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就仿佛是拿着弓箭跑步进入了原子弹时代一样。公共养老金不仅会出现赤字,还缺乏保值增值的可靠渠道。就平均数而言,家庭储蓄的规模其实很小。中国这套制度系统对经济增长率高度依赖,似乎难以戒除流动性毒瘾。通货膨胀在实质性的体制变革来临之前似乎是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始终会缠绕着我们孱弱的身躯。工作强度大,生活的心理成本高,工作比人家早,寿命比人家短,和国际接轨,延长退休年龄,情何以堪?
公共养老金靠得住吗
中国人的养老原本就是个问题,因为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人的工资和退休金水平一直很低。因为工资和退休金的上涨跟不上GDP的增长速度,所以,虽然绝对收入在增加,相对收入却在下降。因为在许多年份跑不赢通货膨胀率,所以,从购买力的角度,我们的实际工资或实际退休金在许多年份是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
因为工资性收入水平很低,平均每个家庭的储蓄额与大家的印象不同,其实是很少的,尽管外传中国人酷爱储蓄,其实人均也没有几万块钱。2011年末中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余额为34万亿,人均不到3万元。这还是平均值。如果不玩弄用“平均值”偷换“中位值”这个小把戏的话,中国家庭的中位储蓄额毫无疑问会大大低于这个平均值的。大家会很沮丧的。所以,依靠家庭储蓄养老也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因为中国人没有什么可靠的投资渠道,难以规避通货膨胀风险,难以实现保值和增值,这点非常有限的储蓄按照现在的状况以及可预见的将来,一定会是越存越少的,因为如果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处于目前胶着烂尾状态的话,要继续推动中国经济高增长,在未来恐怕还得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就是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兴奋剂和摇头丸。在通货膨胀和失业这两个坏蛋之中,管理层在未来很可能会频繁地一会儿按下这个坏蛋,一会儿按下另外一个坏蛋,正如俗语所说的,按下葫芦起了瓢。
由于管理层的政治合法性来源于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所以,中国的管理层对经济增长速度是高度依赖的。这不是一个有没有认识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问题,这也不是一个认识还是没有认识到资源环境重要性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
许多人讲中国的管理层搞GDP崇拜,考核干部的导向不对,这些说的都是表象,认识都流于肤浅。许多先发展国家能够承受十几年的低增长,中国为什么速度一掉到一位数,心里就七上八下的。一掉到7以下,感觉天就塌下来了,天下要大乱。嘴里念叨着低增长也没有什么可怕,低增长是经济转型所必须,手里却在偷偷放松流动性。就好像走夜路,嘴里念叨没有鬼,没有鬼,腿肚子却直打哆嗦。心里还是相信有鬼。
草根民众微薄的公共退休金在未来是难以让他们过上体面的退休生活的,能不能依靠公共养老金在10年、20年后吃上三碗面条,其实是很可疑的。很显然,单纯依靠公共养老金是不行的,但问题是个人储蓄,就平均水平来说,也是极其微薄的。公共养老金靠不住,个人储蓄也靠不住。
个人储蓄很少,银行利率又长期低于通货膨胀率,为了不被通货膨胀把这点有限的储蓄蒸发掉,草根民众懵懵懂懂地走上了理财之路。不幸的是,草根民众,既不具备理财的常识,理财的渠道又极其有限,各种市场又极不规范,连规范的赌场都不如。结果简直就是我为鱼肉,人为刀俎。不理财还少得慢点,越理越少。中国有资格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民众才2400多万人,两市各有6800余万个有效账户,搞收藏的也有8000余万人。大家已经被通货膨胀、贫富差距、赢者通吃和老无所依吓疯了,人人都敢鉴宝断代,真的好可怜。
公共养老金本来就水平很低,在现收现付的制度下,将来还可能连这点微薄的公共养老金也领不到。当然,不是领不到钞票,而是领不到真实的购买力。因为公共养老金没有增值的可靠渠道,只能购买政府债券,增值很慢。跑不过通货膨胀率的话,就意味着越存越少。也许大家应该为可能并不长的退休生涯存点挂面。
延长退休年龄为何民意沸腾
另外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是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快速下降。在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2.72,也就是说每个中国妇女在育龄期内平均生育2.72个小孩,而达到生育更替水平需要2.1,因为一部分孩子在成长到育龄之前会有夭折和死亡。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令人恐怖的1.18,其中城市妇女的综合生育率为0.88。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2.5个,发达国家的水平是1.7个。但中国严酷的计划生育政策直至今天还没有清除,奉命行事的白衣天使们从孕妇的腹中拖出即将分娩的婴儿的人间惨剧还在发生。这种计划生育政策还造成畸形的性别比例,同样畸形的生存竞争和生存环境又使许多中国妇女在成年后不同程度地放弃爱情、婚姻和生育,在女少男多的同时,剩女却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不是雪上加霜是什么?
