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Huffingtonpost
■ 作者:马克.布里特内尔(Mark Britnell)
■ 翻译:严少华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遇见1000多位专业人士,他们来自超过36个国家的几百个卫生组织。仅从规模而言,中国医疗改革的范围之大足以令世人瞩目。一些改进医疗的措施,尤其是在医疗普及方面的举措,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享受各种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口比例由2003年的87% 显著提升为2011年的96%。在新举措的保障下,将近5亿的人口被新纳入了医疗保险的范围——这是一个史诗般的成就。
然而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虽然很广,在深度上却还不够。事实上,一些评论者指出,病人仍然需要承担50%以上的医疗成本。世界银行的经济指标显示,2010年中国在医疗领域的投入仅占GDP的5.06%,但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追赶(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3岁)。在社会的医疗总成本中,公共支出的比例已经由2005年的39%增加到2010年的54%(这与美国政府的医疗支出大致维持在同一水平)。剩下的医疗成本基本上由个人承担,其中有80%是由个人自掏腰包。
世界银行的数据同样显示,私人保险只占中国医疗总开支的3%(中国不允许外国的保险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在患有重大疾病的情况下,中国人可能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巨额的医疗开支在中国是很常见的,并且大约有13%的人口在病重期间可能陷入经济困难乃至破产。更普遍的情况是,中国家庭在医疗上的开支正在显著增加。
有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中国人需要为健康未雨绸缪正是其国内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原因所在,而这又增加了中国对出口导向型增长的依赖。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平衡这一趋势以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且经济增长的果实应更多地惠及整个社会。
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对于控制医疗支出、改进医疗质量并最终扩大医疗覆盖面具有重大意义。从最近对北京、深圳和上海的访问中,可以看出公立医院对这些改革抱有相当大的热情,尽管其中仍不乏对资金投入和管理体系上的担忧。例如,一些医院负责人怀疑政府是否会为改革买单。同样,他们很想改善管理水平却是有心无力。
医疗改革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我深信在这一问题上各国可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进行中的中国医疗改革能否成功,信息和经验共享是一个关键。我毫不怀疑,凭借在过去30年中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那种决心和专注,中国能够直面这一挑战。而中国的成功对于全球的健康和繁荣至关重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