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读取中国的政治信号

liaowangzhisheng 2012-09-05 11:31:00 乔木/文 总第178期 放大 缩小

 

外国网站要想在中国大陆被正常访问,往往面临着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接受审查,或者被屏蔽在墙外。当年互联网巨头Google不接受审查,愤而退出,将大陆业务移至香港。北京方面不仅没有挽留,而且从此以后,Google的搜索功能、Gmail邮箱和G+等社交媒体的服务,在大陆都不可名状地变得不稳定或不能使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强势,面对国外的茉莉花革命冲击和国内的社会政治变局,中国政府对大陆以微博等社交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进行全面整肃,对Twitter、Facebook等境外社交媒体和网站的管控更是毫不放松。在此背景下,《纽约时报》这个最富盛名的西方媒体,其中文网站的上线,分外引人关注。

中国不会在互联网上与世隔绝

1989年后,美国媒体上出现了一幅有趣的漫画:一条龙使劲顶着长城上的门,不让外边的自由女神进来,尽管里边提着经济改革包的一位商务人士劝阻说,“她是和我一起来的”。中国政府推行的改革开放,一直欢迎西方的投资、技术,但对于共生的自由、民主及其衍生物,则态度暧昧,顾忌防范。而新闻媒体正是自由民主的最好体现,这方面《纽约时报》具有典型意义。

《纽约时报》素有“登载一切”(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的传统。作为公众的“看家狗”(Watchdog),向来监督政府,大胆议政,而且有很多关于中国的报道言论。它标榜自由和独立,信奉“坏新闻才是好新闻”(Bad news is good news)的新闻观,同中国媒体的“喉舌”功能、“正确”导向、正面报道的和谐新闻观对比鲜明,冲击强烈。

尽管《纽约时报》并不是第一家开设中文网站的西方主流媒体,之前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英国的金融时报早就有了中文网,还算连续地存在了近十年,并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这两家以工商经贸内容为主的综合性媒体,其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影响,没法和政论性的大报《纽约时报》相比。因此如何对待《纽约时报》中文网,也将会是外界测试中国政策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外媒的外语新闻网站一般不屏蔽,因为习惯外语阅读的中国读者比例毕竟很少,维护稳定的重点在广大干部、工人、流动人口、以及网上的“愤青”。想一想这些人能够在网上直接用中文阅读、传播、评论“敏感”问题,其影响和连锁反应是中国政府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尽管《纽约时报》开了中文网,中国政府如何应对还不明朗。

而《纽约时报》的态度则比较清楚,其亚太高级顾问David Liu指出:“有没有中文网是我们的事,是否会被屏蔽是中国政府的事。屏蔽一个网站并不困难,但对政府、媒体、读者和国际社会来说,会引起很多麻烦,大家何必自找麻烦呢?从长远来看,我们不认为中国会永远在互联网上与世隔绝。《纽约时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但中文网站会做出适应中国读者和中国社会的变化。”

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

在首次上线的页面上,《纽约时报》声明中文版网站“旨在向中国读者提供有关全球时事、商业及文化的高水准报导。它将时报公司屡获大奖之新闻内容中最精华部分带给全球中文读者。网站内容特为中文读者量身打造,既包括《纽约时报》英文报导的中译版本,也包括本土中文作者及专栏作家专为中文网所撰写的原创稿件。”

具体来看,《纽约时报》中文网有意淡化政治,而突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多元化方面,用图文并茂、多种体裁、多种内容吸引多样的读者,比如当天的主打系列有风尚类的“梦想与现实:两种时尚摄影师”、经贸类的“为中国投资非洲一辩”以及社会文化类的“中国留美本科生众生相”等。专业化方面,力推调查新闻和深度报道,不求很强的时效性,但一定要突出震撼性。当天的重头文章是“iPad里的血与泪”,讲述关于富士康的劳工环境。

此次《纽约时报》上线中文网站,不仅有网站运营策略的安排,也有媒体发展战略的考虑。进入数字化网络时代,报纸订户、广告收入大幅减少,不断亏损倒闭。《纽约时报》由于摊子过大,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广告客户的流失,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尽管其很早就开始网络新闻业务,但付费阅读并不成功,最终还是走增加访问量吸引广告的路子。而全球最大的读者群无疑在中国。想一想近7亿的中国网民,比一比金融时报全球英文网站的访问量,都不如中国读者对其中文网站的访问量,《纽约时报》焉能不来中国上网淘金?

中国不仅拥有最大的新闻消费者,本身也是盛产各种新闻的国家。随着中国的全球影响增加,《纽约时报》这些年一方面加大关于中国的英文人物专访、新闻特稿;另一方面翻译发表韩寒、阎学通、笑蜀等人的文章言论,以吸引中国以及全球的读者。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如直接开办中文网,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或者通过《纽约时报》的视角,告诉中国读者世界发生了什么,来得直接。

《纽约时报》全球副总裁安德森夫人,最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国是个出新闻的国家:不让报道政治,可以报道经济;不让报道北京,可以报道外地;不让报道腐败官员,可以报道草根盲人;不让报道中国国内实务,可以报道国际事务,最终都会和中国有牵连。

考虑到中国巨大的新闻消费者和新闻价值,《纽约时报》中文网尽管动手晚,但出手大。此次为建设网站,仅从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处就全职聘用近10名国际新闻的研究生,不仅做翻译,还要做采编,并将陆续从大中华区签约一大批专栏作家、评论员。

与“中国龙”共舞

美国另一权威媒体CNN,2011年也欲开办中文网,但由于在视频的汉化处理方面存在分歧,加之当年的一系列敏感时段,最终没有上线。或者说如果没有某种默契和默认,即使网站上线,也有可能被屏蔽,失去它的意义。

比起CNN,《纽约时报》中文网的开通还算顺利。但中国当局显然是不想让网站高调推广,在其上线前夕,将该报在新浪、搜狐、腾讯的微博一度关闭,禁止发帖评论,算是给其一个低调行事的暗示。在《纽约时报》中文网上线的第二天,著名财经媒体彭博社(Bloomberg)的英文网站被屏蔽,原因是发布了关于某个中共在任高官家族财富的报道,这也再一次提醒《纽约时报》十八大前少谈中国政局和领导更替。

即使过了十八大,运行常态化,也需要时时注意。《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就有这方面的教训。该网开办10年,每天有一百多万的访问量,但因为在2010年发表了一篇刘晓波获诺贝尔奖的文章,被屏蔽了五个星期,损失惨重。

考虑到已成的事实和《纽约时报》的巨大影响,其中文网未来被全面、长期屏蔽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能会被干扰,或在所谓敏感时期、敏感事件中被阶段性、选择性屏蔽。另外,网站要善于读取中国政治信号,做好自我审查。

中国被比喻为龙,传说中既有风调雨顺的吉祥龙,也有狂风暴雨的猛龙暴龙。西方传说中的龙则往往是口喷烈焰、攻击破坏的怪兽。《纽约时报》中文网一旦试水成功,就应深入龙潭,学会与龙共舞。兴风作浪也罢,浑水摸鱼也罢,都别忘了网站是你的,但能否被访问则是我说了算。

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的现状。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