2012年7月10日,中国老龄办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21亿 ,占总人口的16%。
中国社会正在跑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仿佛是拿着弓箭跑步进入了原子弹时代一样,简直是在寻短见。年轻人越来越少,性别失调,剩女还越来越多,社会保障系统尚处于草创阶段,经济增长效率又那么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待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还没有破题,政府的运行成本还无法降下来,草根民众还在为政府职员吃鱼翅、喝茅台这样的低级问题束手无策,苦恼烦心,政府还在为“上天入地”、“神行太保”这样的项目挥金如纸。未来怎么办,不由得想起了秋瑾女侠的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
延长中国人的退休年龄是不人道的。博学的专家学者说欧洲许多国家已经65岁了,而他们的实际退休年龄也就61、62岁。但专家们没有告诉你普通中国人的工作强度、生存环境和生存压力和欧洲人有多么的不同,中国人的“折旧率”怎么能和那些好吃懒做、养尊处优、体面生活的欧洲人定成一样的呢?中国人是五加二,白加黑,他们动不动就游行示威。中国人一生吃了多少化学元素,孩子喝点奶粉都要到外国抢购,还得是有钱人。我们生活在等级社会中,草根民众没有平等与尊严,他们恨不得马上脱离职场,当然最好能够移民,当然这二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可能的。最近人社部放出风来称正在研究把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结果民意沸腾,网络调查90%以上的民众反对。这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除了高管们,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留在职场江湖中煎熬。但在未来就不好说了。
专家们也没有告诉您欧洲人的平均受教育时间比我们长,平均寿命却比我们长。让我们65岁再领取养老金,摆明是准备让我们学老黄牛,只付出,不索取,一辈子给儿子奉献完了给孙子奉献,如果有孙子的话。同时还得为公务员奉献,公务员们喝茅台,吃鱼翅,坐豪车,住洋房,比孙子还孙子,我是说比儿子孙子难养得多。
但延长退休年龄却是不可避免的。公共养老金不足,能有什么办法,无非两条:降低公共养老金水平,延长退休年龄,缩短领取公共养老金的时间。但公共养老金几乎没有降低的空间,现在我们的公共养老金制度还没有完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是个“提高”的问题。2012年7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达到了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地区达到34.6%,月均养老金74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近10年来城镇老年人平均收入仅增加1.1倍,农村增长了1.5倍。
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就是缩短领取公共养老金的时间。再说,未来就那微薄的公共养老金,即使允许你60岁退休,你也只能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打零工,以非常廉价的身价奋战在职场上。现在许多农村老年人70多岁还在干活。也许过几年,老年人还抗议政府让他们60岁就退休呢?因为在未来单靠公共养老金会越来越糊不了口,同时年轻人越来越稀缺,劳动力供给水平下降会导致工资水平越来越高,这样从发展趋势上看,老年人退休与不退休在收入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2012年政府的公共养老金账户尚有结余,至于未来中国的养老金缺口会有多么大,会很大,但具体有多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综合生育率的演变情况,退休年龄是多少,政府计划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什么水平的公共养老金,在未来年份的通货膨胀水平,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如何变化,未来中国人均寿命的演变情况。在经济学上,所有的结论都是有前提的。专家们对中国未来的公共养老金缺口莫衷一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信口开河的产物。
中国人的养老,公共养老金水平低的另外一面就是老龄化带来的无人赡养的问题。从宏观层面上,工作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必然导致公共养老金筹集能力的下降。公共养老金水平是不可能维持一个体面生活的水平的。工作人口减少的一个后果就是薪资水平的上升,所以在未来,服务的价格会越来越贵。在家庭这个微观层面上,一个年轻人也许要面对两个老人,一个家庭要面对四个老人。从国际经验上看,已经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回归社区和家庭的居家养老是毫无疑问的主流。《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中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城镇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10年来从18.6%下降到11.3%,农村老人则从14.4%下降到12.5%。10年来,城镇空巢老人的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地区由37.9%上升到45.6%,增幅非常明显。同时,老人自有住宅比例较高,城镇老年人拥有自己产权住房的占75.7%,农村为71.2%。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老年人最符合逻辑的晚年生活是孤独在自己的居所度过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缺乏甚至没有儿孙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中国的老龄化:死马还是活马
