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千年的开封要破土“开封”,她的“复兴大梦”和“图腾计划”近日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开封市市委书记祁金立看来,因为媒体对“再造开封”有所误读,“开封千亿元投资豪赌‘造城计划’”的描述并不准确,于是他于8月14日连发3条微博,表达了沉痛的悲情之后,坚定地宣示,“开封确实需要这样做!她需要重新辉煌!”
没有人会刻意反对开封重现辉煌。舆论警惕的是,“复兴大梦”的背后,是不是伸着一双政府乱花钱的手?
拍脑袋的城建浪费了多少钱
2012年8月中旬,一则“举债千亿造新城”的消息,使古都开封再次成为新闻热点。这是不是又一项政绩工程?开封年财政收入只有近50亿元,千亿元改造资金从何而来?
在公众激烈的质疑声中,开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孔祥成说:“开封无意举债千亿推倒一个老城,再造一个新城,更不是建设一个大宋皇城。我们是在推行‘两改一建’的过程当中,不断去改变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
孔祥成说,开封市委市政府在年初做了一个总体规划,决定用4年时间基本把580万平米的棚户区改造完成,并在实施中把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居民住房户数约8万户。
由于这项工作在今年年初刚刚启动,绝大多数项目都正在实施调查摸底、评估测算、编制计划和方案、征求群众意见以及通过市场化运作筹措资金等前期准备阶段。
孔祥成表示,这次的“两改一建”绝不是简单地大拆大建、推倒老城建新城。改造中必然有拆有建,同时开封又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在改造和建设中既要尊重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又要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一个年财政收入不到50亿元的城市,搞大规模的拆迁建设,拆迁费用如何解决?市委书记祁金立在微博中表示,“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好项目,缺的是市场运作。”
钱从哪来?孔祥成介绍说,开封将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采取“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准备通过采取财政补贴、银行贷款、企业支持和群众自筹等多种渠道来解决资金问题,形成政府与民间资金的互动和合力。
从曾经的七朝古都到如今的落败,开封的发展冲动可以理解。问题是,开封的“复兴计划”到底是依规律而循还是拍脑袋决策?当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曾因“大拆大建”形成的巨大经济泡沫影响了地方经济和政府公共政策时,开封的“复兴大计”会不会重蹈覆辙?避免“千城一面”的口号谁都会喊,改善民生的决心谁都可以表达得掷地有声。不是说舆论刻意反对开封重现辉煌——对一项并不周全的“复兴大计”保持应有的警惕和谨慎的怀疑,这是当下社会舆论必须保有的一种“品质”,因为我们有着太多的前车之鉴。
城市规划和建设“拍脑袋”,这在中国城市中屡见不鲜。
8月19日,媒体曝光了深圳南山区的“豪华天桥”的诸多问题。舆论批评该天桥长期存在电梯停运、桥面积水、上千个LED灯晚上不亮等问题。深圳南山区官方微博回应称:“春花”天桥是2011年深圳大运会举办前的“应急工程”,实际造价并不像网民传说的“20亿”,而是约5000万元。
所谓“应急工程”,通常是指临时性建设,不是“百年大计”。这么一座凑合着用的天桥,居然耗资5000万元,网民认为,“有这个钱,多造几十个简单天桥不是更好吗?”2010年曾有媒体报道,广州市需要在某交通要道口临时加建天桥,预算仅需100多万元。今年6月,广州市被曝要建23座天桥,其中16座造价预算超千万元,立即引发舆论强烈质疑。
在媒体质疑深圳市南山区“豪华天桥”的同一天,广州市建委宣布,2010年亚运会前期耗资4920万元在16座桥梁上涂装的黑漆路面,不能满足广州实际要求,维护困难且成本较高,应停止使用该材料。在广州的“黑漆路”刚一涂装的时候,就有司机凭实践反映雨天容易打滑,不适合在多雨的广州使用,但是交通部门并不承认,且强调说“抗滑性能良好”。如今,近5000万的投资打了水漂。$nextpage$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国财政收支规模连续迈上新台阶,财政支出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服务面向千家万户。社会各界不仅关注财政收入的规模,也更加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迫切希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管住“乱花钱”现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然而,以“改善民生”之名乱花钱的现象,在城市建设方面显现得尤为严重。8月13日,审计署网站公布2011年绩效报告,根据该报告,2011年,审计署审计(调查)单位673个,全年查出主要问题金额866.8亿元,其中查出违规问题金额718.2亿元,查出损失浪费问题金额148.6亿元。
在这部分损失浪费的问题金额中,城市建设方面的浪费占了多大比重,审计署没有具体公布,但是,从此起彼伏的“拆了建建了拆”的“城建”新闻中,公众心目中估计都有自己的答案。
每一种天价背后都可能有猫腻
前不久被媒体痛批的铁道部天价宣传片,经过铁道部的调查,出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调查人员在铁道部宣传处前处长、现文联副秘书长陈宜涵家里查获超过1000万元的巨额现金和至少9件北京市房产证,与其收入明显不符。但调查人员认为,由于陈的职务级别较低,不可能贪污这么多钱物,于是调查方向转向她的丈夫、铁道部运输局车辆部副主任刘瑞扬。现在,刘、陈夫妇二人均已被有关部门带走,接受进一步调查。
每一种天价背后都可能藏着猫腻。《中国铁路》这部天价形象宣传片在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开幕式播放时还没有引起关注。此后,审计署公布了2011年度财政支出情况,报告显示,这部宣传片是在铁道部未按规定公开招标的情况下投资1850万元拍摄的。于是,这段在2010年便拍摄完成的5分钟短片被网友翻出来热炒。
有网友为这部片子算了笔账:1850万元拍了5分钟的宣传片,平均每分钟要花370万,每秒钟就要烧掉6.16万元。而张艺谋的烧钱力作《金陵十三钗》有着奥斯卡级男星的阵容、大量的爆炸特技、CG镜头以及场景搭建,每分钟的成本不过410万。
