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秸秆粉碎全量还田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来到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进行“三解三促”驻点调研
大江南北,沃野千里,江苏素以鱼米之乡闻名天下。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的农业也领跑全国。江苏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并纳入“八项工程”中,力争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这个富庶的省份逐渐变成现实!
耕地有限,江苏是粮食大省
盐城市盐都区种粮大户陈鹏顺包地种粮13年,现有200亩地。一季麦500公斤,一季稻600公斤,亩均收入2000元左右。自家那部分田块每亩还能拿到120元左右的国家补贴。“现在种粮食只管收了卖钱,育秧、插秧、收割都有专人干,不烦事。要是哪一天洒农药能用上小飞机,那就真啥事都不烦了。”老陈说起种粮,心情别提多好了。
保障粮食生产,始终是江苏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用占全国3.91%的土地生产了5.92%的粮食,养活了5.74%的人口,江苏是东部沿海为数不多的粮食自给省份,可谓“工业大省的粮食奇迹”。
2011年,在罕见的旱灾面前,江苏粮食生产依然取得了大丰收,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八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总产达到661.6亿斤,比上年增产14.5亿斤,保持全国第四位;粮食亩产连续六年保持在400公斤以上,达到414.6公斤,居全国第三位。
广袤的苏北、苏中大平原,是粮食生产的主战场;工业发达的苏南,粮食生产毫不放松,并率先进入规模化经营阶段。昆山市91%的土地已流转到146个以村为单位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全市1900多个农业大户平均每户种植面积145亩,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只占全市劳动力的10%左右。种植大户冯兴忠,2009年在当地政府鼓励下,带头承包了周庄镇复兴村、龙亭村两个村的大部分土地共715亩,全部种了粮食。他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水稻亩产600公斤没问题。
丰收来之不易。在全国率先免除农业税后,江苏实施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良种推广和农机具购置四项补贴,力度居于全国前列。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全省以土地流转和专业化服务为抓手,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今年,江苏在确保全年粮食面积7900万亩以上基础上,将更多转向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并启动“亩产吨粮县”创建活动,建立一批亩产超“吨粮”的规模化粮食产业基地。同时,加快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力争全省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6%。
设施猛增,江苏是高效农业大省
“今年草莓卖得很不错,种植户们亩均纯收入过万元呢。”最近,泗洪县魏营镇前营村草莓大户王洪代给记者打来报喜电话。
实施“八项工程”以来,江苏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投入力度很大。到2011年底,全省高效农业面积达到3011.3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6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别达42.8%和12.2%,设施农业总量和比重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1位。目前江苏省钢架大棚亩均效益达到6700元,日光温室亩均效益达到9600元,分别为露地栽培的4倍和6倍。全省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超过150个,1/3以上村、1/2以上乡镇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特色。
2011年,在经过两年的反复调查研究后,江苏公布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明确提出202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将农业现代化细化为6大类21个具体指标,涉及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经营、农业设施设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可喜的是,经初步测算,江苏省部分县市2015年就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2011年,江苏省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农业科技贡献率,衡量农业质量安全水平标志的“三品一标”,农民合作社登记成员数、入社农户比例、社均成员数、出资额,休闲观光农业总收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数和总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等多项农业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或全国前列。
龙头昂起,江苏是农业加工流通大省
“稻米副产品深加工——米乳产业化”项目,让位于江苏省高邮市的双兔集团的米乳饮品进入上海联华、江苏苏果、浙江三江等大型超市,并成为南方航空的专供品。公司董事长徐卫东介绍,该技术提升了稻米加工副产品的高效增值,使稻米加工的增值率由1.5%左右提高到15%以上。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江苏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产业龙头、龙头型批发市场拉动产业发展,成为江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明显特征。目前,江苏已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4436家,比去年底增加686家,其中国家级43家、省级400家,国家级数量位居全国第二,逐步形成与江苏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相协调的龙头企业结构。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980.57万户,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增收总额240.24亿元。据统计,全省共有42家较大规模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分别形成粮油加工、畜产品加工、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茶叶和蜂产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均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科技带路,江苏是农业创新大省
江苏省海安县毛学贵家的地,处在曲塘镇部级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内。老毛说,同一块地,十年前收小麦150公斤,五年前收300公斤,去年收了600公斤,都是科技帮了咱。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促进江苏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源。最新统计表明,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2%,居全国第一。
江苏还加强品种创新和技术集成,推动以种源农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到去年底,全省共育成农作物新品种244个;苏淮猪等8个畜禽新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畜禽品种审定数居全国第二位。农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累计取得新技术1341项,建立新模式455项,获得国家奖41项,居全国第3位。
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全省3万多名县乡农技人员已普遍轮训一遍,今年已开始第二轮培训。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每年培育持有涉农专业学历教育毕业证书或农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农民10万人。
江苏省委农工办副主任诸纪录说,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江苏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努力建成全国优质粮油产业强省、高效设施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流通强省、农业科技创新强省。
收入倍增,江苏是农民致富大省
在江苏率先制定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农民增收是核心指标之一。可喜的是,“八项工程”实施的第一年,即2011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10000元,达1080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9%,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468万农村贫困人口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全部实现脱贫。
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统计数据,2011年江苏农村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53%。在对改革开发30年来江苏农民收入的梳理、分析后,有关专家得出了今后农民收入倍增空间在“四增一减”的结论,即增加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增加转移性收入和减少农民。为此,近年来江苏出台全面实施农民创业就业制度和为农民创业致富服务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目前,全省2/3农村劳动力已转向非农产业,全省返乡创业农民每年新增3至5万人,创业就业已成为江苏农民最大的致富工程。
经营性收入的提高,与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密不可分。近年来,江苏各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补贴农业的力度明显加大。去年,全省用于“三农”补贴、奖励项目的省级支付就达102亿元,土地流转、拆迁补偿标准也进一步提高。
农民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同样离不开惠农政策提供的“源头活水”。去年江苏苏北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较上年标准提高35%以上,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已实现农村低保执行标准与城镇并轨。有关专家判断,江苏农民收入增长势头将持续向好,因为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只有加大,不会减弱;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发生本质的、令人鼓舞的深刻“质”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