说了“怎么看”,还要说说“怎么办”。不说“怎么办”按中国国情和中国式逻辑会让读者诸君骂的,那么按照惯例,说说对策。其实我是谁啊,我怎么能够给中国看得了病啊,我本人就是个典型性中国病人。
对策一,尽快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归还民众完整的生育权,别再管草根民众卧室里的事情了,最好辅之以金钱鼓励。但根据现在这个情势,放开了草根们也不大会多生育小孩,但死马当作活马医吧。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我们30年前摊上这倒霉政策呢?对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单是经济增长这一个因素就够有杀伤力的了。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一个经济体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会稳定地下降。你看现在的经济发达经济体,大多为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担忧,大多采取了经济激励政策来刺激生育,如政府直接放放红包,实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府承担一部分的养育费用等,但实际效果很差。
对策二,出售国有资产充实公共养老金账户。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因为没有制度上的优势,市场没有失灵,只要打破行政保护,取出政府保护,对民间经济力量开放,引入竞争,行政垄断就立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所以,竞争性经济领域内的国有企业,迟早要退出,无法是主动退出与被动退出的选择而已。即使马上退出阻力大,也应该先提高国有企业利润的上交比例,这部分钱也可以充实公共养老金账户,否则就无法体现“国有”的性质,全民作为股东在逻辑上也是应该得到至少一部分的投资收益的。现在的国有企业,在实际上的运作层面上实际上就是被内部人控制的私营企业,是一个个分封割据的经济王国。收益被内部人分享,亏损由纳税人负担,“国有”变成了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对策三,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立足长远,立足整体,把这个经济系统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养老问题。例如,实现经济的对内开放,致力于促进自由竞争的、法制的、民主的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得越健康,越有效率,越是可持续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越高,就越有能力负担老年人的生活,就越有经济力量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再如完善资本市场,为公共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提供一个可靠的制度基础。
对策四,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建立自由竞争的和法制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科学划分政府的边界,消除越位、缺位,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的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提高财政收入的使用效率。在有没有钱的前面,还有个如何使用财政收入的问题,至少吃鱼翅、喝茅台的钱是可以省去的吧!三公消费每年消耗多少财政资金,一笔糊涂账,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此外,如果能够取消或减少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劳民伤财的政绩项目,上天入地的项目少一些,神行太保的项目少一点,我们显然有能力大大缩小在可预见的未来必然出现的公共养老金缺口。
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是实行政治体制改革,你看我们转变政府职能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为什么没有什么改观,症结就在这里。政治体制改革当然很难,但绝对不是根本无望。明知人微言轻,但也要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道理经常被大家忘记。你看看石洞里的钟乳石是怎么形成的。许多道理单是知识人、文化人自己明白还不行,还要让普天下忙于生计、无暇忧国忧民的草根民众都明白,中国才能真正发生实质性的变革。
如果每一个国民的认识都发生了变化,如果在一些基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上大多数国民形成了一致的认识,许多原本认为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变化在不知不觉间就变得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顺理成章、波澜不惊了。波澜不惊比波澜壮阔好得多。你看中国许多景点古建筑前面竖起的重建说明,上面说的重建原因,就常常源于中国历史周期性的波澜壮阔。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