1850万的价格不仅让网友感叹,也引发了影视从业人士的不满。网友陈金猩称:“这市值200元一秒的视频能卖到1850万,实在无语。”在北京从事影视宣传片和纪录片拍摄的导演邵攀表示该片大量视频可以直接采用素材资料,十几万就可以拿下。他还认为张艺谋可能仅是挂个名:“这东西在业内算中低档水平,就是车开来开去,画面水平很低,当然张艺谋不一定就能拍得比这好,但画面不至于这么没质感,应该是接单后外包的。”
天价宣传片最终被核实的成本是,总计1850万元的投资当中,除支付知名导演张艺谋250万元酬劳外,该宣传片的实际制作费用(含税)也就六七百万,剩余的700余万元有人拿了回扣。
政府公共投资被层层吃回扣,本来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起天价宣传片事件只不过更逼真地将它放大并呈现在公众面前。稍稍搜索一下,类似这样的“天价”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曾经出现在辽宁省的价值2万元一个的视频摄像头,出现在上海市价格4万元的路牌……这形形色色的“天价”背后都是回扣在作怪。
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下发的《关于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政府采购货物或服务项目,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达120万元以上的,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铁道部这部天价宣传片竟然属于非法招标。作为一个标本,这起事件暴露了公共财政投资严重缺乏制约的隐患。
预算法修订
能否制止政府乱花钱
去年年底,多家媒体曝光了湖南省财政厅等机关在采购时故意以高价、双倍价成交,并对采购设置了价格下限。当地政府的回应竟是“为了花完预算”。
“突击花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换言之,它就像一幅存在已久的图画,每到年底,就会被人们再加上一些细碎的笔墨。
据了解,每逢年末的一个月中,各级政府在2007年花掉1.2万亿元,2008年花掉1.5万亿元,2009年花掉2万亿元。而2011年,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
按照中国目前的财政预算制度,下一年预算额度由本年度收支情况决定。这意味着,今年的预算资金花不完,明年的预算就可能被核减。甚至于,有可能会受到“办事不力”的批评。于是,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突击花完,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却往往不予在意。
政府部门为什么往往要等到年末才突击花钱?按照学者的解释,不外乎受到预算制度、决算制度等财政制度的制约,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以致于政府部门往往“多报预算”;预算年度内使用,鼓励政府部门年底突击花钱;决算制度使得上年的结余无法转入下一年,为避免“辛苦”争取来的经费不泡汤,只能突击花掉。
如果想真正根治政府年底突击花钱这一现象,一方面需要健全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更要大力推进政府花钱公开透明工作力度,让政府花钱行为真正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2012年8月5日,中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经过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落下帷幕,共征集了32万多条修改意见,创下了中国法律修改征集意见的新纪录。
此次预算法修订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是增强预算的公开性,草案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总预算、预算调整、决算的公开;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决算的公开。将公开原则纳入预算法的修订有利于推动政府廉洁行政。
现代社会需要政府为公众提供必要的、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公共服务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和投入。预算不够,社会所需要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预算太多且缺乏制约和控制,腐败便极易发生,人民的财产就会被挥霍浪费。无论是业内学者还是外围公众,在他们看来,预算法的修订不仅要解决预算需要公开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如何公开的问题。
8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制止政府“乱花钱”,预算是关键。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在各个相关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切实解决长期以来财政资金“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问题。
预算法修正案虽然有预算、预算调整、决算,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的要求,但预算如何及时公开、公开的范围和方式、公开的内容和程度、不公开的法律责任、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如何得到保障等问题都缺乏具体的规定,而是将其公开的具体办法交由国务院规定,这显然难以制约政府的预算权力,没有公开的预算信息和透明的预算执行,社会公众无法监督政府的钱袋子。
另外,预算法修订草案关于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的规定虽然有利于解决“小金库”问题,但没有对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做具体定义和列举,笼统而粗线条的规定容易导致政府收支的漏洞,脱离法律监管的预算外收入依旧难以控制,腐败行为仍然会有滋生的空间。诸如此类的问题,确有必要在预算法修订中进一步细化。
这一轮的预算法修订草案,真的能制止政府乱花钱吗?公众依旧心存疑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