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科技创新,让江苏的竞争力走向世界

zhuantibaodao 2012-06-29 17:17:50 文/秦继东 吴红梅 总第173期 放大 缩小

 

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河海大学

省委书记罗志军为江苏省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者代表尤肖虎(左)、倪涛(右)颁奖并与他们合影

“地处苏中腹地的泰州,将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崭新而活力四射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泰州市市长徐郭平如是说。

“无锡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力争成为苏南自主创新的核心区。”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如是说。

2011年5月,江苏启动实施了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时序走过一年,初夏时节,记者访江南、探苏北,深深感受到通过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创新大潮涌动江苏各地,带来清风扑面。

政策先行,让科技创新有动力

“徐州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未来发展中能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现在就应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决策部署。”徐州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突出徐州科技创新的特色和优势,该市制定了《徐州市实施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计划》,还专门研究制定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政策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企业更加轻松前行。

“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泰州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支持政策,包括设立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等,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市里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等。”徐郭平介绍说,经过几年努力,力争全市享受各类优惠政策的企业超过1000家,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达到3亿元。

“我市陆续出台了《无锡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开展无锡市科技领军型企业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等,全力推动全社会科技创新创业,”谈学明笑着告诉记者,“效果很显著。”

江苏省省长助理、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介绍说,在推动科技创新工程中,江苏更加注重运用普惠制的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在科技政策落实上实行“三个挂钩”:将政策落实与企业申报项目挂钩,将政策落实与厅市会商挂钩,将政策落实与科技工作考核挂钩,力争“十二五”期间科技税收减免额实现“翻一番”,达到240亿元,形成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

金融扶持:让企业创新“不差钱”

“你看,这几个大学生创办的动漫公司,今年已开始见效益了。”在徐州大学生创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小额贷款等科技金融的扶持下,推动大学生创业,既能够充分挖掘这一高素质群体的创新潜力,又有利于带动微型企业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全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已近1000家,其中50家企业进入产业化阶段。

在无锡,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该市积极探索新途径:中国农业银行、江苏银行已在无锡成立科技支行;创建了江苏首个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为“530计划”创业者购买3000多万元的科技保险……另外,为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4020万元的纯知识产权贷款,在江苏开创质押专利权的先河。

据介绍,为推动科技创新,江苏将进一步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重点发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推动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成长的联动机制。同时,加快发展科技支行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为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中小创新型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nextpage$

国际接轨:培养技术创新竞争力

“当前,全球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调整重组,创新一定要与国际接轨,才能站到更高的发展平台上。”徐郭平告诉记者,泰州一些在国内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已酝酿“走出去”,与国际行业巨头“联姻”闯市场。如宝骊叉车与德国凯傲、三马起重机与芬兰科尼公司合资合作,企业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

在无锡,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谈学明介绍说,譬如,红豆杉药业公司与美国一家癌症研究所牵手开发了一类抗肿瘤新药;英派特公司与美国Polymics公司联合开发超高温、高强度机车功能电路封装材料;博雅干细胞公司与英国罗林斯研究所共同做大做强国际干细胞合作基地……这些“跨国姻缘”,对于培育江苏企业的创新国际化能力大有裨益。

地处苏北地区的徐州,也在积极谋划实施国际科技合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美国未来科技创新国际投资公司结亲,将建设中美(徐州)创新科技示范园,3年内引进100家以上科技研发企业,为徐州科技创新注入更多的“国际因子”。

据了解,为进一步拓展国际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眼下,江苏外资研发机构总数已达400多家,55%的外资研发机构与江苏高校院所、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借力“外脑”,江苏科技创新将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江苏省科技厅负责同志介绍说,江苏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将以苏南创新提升、苏中创新跨越、苏北创新突破为目标,加强分类指导,加快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沿海科技走廊,支持苏北高新园区和特色创新基地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氛围浓厚、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区域。

