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到5月2日,中菲双方在黄岩岛对峙事件已经进入第24天,中国与菲律宾仍有3艘船只在该海域对峙。
与对峙几乎同步发生的是,菲律宾和美国为期两周、代号“肩并肩”的联合军演。此次军演参与人数创历年之最,军演面对的海域正是南中国海。如此时刻如此军演,让南海再次绷紧了神经。
中菲海上对峙一触即发,南海这片“是非之海”似乎又要掀起新的风浪。在中国的主权岛屿,在中菲海军实力悬殊的情境下,菲律宾为何敢挑战中国?它会从对抗中得到什么,或者失去什么?黄岩岛事件背后,谁在推波助澜?中国如何破解南海困局?
“他们都带枪”
“菲律宾军舰堵住了泻湖口,我们想逃都逃不掉,他们都带枪,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等。”4月14日从黄岩岛海域安全归来的“琼•琼海09099号”渔船船长许德谭心有余悸地说。
许德谭和他的船员不会料到,一次普通的出海会让他们卷入一场风暴漩涡。
4月10日上午,包括“琼•琼海09099号”在内的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德尔皮拉尔号”非法袭扰。
早上6点左右,许德谭发现一艘军舰驶入黄岩岛泻湖湖口,军舰开始对渔船实施逐个搜查。“8点30分左右,9名菲律宾海军坐着充气艇靠近我们的船,7人带着长枪,他们一上船就竖起拇指,打手语问谁是船长,我只好站出来,那些菲军就推搡着后背把我们5个往船头上赶。”
许德谭回忆,菲士兵关掉了船上的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单边带等无线电通讯设备,并让船员站在太阳底下,不准说话。士兵们拿着照相机到处搜查、拍照。“当时想到家中老小,还有刚出生8个月的孙儿,我就害怕,怕再也见不到家人。”许德谭说。
下午5点30分左右,国家海洋局派出正在黄岩岛附近执行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84、75船编队及时赶到黄岩岛实施现场保护。
“这才让我们松了一口气。”海监船帮助渔民顺利解围后,在海上作业25天的“琼•琼海09099船”便于11日晚提前结束了航次启程返回。12艘被袭扰的渔船中,除了回港的“琼•琼海09099”,一些渔船已向北回到西沙群岛海域继续捕捞,一些向南驶向南沙群岛海域继续作业。
为避免事件扩大,附近的中国渔船于4月13日全部撤离,但菲方停留在该海域的各类船只仍有20余艘。而在所谓的“考古船”上,更载有若干菲律宾海警人员。
此后中国渔政船和菲律宾军舰进入迄今都未结束的对峙。在此期间,中国派出了装备最先进的南海渔政310船。
这不是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的第一次冲突,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那么此次事件会将千头万绪的南海局势带向何方?
“中国和菲律宾在黄岩岛的冲突,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标志,也就是中国与南海有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纠纷和争端会走向一个新的时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认为,“在这个时期中,各国会从原来冲突比较模糊,没有正面的交锋到经历更密切的碰撞互动的转变。中国可能会面临更加紧张局面的出现,军方也可能会做出某些更加严厉的威慑,这都会让利益相关方的谈判进程加快。”
4月23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发言人张华对媒体说:“中国渔政310船和海监船84号22日已离开黄岩岛海域。目前,只有一艘海监船仍在黄岩岛海域执法。”他指出,“中国撤出两艘渔船再一次证明,中国并非如某些人说的,正使黄岩岛的紧张局势升级,而是使那里的局势降级。”
菲律宾咄咄逼人为哪般?
黄岩岛是中国南海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屿,由海盆中的海山上覆珊瑚礁而成,国际上称为“斯卡伯勒浅滩”。该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其附近海域也是中国海南渔民的传统渔场。
那么在中国的主权岛屿附近,菲律宾如此“咄咄逼人”为哪般?在专家看来,菲律宾目前兵行险招大致出于三个原因:转移焦点、觊觎资源、在未来抢占先机。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认为,从国内来说,阿基诺支持率不高,现在需要借助民族主义情绪来提高自己支持率。对中国表现强硬,能迎合一部分民族主义势力的需要,提高支持率。
不断恶化的全球经济前景正在殃及菲律宾,2011年菲律宾经济增长3.7%,远远低于政府设定的4.5%到5.5%的目标。虽然官员们说今年的数字会好一些,但社会的不满情绪依然在滋长。在此情况下,政府很有可能在南海“寻求冒险行动”。
菲律宾挑战中国的另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则是觊觎南海油气资源。根据西方1969年的“埃默里”报告,南海石油资源储量达418亿吨,被称作是另一个“波斯湾”。其后周边几个国家纷纷宣布对该海域的主权,南海遂成是非之地。
从2011年6月开始,菲律宾就南海水域的15个油气资源区向外界进行招标,其中第三、第四区块就是位于九段线内的中国水域。
更令人玩味的是,自4月16日举行的美菲联合军演将进行“油井反恐怖袭击”的科目,菲军方人士称,军演将增强菲武装力量保卫“海上油气资源设施的能力”。
