巴巴太多的技术投资。
成熟的商业模式加先进的技术,是互联网界保持常青之道。比如微软和谷歌。互联网展示平台加上强大的直销团队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关键。
“阿里巴巴B2B虽然是互联网企业,但目前的商业模式缺乏典型互联网企业的想象空间。因为其核心是‘展示平台+直销团队’,明年能增长多少,很大程度与直销员工一年能拜访多少家企业直接相关。”一位业内人士称。
显然,这不会是像一些互联网创新公司一样爆炸性增长。
电子商务也在逐步遭遇瓶颈。
2011年春节爆发的快递慌,就暴露了在高速的电子商务发展下,物流已经无法跟上的困境。马云不得不自建物流公司,以应对困难。
支付宝只能解决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无法改变商业环境和配套设施。潜在的欺诈风险、物流和仓储的短板,时时刻刻困扰着马云的神经。
马云已经成长为一个商业领袖,一种文化符号,他对于创业和经营的一些言论,已经成为经典。但是,一个企业家的地位,最坚实的基础是他的企业能够不断突破创新,高速增长,或许,未来马云会给大家一个答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