高端突破:核心技术打响品牌

“这就是用在‘波音757’飞机上的碳纤维刹车盘,同时,除了用于国产大运输机,我们企业的产品还在军用战机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呢。”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缪云良自豪地告诉记者。

创建十多年,天鸟公司一直致力于新材料研制,先后“拿下”了高性能碳纤维3D高密度预制件织造技术、仿形多功能织物设计与制造等高难度瓶颈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而且站到了行业的顶端,连波音公司都为之让步,同意其产品用于替代原装部件。

在南瑞集团,记者见识到了一种小巧玲珑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该集团科技部主任朱晓东介绍说:“我们集团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产品,先后参与了华北、北京、江苏等20多家网省公司相关基站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已占领50%以上国内市场。”

“你看,这就是中国首辆25.5米空调双层旅客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黄文杰指着车间里簇新的地铁车辆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的地铁车辆不仅已在中国多个城市运营,还已驶向印度、马来西亚、突尼斯等国家。”

“我们八年磨一剑研制出的车贴反光膜,可减少夜间事故40%,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走进千家万户。”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陆亚建说。

这样的高新技术产品,正如雨后春笋,在江苏大地拔节劲发。

江苏省省长助理、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介绍说,以高端化为主攻方向,江苏加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领域部署,加强面向优势产业的高端技术突破,加强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升级,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响“江苏创造”的品牌。2011年,江苏专利申请总量、专利授权总量、企业专利申请量、企业专利授权量以及发明专利申请量5项重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并荣膺全国专利申请量率先突破百万件省份的桂冠。江苏,已跃身为全国知识产权大省。

产学研联手:创新贯通产业链

一冷柜产品价值上亿元!在位于泰州医药城的江苏省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饶有兴致地观看该公司首席科学家宋云庆展示“宝贝”:一瓶瓶可用于异体治疗的干细胞。宋云庆说:“我们先后与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等携手合作,提取出被誉为‘万能细胞’的干细胞,为诸多红斑狼疮、白血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一克高温合金价格贵比黄金!在丹阳市精密合金厂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一锭锭貌不惊人的“铁疙瘩”,却是建造大飞机、核电站等急需的材料。该公司副总经理袁锁军告诉记者,他们联手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陆续研发出高可靠性的一批新型高温结构材料,打破了国外垄断,并成为美国GE公司的一级供应商。

“别看这机器小,它的功能可强大,家庭、医院如有病人需要吸氧,随时随地都能实现。”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坚笑言,“这是我们与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牵手研制的家用制氧机,你要是到高原上登山带上一个,就不怕‘高反’啦。”

像这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共闯市场的例子,在江苏不胜枚举。

徐南平介绍说,目前江苏省各级政府已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了产学研合作由单个企业、单项成果向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贯通,实现了从提升企业竞争力向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全面跃升。下一步江苏推进科技创新工程,还将吸引更多的国家科研力量进入地方经济建设,支持高校知识资源进入市场化开发,大力发展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服务载体,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向前端和高端延伸。

人才引进:让“创新种子”生根开花

记者在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见到黄强时,这位曾任职国际知名企业高管的“海归”博士,正带领自己的团队探讨新的研发方案。黄强只是近年来入驻天合光能“人才库”中的一份子。通过广纳贤才,天合光能吸引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技术、管理、商务人才,同时通过加快创新,仅2010年就申请专利200多件,天合光能市值和综合实力已名列全球第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

在江苏银环精密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记者同样感受到了人才的力量:几位接待我们的老总操着南腔北调,他们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管材行业“顶尖高手”。该公司副总经理王顺良介绍说,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正是拥有这么多的“能人”,企业才突破中国核电领域关键材料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步步攀高。

站在高达数十米的塔架下,记者强烈感受到了“全球第一吊”的霸气:这个擎天柱“大力士”是三一重机最新研发成功的起重机,一次能“抓举”起3600吨,相当于整列火车的重量!在昆山三一重机有限公司采访,该公司总经理戴晴华在带领记者参观完琳琅满目的起重机后,笑指着自己身边的总工程师说:“他们才是我们企业的功臣”。利用股权激励等政策,三一重机将众多干将收于麾下,将企业逐步培育成中国工程机械的靓丽“名片”。