“菲律宾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一步步在固化他的主权要求和主权地位,扩大主权宣示的海域,从所谓的卡拉延群岛(即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一直延伸到中沙群岛的黄岩岛。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维护的程度,是为了强调和固化其在南海的主权地位和利益诉求。”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强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马燕冰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菲律宾此种行为的动因,“菲律宾和中国具有特别明显的不对等性,中国是个地区大国,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对菲律宾来说是巨人和矮子的效应,因此菲律宾认为它对中国进行挑衅,在道义上会占优势,只要中国采取一些强硬措施,就会给人恃强凌弱的感觉。此外菲律宾判断中国当前更加强调建立稳定和谐大周边的环境,加上正面临中央领导人的新老交替,更加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菲律宾判断中国肯定不会对他进行教训,才会兵行险招。”$nextpage$
菲律宾外长德萨里奥甚至呼吁其他国家针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做法表明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为此发表评论:“让其他国家在主权问题上选边站队,只会将问题复杂化、扩大化。”
此外专家分析,东盟其他国家的推波助澜也是促使菲律宾充当南海急先锋的原因之一。
4月17日,美印第五次亚太地区对话在新德里举行,两国在对话中着重谈到了南海问题,“中国与几个邻国在南海加剧的紧张局势,令美国和印度两国感到疑虑。”美国会后发布的新闻稿如此说到。
这虽然被媒体解读为其他“南海声索国”对菲律宾的一种政治声援,但没有国家明确表态支持菲律宾。菲律宾参议员约克•阿罗约说:“东盟应当团结起来对付中国。可是东盟就连一个表达关切或同情的决议都拿不出来。菲律宾简直像没有盟友的孤儿。我们面临进退两难的地步。”
在王逸舟看来,菲律宾的行为是世界“蓝色圈地运动”的表现之一,体现了新时期各国争相占领“高边疆”( 所谓高边疆,就是超过传统的物理边疆或者地理边疆的新疆界,比如海洋、极地和外空。)的趋势,各国的争夺不仅是为了资源,更在于一种未来的可能性。
“对于菲律宾,这是一个‘先手棋’,在围棋里高手讲究的就是先布局,先动作,有可能事半功倍,后布局,跟着人走,也有可能事倍功半。菲律宾之所以这么热切地在南海闹事,绝不只是看到黄岩岛有没有油气资源,或者渔业资源,它是为自己子孙和国家的未来在投资,甚至为争夺在未来发展机遇而讨价还价。总体而言,菲律宾是在为自己在南海乃至于在国际社会谋求一个更有力的支点。”
美国:站在菲律宾背后的人
在菲律宾身后,美国的身影若隐若现。把这次中菲对峙放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政治氛围下,可以寻求到解释菲律宾行为的另一条路径。由于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亚洲,要求建立更强大的菲美军事伙伴关系的呼声日益高涨,似乎正在形成一个新的争执点。
在中菲对峙的第七天,菲律宾和美国高调开始代号为“肩并肩”的军演。根据菲律宾和美国公布的数据,今年参与第二十八次“肩并肩”联合军演的菲美士兵人数创历年之最,菲律宾参演士兵2300名,美军士兵4500名。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4月25日,美军与菲律宾在模拟突袭了中国南海上的一座岛屿。
菲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德尔罗萨在演讲中表示,联合演习凸显了“强大的美国对弱小盟友的支持”。
虽然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强调联合军演和对峙事件没有任何关系,但外界却普遍解读,军演明显指向亚洲的巨人——中国。
洪源认为,中菲对峙事件,菲律宾实际上是狐假虎威,背后是美国在替它撑腰。这也是菲律宾挑战中国的原因之一。美国战略安全东移以后,要加强和传统盟友的关系,同时美国也希望在南海问题上借助菲律宾来牵制中国,最终达到实现其亚太战略,防范和遏制中国。
“这其实是美国战略愤怒的一个表现,在2005年到2009年美国提出与中国建立G2中美国建议,准备与中国政治结盟,被中国拒绝,美国产生战略愤怒,美国要让中国在各方面付出代价,所以美国大举重返亚太,其实南海问题本质是美国在重返亚太中的战略愤怒,利用小国和中国集群地叫板,集群地找中国麻烦。”
“在南海问题上,美菲之间是存在相互利用的关系。对菲律宾来讲,各个层面都不具备与中国相抗衡的实力。因此,它希望借助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借助大国力量来制衡中国,增强其实力。”王海运说。
那么菲律宾的“强大盟友”能否帮它“得偿心愿”?
“菲律宾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王海运说,“菲律宾为了自己的利益冲在前面,但是因为美菲的关系是不对等的,是一种依附关系。换言之,美国随时可以撤退,到时菲律宾的立场就尴尬了。”王海运说。
马燕冰也认为美国不会深度卷入,“美国虽然公开介入了南海争端,但是它历来关注的是要保持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对岛屿主权争端不予置评,所以如果中菲在南海岛屿主权问题上发生冲突,我觉得美国不会去用武力干涉。”
虽然专家普遍认为美国不会因为菲律宾而冒恶化中美关系的风险,但是一个玩家的入局必然会改变博弈结果。那么美国的搅局究竟会给南海问题带来怎样的变数?
