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域,其间有数以千计的岛与礁。南海不仅拥有着众多的渔业资源和深海动植物资源,更重要的是海底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南海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通道,也是国际重要运输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越南、菲律宾为首的几个东南亚国家,先后宣称对中国南海诸岛拥有部分或全部主权。当今,随着美国即将结束阿富汗战争,围堵中国已作为美国全球战略重点,控制中国的能源和运输通道,成为美国必然的战略选择。美国正在联合菲、越和日本等国家,形成在南海共同对付中国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从今年4月10日开始,中菲之间发生了黄岩岛对峙。
黄岩岛对峙中国握有主动权
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是中国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是中国东南沿海渔民的传统渔场和避风港。在1997年以前,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并且还多次表示黄岩岛在菲领土范围之外。
近年来,南海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引发了目前经济乏力,但人口近一亿的菲律宾侵占黄岩岛的欲望。菲方开始染指黄岩岛。近年来,越、菲等国家对南海得寸进尺,有的派军舰和飞机巡逻;有的是甚至在一些岛上构筑工事,派兵驻守,从而使南海有关岛礁的主权之争不断升温。2009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
这次中菲黄岩岛对峙是由菲方试图在黄岩岛海域,对中国渔船进行所谓“执法”的行为而引起的。中国通过渔政、海监的护渔行动,已经控制了局势。尽管中方一再呼吁保持克制,避免事态升级,但菲方却置若罔闻。一方面继续向黄岩岛海域增派舰船,另一方面大打“悲情牌”,试图在国际上寻求“支持”。除与美国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外,还试图把所谓的“领土争端”提交国际法庭,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中国在这次对峙中,虽然愿意和平解决争端,限制使用武力,但是不排除在对方先挑起战争的情况下被迫还击的可能性。
这次黄岩岛对峙还与美国的新军事战略确定要“重返亚洲”有关。原本中菲关系良好,黄岩岛海域自然也相安无事。1990年初美国撤走了在菲的最后驻军,作为东南亚国家的菲律宾,期待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在双边贸易中也确实得到了很大实惠。然而,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力图将菲律宾作为重要的切入点,从而对于菲律宾向中国叫板争夺黄岩岛,采取貌似公正实为怂恿的立场。4月16日至27日,美菲还进行了“肩并肩-2012”联合军演,在12天的时间里参加了60多场演习活动。
从目前黄岩岛对峙的局势来看,根据中国在外交、经济和军事的实力,事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我们解决争端也可以有外交、经济和军事等多种手段来选择。与菲方相比,中国在各方面都握有主动权。
南海是美国“重返亚洲”的突破口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和中东,邓小平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主权属我”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解决争端的方针,得到了许多东南亚国家的认可。其中虽也发生过一些短暂的军事冲突,有的国家也企图逐步侵吞本属中国的岛屿,但从总体上看,这个方针保障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和平发展。
近年来,美国的“重返亚洲”在南海掀起了新的波涛。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出席东盟外长扩大会议期间,宣称“美国回来了”。紧接着,奥巴马总统于当年11月,在东京发表演讲,明确表示“美国是太平洋国家”,承诺美国将积极参与亚洲事务。2010年以来的两年多中,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全方位加紧“重返亚洲”的行动。
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军事战略报告,强调美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在新军事战略中,抛弃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变成“1+”战略,即参加并打赢一场战争,同时在另一场战争中干扰破坏敌人的行动。由此可见,美国更加重视其军事战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集中力量对付它所认为的强有力的对手。
美国新军事战略的重要理念就是“控制公用空间”。这里所说的“公用空间”,指的是“不属于任何单一国家的、全球大部分国家都能够使用的领域。”具体来说,包括海洋、太空、天空和网络等。其中,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控制海上的公用通道,就显得更加重要。控制公用空间,是实现美国独霸军事制高点的基础。这里所说的“控制”,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就不能在和平时期使用这些公有区域,而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美国能够从这些公用空间中,获得更为巨大的军事效益。
由此可见,美国的新军事战略,将重点应对区域大国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战略,确保美国在“国际海运航道的自由畅通”,以及在“全球公共空间”中的畅行无阻。由此看来,中国已被“山姆大叔”锁定,作为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咽喉”的南海,也必然成为美国“重返亚洲”的突破口。
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美国借力南海问题,加强与东盟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联系;其次,将这种军事联系与美国在亚洲已有的军事基地,包括在日本、韩国、关岛、澳大利亚等军事基地联动起来,完成“重返亚洲”的军事部署;第三,为应对未来的台海和朝鲜半岛的局势突变而完成军事布局。美国凭其领先于全球的军事优势,加强它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形成了对中国合围之势,从而给中国安全环境带来严重的挑战。
展望南海未来的战与和
南海的局势十分复杂。除菲律宾外,越南也有行动。4月25日,越南政府正式任命“黄沙岛(中国的西沙群岛)县人民委员会主席”。越南是惟一提出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的东盟国家。日本对南海也蠢蠢欲动,认为美国战略重心调整是自卫队走出国门,树立日本的军事大国形象的绝佳机会。
从目前南海局势的发展来看,虽然存在发生局部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但由此发展为大规模的海战的可能性却很小。这是一方面,菲、越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它们的军力和中国的差距也十分悬殊;另一方面,他们背后的美国,目前也无意正面介入中菲和中越的南海之争,为支持菲、越而与中国公开对抗,明显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如今的中美关系,已经和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完全不同,中美在经济上已密不可分,中国又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美之间还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对话的渠道。美国对中国的策略显然只是“围而不打”,企图借助其诸多同盟国,将中国拖入一场新的军备竞赛,以此来阻挠中国的发展,并坐收渔翁之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其核心是“后发制人”。根据这个战略,我们对于南海的争端,首先是力争用外交途径来和平解决,但并不排除被迫用武力还击的可能性。若在对峙中我们先开第一枪,则必然会落入对方为我们预设的“陷阱”。实际上外交谈判也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只有我们认真作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军事准备,才能确保我们赢得谈判的胜利。
为了中国对南海主权的事实存在,我们应该“向南挺进,加速开发”。应以南海的海洋生物油气开发为龙头,建立包括海洋渔业、运输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组成的南海产业链。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一旦形成规模,将改变中国目前能源严重依赖中东和非洲进口的格局;在南海还要建立起大型的综合补给基地,为中国和世界商船提供综合服务,从而强化南海在保障中国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相信时间会站在中国这边。当中国的国力更加强大时,上述开发南海的各种设想就能逐步实现,中国的航母编队也有望在南海巡逻。到那时,南海将会呈现出一片和平与繁荣的景象。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