坚持以高素质人才引领创新型省份建设是江苏的不二选择。

据介绍,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江苏还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计划、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计划等人才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到2015年,引进和建设100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20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为此,江苏省加快人才、项目、基地和服务的“四位一体”联动,支持建设企业科学家工作室、院士工作站等人才平台,组织科技企业家和企业技术负责人培训,为人才在江苏创新创业打造优渥的生长“温床”。$nextpage$

链接:

科技创新工程解读

“到2015年,力争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科技企业总数三个‘翻两番’。”江苏省正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夏冰介绍说,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十二五”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进行全面部署。

据了解,该《意见》共29条,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江苏要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着力完善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大幅度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到2015年,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

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873.6亿元,占工业比重36.2%,比去年底提高0.9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贡献份额继续提升,产值占工业比重达36.2%,比去年底提高0.9个百分点;二是内资企业主体作用不断凸显,实现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51.9%,比去年底提高3.3个百分点;三是苏中、苏北发展速度继续加快,实现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36.3%,比去年底提高2.7个百分点。

企业创新产出高速增长

今年以来,江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创新产出优势凸显。泰兴市济川药业集团总投资达8000万元的研发质检中心落成启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挂牌;溧阳市金峰水泥集团建立江苏首家矿山生态修复院士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以不足10%的企业数实现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9%的产值、35%的出口交货值、43%的新产品产值,新产品产值率达22%,是工业的2.2倍,成为全省新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大幅增长,1-3月企业专利申请、企业专利授权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领先地位。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带动全社会创新产出继续稳步提升,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均继续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申请14234件、发明专利授权3049件,均居全国前列,同比分别增长25%、35%,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总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中均为最高;有效发明专利量达32142件,占全国的近1/10,同比增长4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8.6件,比去年底高35件。

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今年一季度,江苏全省18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实现产值7814.4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去年底的28.2%提高到28.6%,对全省经济的贡献份额逐年提升。

今年以来,江苏全省科技园区积极整合创新资源,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一批新兴产业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科技园区引领创新发展势头良好。无锡新区16个科技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项目以物联网智能识别和移动支付、微纳传感器产业为主,涉及航空电子、产业基金、总部经济等领域,累计注册资本达12.6亿元。泰州医药城与南加州生物技术协会和北加州生物技术协会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加深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合作,目前园区已搭建了16个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了500多家生物研发机构、企业以及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镇江新区108个项目集中开工,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重型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其中包括总投资10.8亿元的香江云计算系统网络设备智能化项目。

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

今年以来,江苏全省继续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省政府与科技部、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撑江苏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合作协议书》,苏州纳米技术、泰州生物医药、南京通信与网络三个科教结合产业创新基地正式揭牌。

江苏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合作内容,确定共建北京大学工学院南京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与载体。加快推进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常州研究院等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促进国内优质科教资源向江苏集聚。开展与中科院专题对接活动,组织中科院系统20个研究所80多项重大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高端医疗装备等成果与江苏企业对接,推进中科院系统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成果在江苏集群转化与产业化。

同时,江苏国际产学研合作继续有效推进,3月与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联合在南京举办技术转移培训,并发布以色列最新科技成果和项目信息,进一步推进江苏企业与以色列开展对接合作,促成更多技术转移项目;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南京技术转移中心揭牌,成为首家在江苏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国外机构。

区域创新能力全国“三连冠”

去年12月17日,从北京传来好消息,此前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研究显示,2010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连续三年蝉联创新能力最强桂冠。

数字背后是强大的战略支撑。去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使江苏在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步伐。去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2%,这表明江苏提前4年达到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最可喜的是研发投入达到了创新型国家的投入水平。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