“美国的撑腰会为东盟与中国达成行为准则增添更多困难。”美国东西方中心高级研究员马克•巴伦西亚说,“因为有些主张权利的国家会变得咄咄逼人,甚至采取更为冒险的行动,这就加剧了南海动荡局势。甚至有人认为,这种态势会把更多东盟国家推向美国一边,因而对美国有利。”
中国下一步怎么走?
“尽管我们在器物层面越来越强,我们的军舰突破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进发,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远洋运输船队就是中国,但就是这样一个巨人,却是海洋法的新手,我们对规则不熟悉。我们只能在给定的环境中发展,因为我们是海洋的后来者,不会是规则的制定者,总是面对各种束缚。”王逸舟说。
因为中国还是海洋法的新手,引发南海争端的根本因素——主权、民族主义和资源——很可能将继续困扰着谈判,中国与各方达成强有力行为准则的前景依然不明朗。
崛起中的中国面对南海困境,如何寻求破局?应该强硬,还是怀柔?应该炫肌肉,还是秀微笑?
王海运:我们要既立信又立威,通俗说就是既要靠得住,又要惹不起。
这是我们战略中的要害问题,而现在的情况恰恰是这两个问题我们做得都不够。第一,靠得住。我们遇事不敢担当,使得周边这些本来愿意靠向我们的国家也在寻求新的保护对象,靠向其他大国,这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该担当时担当,该负责任负责任。第二,惹不起,要立威,大国的威严必须要有,不能任凭无赖的小国想怎么惹你就怎么惹你。当然不是说动辄要动武,我们手段可以很多,包括舆论信息等方面进行孤立,经济上的制裁,停止旅游等方面,这对他们都是打击。”
王逸舟:中国要学会微笑,硬的更硬,软的更软。要以“创造性介入”的方式打造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政府在处理南海争端时要“硬的要更硬,软的更软”。
“硬的更硬”,包括海军、渔政海监船、渔船、钻井平台等硬件设施中国都要去做去努力发展。遇到争端的时候,只有外交部抗议是很苍白无力的,因此,扎扎实实地去建设硬实力才最重要。比如海军要拥有航母,渔船要能走得很远,钻井平台要架得够大够多。
但是我完全不同意“只有敢下杀手锏,敢去开战,去教训人才能胜利”,这种想法太简单化。
在外交舞台上,不能光展示硬实力,敢打杀。更重要的是,中国一定要学会微笑,一定要学会提供有意义的公用产品,一定要在海洋领域提出一些大家乐于接受和接纳的规则,这样在海洋方面的主权要求才是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才是各方能够认可的,否则就变成鲁莽的、单边的、强硬的崛起,并且会造成一系列摩擦,甚至流血冲突。
中国现在只关注硬实力的建设,只喜欢从武力或者威慑角度去考虑问题。中国更该注意的是真正“韬光养晦”,是应该修养自己的软实力。
中国必须要显示出自己的善意、真诚和智慧,在解决海洋争端的时候向别人去表达中国愿意谈判、合作和双赢。同时中国可以提供有吸引力和想象力的海洋规则和产品,让其他利益相关的国家愿意跟进与中国的和谈,愿意听取中国的要求和意见。中国在这些方面很缺失,处理软实力的差距比硬实力还大。
此外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比照过去的历史,一个大国崛起的历史也是另外一个大国衰落的历史,一个大国的崛起可能带来国家间的冲突,这就是零和博弈。但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打破原先的国强必霸,打破原先的零和博弈,所以中国崛起以后,美国就不一定倒霉,它依然存在跟中国利益的交汇点。
所以我强调“创造性介入”,中国介入国际事务要有想象力,要有自己的智慧,要借鉴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当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提出的很多思路。
在对待菲律宾和越南的问题上,也需要必要的奖惩,而且这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包括现在有很多人说在遇到争端的时候中国不仅仅要对其进行敲打,还要进行贸易制裁之类。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这往往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并不能达到让国际社会很满意的效果。所以,中国必须要拿出一揽子的、多层次的和有丰富想象的方案,其中包括很威严的,也包括很柔软的,包括让人觉得是不可抗拒的,也包括让人觉得是充满吸引力的。
洪源:中国应采取更加坚决的态度
美国在重返亚太过程中正好利用南海油气资源和南海周边国家跃跃欲试的诉求。现在在战略上就是一拍即合。在南海问题逐渐国际化,南海热点逐渐达到焦灼的情况下,中国应该采取更加坚决的态度,杜绝麻木不仁和无所作为的态度,必须坚决地出手,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叶千荣:发展一个顾全大局的中美关系是解决南海争端的前提
中国与南海相关国家的关系,与东盟的关系实际上都与中美关系密不可分。中美关系是最能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和平与对话模式达成和谐的关键因素,是维持现状或是解决岛屿问题。发展一个顾全大局的中美关系是可以保证中国在处理南海争端中得心应手的前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