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危机应对体系被暴雨浇垮

tebiebaodao 2012-08-16 16:29:57 ■田忱/文 总第177期 放大 缩小

 

人类正进入一个“风险社会”时代。

风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就存在着,只不过,它在当今时代的实质及其表现形式,与其在以往时代相比已有了根本的不同。

在形式上,现代风险的表现是极其多样的。如自然和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在特征上,现代风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而且涉及范围大。风险一旦变成实际的灾难,其影响面和程度都将远远超过传统社会的灾难。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由灾难引起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将通过各种媒体迅速传播,从而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

我们正在进入风险时代,这给一个社会的风险管理模式或危机应对机制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一种全新的课题或工作、研究领域日益凸显出来,这就是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

从一种理想设计的角度看来,面对风险时代的来临,一个有所准备的社会至少应该在三个层面上有所预见和预备:一是,风险成为全社会一种共识性的理念;二是,在不同层面上建立健全危机应对的各种机制;三是,公民个人掌握了危机中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从北京7•21暴雨所造成的灾难来看,尽管有其多方面的客观原因,但是,危机应对工作在理念、机制与素质上都还明显地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缺乏风险预见

或防范的意识

对于这场雨可能带来的意外后果,可以说,很多政府部门似乎都没有预见到,对于此前的天气预报并没有给予应有重视。

据北京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介绍,气象台最早于7月19日16时就开始预报此次降雨;20日又连续两次发布专题预报;21日9时3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10时向北京市政府报送《重要天气报告》,指出“中午前后本市将开始出现降雨,强降水将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间,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的累积雨量将达到暴雨(40毫米~80毫米),局部地区降水量将超过100毫米”。至21日下午,气象台又三次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傍晚18时30分时,预警级别提高至橙色,这是自2004年《北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实施办法》颁布以来,首次使用暴雨橙色预警。半小时后,北京市防汛办发布汛情橙色预警,要求全市各防汛指挥部启动汛情二级响应。

但是,对于这些气象台的预警信息,似乎并没有引起很多政府部门的应有警觉,更没有引起对出现意外后果的担忧。以下几个事例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21日正值周末,北京城区的各种大型活动照常进行。在城东,北京国安队与杭州绿城展开中超足球联赛的第18场较量,晚上7时30分开赛时,有2万名球迷到场观看;在城中,国家大剧院当天安排了五场演出;在城西,台湾歌手萧敬腾在万事达中心的演唱会也正常举行,万余名歌迷到场观看演出。

然而,待到散场之后,各方面的观众才发现城市已成泽国,多处道路中断,难以回家,只能自寻栖身之地暂避一夜。

暴雨预警信息未能及时地 

让广大市民知晓

在市区,相关的暴雨预警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络、报纸和电视发布的,然而并没有采用更专门的方式加以强调,因而并未引起大部分市民的高度注意。

在北京,一些重要的时刻,人们往往会接到有关部门的手机短信通知或提示。如春节期间,什么时间、什么地段可以放鞭炮,这样的信息常常多次通过手机短信群发。

然而,对于这场暴雨的来临,市民们并没有收到任何预警短信。是这一情况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要程度?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表示,未向市民提前发出预警短信,主要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向北京全部人口发信息需要几个小时时间,发完时降雨可能已经结束。他说,“气象部门有短信终端发送渠道,但是北京有2000万常住人口,95%以上拥有手机,发送短信的基站却十分有限,而且北京人口特别集中,大量人群都集中在一个基站覆盖范围内,导致短信发送、接收不及时。联通曾经帮气象部门做过测试,一条短信出去之后,一秒钟最快能发出去400条,按照这个速度,全市市民都收到短信需要很长时间。”

对于气象部门是否真因为技术障碍导致短信无法发送,业界对此说法并不认同。三大运营商都给予了否认。

北京移动表示,北京移动全网发送短信没有技术障碍,此前已与市政府合作多次。而且,北京气象局并未和其有合作;对于短信发送时间还需要技术部门确认。

北京联通作出回应,表示全网发送短信没有技术障碍。$nextpage$

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事业部高级顾问张明天表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在防灾、抗灾、救灾通信技术保障方面从来没有‘做不到’这个词。”

在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看来,在这次特大暴雨中,短信没有发的原因应该归因两个方面:一是应急预案考虑不充分;二是应急信息通道不畅通。“7•21特大暴雨中,即使北京房山区受灾的这80万人都在一个运营商、一个基站,按每秒400条的速度也只需要34分钟。”

由此可见,问题所在之处,并不是客观的技术层面,而是主观的意识层面。

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常常由于条块分割,权责不清,导致危机应对时效率低下问题。

危机处理需要各个方面通力协作,积极配合。虽然在一些领域设立了专业的危机检测和预警机构,但各部门、各方面在面对危机时还不能有机结合、有效协作,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

