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全球经济僵局的根源何在?

liaowangzhisheng 2012-07-11 14:23:22 作者/罗伯特·塞缪尔森 (来源/美国《华盛顿邮报》6月25日) 编译/晏如 总第174期 放大 缩小

 

我们生活在一个旧有经济模式崩溃的时代。面对正在分崩离析的世界经济,举世的精英领袖们为何总是一筹莫展,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看到,美国、欧洲、中国这些经济体所曾仰赖的经济模式正在失效。它们虽模式不同,却同时遭临困境且彼此唇齿相依。这样的结果便是,将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多悲观与不确定的信号。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经济模式是消费主导型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直到20世纪初,那些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都在不断鼓励美国家庭越来越多地消费和借贷。在一种日益富有的幻觉中,人们争相购买更好的汽车、住房并享受更多的假日时光。奢侈品成为每个人都可向往并触手可及的东西。在越来越多地对商店、餐馆、酒店、工厂及新创企业的投资中,资本源源不断地收获着其商业回报。

当然,这都已是过往的光景。而今的情况是,愈发膨胀的信贷泡沫令房产、股票贬值,就业前景黯淡。最近,美联储的报告指出,美国中层家庭的净资产——完全属于中间水平的——从2007年以来到2010年,财富已缩水了39%,下降至77300美元,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这仅仅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水平。(净资产是指一个人拥有和亏欠两部分互抵后的差额。)

对于经济窘困的感觉日益滋长,实际上也是如此,美国人不得不削减开支。他们的消费活动遁入平静。他们正试图偿还债务并重新积累财富。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从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的这段时间里,家庭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即财产)下滑,导致曾经6.2万个就业机会中几乎三分之二的岗位流失。为了更快增长,美国经济已无法依赖消费过程中的巨大回报。

用什么手段取而代之呢?这里有三种可能性的选择:更高的出口数额,更多的商业投资和更大的政府支出。然而,经济的衰落势必会阻碍出口。商业投资的重振,除非有更强劲的消费需求才可。对于政府支出的依赖,则意味着更多的财政赤字,而这项政策无疑又会激发起更大的政治阻力。

事实证明,旧有的经济模式一旦破产,另辟蹊径却并非轻而易举。那时,来自经济、社会、政治各个方面的障碍将会一一浮现。

第一,在使用欧元的17个国家中,这种货币令银行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曾经一度为爱尔兰、希腊、西班牙以及其他国家的住房和消费带来繁荣。这些反过来又培育了德国及其他国家的出口需求,每一方都从中受益。

第二,缓慢但稳定的经济增长足以支撑起一个福利优渥的国家,税收又使预算赤字保持在可控水平之内。

一旦这些假设破灭,正如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来临时所发生的那样,这种模式便也停止工作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增长下降,预算赤字上升,投资恐慌。因此,那些弱国曾享有过的低利率也不复存在。经济增长缓慢与昂贵的福利支出之间那种脆弱的平衡状态也将无法实现。

欧洲已经陷入混乱,它的领导者们被不断地从一种危机扔进另一种危机,所寻求的新的解决方案也一再被证明争议重重和前景难料。

尽管信息的不够透明常会令预测充满变数,但中国的情况似乎并不可怕。它一直遵循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并以定期的政府刺激计划为支持。但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美国和欧洲这两大出口市场经济的疲软已减少对于中国商品的需求,并对所谓的进口产品补贴提出政治抗议。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已经达到了受益递减点。

总之,美国、欧洲与中国虽然已占据了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但同病相怜者却依然为数不少,巴西、印度以及其他的主要国家也意识到,他们的经济政策需要重新调整。

现实的处境需要各国互相扶持、互惠互利,因为世界将不再会有一个强劲的经济增长源,为陷入泥沼中的经济体提供激励与支持。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表明,2012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4.1%下降到2.5%。而这一点都不意外。

时间或许能够令其中一些问题自愈,毕竟经济是按照周期性发展的。然而,这么多地方出现的问题其实是长期预期和行为(包括经济和社会模式)遭到攻击所致。这表明,前行之路的探索可能是耗时的、曲折的甚至有可能是不了了之的。若真如是,那么僵局或将成为挫败和恐惧的另一个源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