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生态文明,江苏要金山也要青山

zhuantibaodao 2012-09-05 11:49:50 ■宋金萍/文 总第178期 放大 缩小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植树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2011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六个注重”要求,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出台《关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定》,实施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使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是江苏在继往开来的历史起点上,依据中央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立足破解环境资源约束、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十二五”时期推进生态省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

生态文明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江苏的“两个率先”,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上的率先,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上的率先。

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王国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过程中,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江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更大力度’,彰显出江苏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更高要求。”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说,“江苏把生态文明放在了突出位置,而且在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整个生态环境占的比重高于小康指标体系的权重。这是江苏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率先之举,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主要体现在“七个更”上。即是:转型升级步伐更快,污染排放总量更小,环境秩序更规范,环境质量更好,群众环境意识更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更高,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

王国聘说,江苏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江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需要,也是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要求。同时,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保,扩大公众环境权益,必然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推动公众权利的普及和保障,这是江苏基本实现政治现代化的要求。再者,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也是江苏基本实现文化现代化的要求。

“生态更文明是转型之要。”陈蒙蒙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见到实效,一个重要的标尺就是看生态环保力度有多大、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否持续降低。必须将环保倒逼力量传导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积极探寻一条对自然环境干扰最少、侵害最小的绿色发展路径。

对此,王国聘感触也很深。他说,江苏目前已具备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优势和基本条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经济现代化为基础,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extpage$

绿满扬州 江苏生态文明的鲜活切片

放眼大江南北,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画卷可圈可点。

“烟花三月下扬州”,早春时节,记者已在扬州看到了一幅醉人的生态美景。这里,如火如荼的生态创建,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铿锵脚步。

走进扬州仪征真州镇三八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祥和的江南村镇模样,洁净的路面上看不到一张纸片,路边栽种着各式青菜,发着新芽,洋溢着生机和希望。村庄的建筑,错落有致,自然古朴。

相比三八村,仪征市铜山办事处长山村则是另一番模样。车子驶入村庄,道路宽阔平坦,村庄建筑风格统一,都是两层新式小楼,路边的宣传栏里张贴着庄台整治及长效管护举措。村头聚集着大大小小清澈的河塘,河塘边的景观带美观大方,“黄马甲”李子勤在岸边清理杂草,扫除垃圾。

信步走进一户农家,迎面墙上挂着两块铜牌,上面写着“星级文明户”和“清洁文明户”。从二楼的窗户望出去,一方草地泛着青色,一片水塘碧波荡漾。户主陈开芳告诉记者:“我搬来3年多了,刚到这里的时候,门外的河塘黑乎乎、臭烘烘,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好了,干净多了。”

“假如没有近3年的生态创建活动,扬州市的环境基础设施至少落后5年。”扬州市环保局局长金秋芬说,创建国家生态市就是扬州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也是主抓手。“生态是最大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让百姓喝上放心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水是流动的,空气是流动的。要提高环境质量,不能仅仅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扬州树立大环保意识,走“城市包围农村”的生态建设之路。2002年第一轮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城区的环境基础设施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2006年第二轮创建生态市,扬州把重点放在了71个涉农乡镇上,经过3年的创建工作,扬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长效管护队伍、医疗废弃物处理四个“城乡全覆盖”。

农村污水处理是难点,也是重点。扬州根据乡镇的经济发展情况分类指导,靠近城市的,管道接入城区污水处理厂;工业经济发达地区,自建污水处理厂;工业欠发达地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即简易的污水处理设备;几个就近乡镇范围内的大型国有企业及重化工企业联合建设污水处理厂。“通过这四种模式实现了所有农村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针对农村的臭水沟、黑水塘,扬州大力开展清淤活水工程。仪征市2010年花费近2个亿,在全市率先对区域范围内的河湖沟渠塘实施清水工程,村民们又可以到河里淘米洗菜了。江都市投入3-4亿元正在大力开展清水治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71个涉农乡镇还建设了73座垃圾中转站,按照“组保洁、村集中、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解决农村垃圾问题。

硬件配套完善了,软件还要跟上。扬州市建立了农村长效管护队伍,由县市区统一组织实施,每个县市区有1200-1500人,河道、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四位一体进行正常保洁。所有的“黄马甲”、“绿马甲”都有工资卡,各地政府每年为此投入1000多万元。

最让人惊叹的是,扬州市实现了医疗废弃物处理的全覆盖。去年一年的时间,环保部门与卫生部门联合,市财政补贴打通了医废处置的“最后一公里”,1200多家的村级医务室和个体私营诊所所有医疗废弃物进医疗废弃物处理厂,扬州这一务实之举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相关领导的肯定。

“生态文明离不开百姓的参与。”金秋芬说,扬州秉持“惠民、靠民、育民”的理念,开展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的“绿满扬州”生态行动,让百姓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一个“满”字彰显出扬州生态建设的更高追求。扬州10个政府部门牵头在十大系统展开了绿色创建活动——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宾馆、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工厂等,把绿色发展的理念真正传播到每个角落,让扬州人真正把绿色发展和绿色进步作为自己的孜孜追求。“现在,生态创建已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情了。”金秋芬话语中透着欣喜。

绿色江苏 好一幅生态文明的美好画卷

站在新起点上,江苏迎难而上,不懈追求,探索一条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生态财富的科学发展之路。

记者了解到,江苏生态文明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无锡市专题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提出坚定不移地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实现生态现代化;南通市坚持以生态市创建为抓手,打造“绿色南通”、“宜居南通”等品牌;淮安市明确把“建成生态市”作为“十二五”奋斗目标之一。

一系列重点战役硕果累累——

节能减排不断深入。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和减排工作的意见,关停64家国家和省定淘汰任务的企业,实施1781项重点减排项目,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超过100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4500吨,配套主干管网超过2500公里,县以上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均提高到87%。

绿色增长势头良好。经济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2:53.2:40.6。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十一五”新的增长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成效显著,对1008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成7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节能环保业主营收入超过3000亿元,产值全国居首。全省挂牌督办404个重点环境违法案件,彻底整治316家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公开曝光十大典型违法案件,劝退5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涉及金额200亿元。

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太湖水质仍稳中趋好,蓝藻密度下降21.2%。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劣Ⅴ类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酸雨平均发生率从33.3%下降到26.6%。全省水质自动监测站增加到283个,13个省辖市均形成PM2.5的试点监测能力。省环保厅、省财政厅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完成首批16个地区的示范整治任务。

植树造林成效明显。全省新增造林面积127.7万亩、森林抚育面积超过120万亩、城市绿地面积3600公顷,新建绿化示范村1250个。“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的绿色村庄建设活动,全面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水平。

生态保护与建设稳步推进。严守生态红线,确保受保护地区占比20%以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通榆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征收补偿资金近1亿元。加大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累计恢复湿地面积约4.8万亩。积极推进矿山宕口整治和修复,开山采石禁采面积超过全省山体面积的70%。

生态示范创建领跑全国。全省新增12个国家生态县市,5个城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累计建成17个国家生态县市,占全国总数的45%,建成环保模范城市20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38个、国家级生态村44个,创建水平全国领先。

令人关注的还有,今年2月23日,江苏省政府首次向13个省辖市下达了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五年目标任务书,这既是“紧箍咒”,更是推动全省各地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强大“动力源”。

美好未来令人憧憬、催人奋进。“十二五”期间,江苏将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建设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好新江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