7•21暴雨中,区以下的乡镇基层,在应对危机时,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显得更加欠缺。

从理论上说,在北京市,区一级的防汛办可以掌握所有村庄的险情。据房山区防汛办主任王平介绍,全区有35个自动雨量站,可实时向区一级反馈雨情。

在汛期中,房山区还向每个村庄派驻了雨量监测员,弥补信息覆盖不足,区、镇两级可根据情况随时进行指挥、调度。由于气象台提前精确预报雨量的能力有限,目前的防汛预警机制仍不得不高度依赖于这套实时雨量监测体系。

但是,房山有三分之二属于山区,地形复杂,山前的小气候变化多端,这意味着在极小区域,如不同村庄之间,由于气温和湿度的不同,雨量也会有较大差异,待到全区平均累计降雨量达到足够响应预警级别时,许多村庄已经沦陷在暴雨中,救援的道路也已瘫痪。

特殊的地理状况就要求逐级响应的防汛体系必须衔接紧密、反应敏捷。房山区防汛办证实,许多村庄在雨中成为孤岛。直至23日中午12时,失去联系的村庄仍“不在少数”。

村庄一级的防汛救灾工作,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村干部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然而,他们大多听命于上级的指示。按照应急预案,当日实时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并持续时,山洪易发的山区就应当开始转移人员。然而,多名村干部表示,直到夜间镇防汛办下达指示时,他们才开始组织撤离。

21日,房山全区平均雨量达到281毫米,其中十渡镇平均雨量达到了300毫米,但是,在拒马河洪峰到来之前,西庄、西河、前头港等村,没有一个及时开始转移人员。直到22日凌晨2时,强制撤离才开始。

乡村避难所的普遍缺乏又是另一个严重问题。最初,十渡镇西河村村民转移到了地势高处的一个停车场,后来水量太大,避险处也将被淹,又紧急转移到了更高处的民房、村委会等地。

在十渡镇中心,洪水来临之际,村民们各找出路,有的往山上跑,有的往镇政府那里跑。十渡镇政府人士称,“乡村抗洪,就是用我们的土办法。”

危机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人性化

在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任何法规制度都应该遵循生命至上的原则。

在7月21日的特大暴雨中, 因路面积水不少车辆进水熄火,继而“趴窝”。无奈之下,车主只得冒雨将车推到“尽量不碍事”的路边,等待雨停后的拖车救援。谁知次日上午不少车主却发现车被交通协管员贴条了。这一执法行为引起了许多网民的质疑。

22日19时08分,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以“突发灾害后贴条错”为题,对“趴窝车辆被贴条”的行为进行了说明和纠正。微博中写道:“针对网民反映的交通协管员给昨天遭遇强降水熄火停在路上的车贴罚单一事,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表示,在突发灾害降临时这种处罚是错误的,所贴罚单作废。吉林已责成市交管局处理此事。感谢广大网友的监督。”

此条微博立即引起众多网友“围观”。短短几个小时已被转发过万次。许多网民感叹,“微博力量很强大”、“倾听民意并且在灾害性天气面前推行人性化执法,是一种进步”。

21日晚9点首都机场高速收费处,积水已经有半个车轮那么深,但是,车辆仍在排队等待缴费,这个时候车是非常容易熄火的。网民指出,机场高速收费“缺乏人性管理”,“为什么不能灵活处理?”

对此,首发集团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证实,对于类似21日的极端天气,收费处未接到暂停收费的通知便不会停止收费。目前,首发集团也并没有出台针对特殊情况停止收费的相关管理办法。

大灾大难面前,最重要的无疑是生命。这种时候,法规政策的某种灵活执行,不仅不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相反,却能够给人们给社会更多的抢险避灾的空间,从而在抗击灾害、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方面发挥独特的重大作用,更会充分彰显政府和法律对社会、民生的人性温情。

7•21暴雨所带来的危机应对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例如,危机应对中缺乏及时情况信息通报和无障碍信息公开的机制。当危机发生时和在整个危机应对过程中,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传递,不仅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和缓解紧张,有利于社会情绪的稳定,而且也有助于政府有关决策的更加准确和有效。因此,危机一旦发生,政府部门应迅速率先发布事件的过程和有关状况,以防不实的小道消息混淆视听。要创造媒体公正介入的秩序,保证应有的新闻自由,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这同样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增强公众对政府有关措施信任度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又例如,市民个人在灾难中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普遍缺乏。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通过多种形式或途径进行专门的灾难中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很多人在灾难面前多少显得惊慌失措,甚至因处理不当造成了生命逝去。

北京7•21暴雨之灾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对于危机应对的最重要启示在于:城市应该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建立和完善风险时代所需要的风险管理或危机应对体系,包括从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危机干预和危机修复等各个环节。这种顶层设计的原则应该包括系统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人本化原则。一个对于任何危机都有所准备的社会或城市,需要超前的理念,需要完善的制度,需要人的高素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